軟件過程是軟件生命週期中全部技術活動和管理活動的集合,進行軟件過程改進(SPI)則是高效率、高質量和低成本地開發軟件的重要手段。經過實踐軟件過程改進能夠規範企業的軟件開發活動,提高軟件過程能力和水平,下降軟件缺陷率,得到預期的產品和質量,進而提升企業的效益,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框架
然而,軟件過程改進非一日之功,成功的進行過程改進須要系統的戰略策劃,那麼什麼樣的企業適宜開始實施過程改進?每一個公司狀況並不相同,過程改進中有沒有什麼規律可循?實施過程改進過程當中會遇到一些什麼樣的問題?又如何去解決?運維
爲此,CIOAge記者獨家採訪了阿里巴巴過程改進專家丁燁老師,她就過程改進的問題表達了本身的見解。她談到,過程改進團隊做爲爲優化組織運做體系提供過程改進服務的團隊,最高的目標是作到「治於病情未發做以前」,爲企業帶來最大價值。她還分享了過程改進實施的一個大概框架,能夠從關鍵客戶方識別,肯定改進方向和目標,現狀摸底及問題分析,方案彙報,組建實施小組,推進改進方案的執行落地等幾個步驟實施。ide
以下爲採訪全文:工具
1.對過程改進團隊來講,最高的目標,是作到「治於病情未發做以前」,爲企業帶來最大價值優化
記者:過程改進究竟是在作什麼?具體的內容可否舉例說明。生命週期
丁燁:在阿里巴巴過程改進團隊的定位是:爲優化組織運做體系,提供過程改進服務。過程改進團隊的成員分佈在集團內各個BU(業務單元),關注從產品運營到研發生產,再到運維客服等各個流程環節,幫助各個團隊找到提高質量,高效完成工做的方法。開發
咱們的主要的工做有:創建和優化「運營、產品、研發、生產、客服」 各部門間和部門內的協做體系;研發工具平臺的體系化建設;組織能力/質量意識提高。數據分析
記者:企業實施過程改進的重要性體如今哪裏?對於企業來講,進行過程改進是否必要?工作流
丁燁:若是把企業比做人的話,各部門就如同身體內部的器官,經過必定方式的協做來支撐企業的運做。而過程改進團隊就如同他的私人醫生,提供按期的體檢服務,評估他身體內的各項機能是否正常運做。企業從體檢報告中能夠知道目前自身運做情況,好比:健康;亞健康;病入膏肓 等。固然,過程改進會根據診斷結果,開處方,對症下藥,幫助企業解決內部協做的難題,確保企業能持續健康的運做下去。產品
對於企業來講,越早發現問題,風險越小,解決的成本約低。所以,如今愈來愈多的企業認識到過程改進的重要性,設置了這一崗位,用於評估和優化內部的運做機制。固然,對過程改進團隊來講,最高的目標,是作到「治於病情未發做以前」,爲企業帶來最大價值。
記者:什麼樣的企業適宜開始實施過程改進?有沒有一種較爲具體的方法,怎樣一步一步去作?
丁燁: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樣的,存在人與人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互相協做的地方,過程改進就能發揮做用。因爲每一個企業的文化和業務特性的不一樣,在具體細節實施中的方法多樣化,可是能夠提煉出一個大概框架:
1.關鍵客戶方識別:若是把改進團隊也當作外部顧問的話,誰願意爲過程改進的工做成果買單,這我的將是後面改進工做推動的主要源動力;
2. 肯定改進方向和目標:跟關鍵客戶確認改進的詳細需求,但願達成的改進目標;
3. 現狀摸底及問題分析:用訪談或者數據分析等形式,評估團隊的各項狀況,如:流程、工具、人等,找出關鍵問題,提出改進方案;
4.方案彙報:向關鍵客戶彙報詳細的改進方案,得到客戶的承認和支持;
5. 組建實施小組,推進改進方案的執行落地,階段性的review優化結果,至到改進目標成達。
2.如何提升實施改進的團隊的積極性
記者:實施過程改進過程當中會遇到一些什麼樣的問題?又如何去解決?
