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數月,小廢終於有時間溫習廚藝了。搜刮一下櫥櫃,還有一包酸菜魚底料,爲了它去買一條魚吧。
酸菜魚是毋庸置疑的大菜,由於作出來確定是一大碗。但從廚藝難度係數上來講,應該是很是低的,底料下鍋炒兩分鐘,加水,加魚,幾分鐘,出鍋。就這樣?那我這篇博客豈不是就能夠畫句號了?那不行,得加點技術含量。
午後明媚的陽光,照在這條魚的玉體上,它的眼神告訴我,它想成爲一條特別的酸菜魚。我拿着菜刀,陷入思考。美食家小廢沒有思考過久,就獲得瞭解決方案