丁燁:針對不一樣團隊不一樣方式的改進,遇到的問題不同。可是我所瞭解的一個廣泛性問題是:實施改進的團隊的積極性不高,很難推進落地。出現這種狀況,通常是因爲:大夥都以爲流程和改進都是過程改進人員的事情,是制定出來約束你們的,所以從最開始就站在了對立面,要麼不理會,要麼不配合。因此,咱們要改變這種現狀,讓你們參與進來一塊兒改進:
首先,得讓你們認識到,流程的owner不是過程改進人員,而是各業務方,過程改進人員是來幫你們優化協做,解決問題,從而能更好的完成業務目標。
其次,創建實施組織,該組織中應該包含團隊中有影響力的核心人員,並明確了改進中各人的職責。這樣就使得改進的實施是你們的事,而不是過程改進一方的事情。
最後,引導團隊慢慢得本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具有持續自改進的能力。過程改進最後起到一個指導者和協助者的做用。
記者:過程改進中若是遇到相關領導層不配合的狀況,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過程改進最好是什麼職位的管理層負責比較好作?
丁燁:我在前面過程改進實施大概框架中講到,在評估出問題點後,須要跟相關管理者作一個優先級的確認,這是很是重要的一環,直接影響到後續的改進執行和效果。在這一步,實際上是把三個維度的問題,取了交集。哪三個維度呢? 1)咱們識別的問題;2)管理者想去改進的問題; 3)咱們能去改進的問題。
所以,取交集後的問題優先級列表,應該是「咱們看到的而且有能力去改進的問題,同時也是管理者重視的」,因此,在實施環節能獲得管理者的支持和配合,拿到較好的改進效果。固然,在解決方案環節,也能夠巧妙得把管理者須要的配合具象化,效果會更好。
對於「過程改進最好以什麼職位的管理層負責比較好作」這個問題,在不一樣的公司組織體系下會對過程改進團隊有不一樣的設置,我感受對「是否好作」的影響並非很大,可是卻會影響過程改進團隊工做面向的範圍。通常而言,若過程改進團隊是獨立於研發團隊以外的組織結構下,那麼它的發展道路會更廣一些。
3.過程改進從公司的業務特性和企業文化入手
記者:過程改進,由於實施的公司的狀況不一樣,總體上看有點很差把控,這中間有沒有什麼規律可循?
丁燁:這個問題,結合以前提到的過程改進實施大概框架,應該會比較清楚了。在框架方法上,過程改進還須要一雙慧眼,去識別企業的「七寸」,即由公司的業務特性和企業文化入手,找準過程改進的側重點。好比從業務特色上來看:像電信這樣技術驅動的企業,同互聯網業務驅動的企業,改進的重點是不同的;從企業文化上來看:傳統型重管理和制度的公司,和新興行業輕量級管理的公司,在改進的具體方式上,也能夠是有針對性的。這些,留給你們思考。
記者:過程改進過程當中需不須要什麼輔助工具?若是沒有,那是如何進行過程改進的?過程改進效果如何衡量?
丁燁:輔助工具是很是須要的。過程改進在創建和優化了流程,推進執行落地後,還須要把這種執行固化下來,傳承下去。那麼最好的方式,就是讓流程在工具平臺上實施流轉,這樣就能避免由於人的緣由而執行不到位致使流程慢慢消亡。好比,創建一個研發工具平臺,保證整個研發流程(從提交需求開始到發佈爲止)中各角色的工做流轉被嚴格執行並記錄,這樣在後期還能拿到全部的數據作分析。
而如何衡量改進的效果?則是要經過度量來體現結果,所以度量體系也是過程改進的重要工具。在改進實施前,須要定好可量化的改進目標,創建度量模型,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施,收集過程當中的數據來作分析,跟設定的目標進行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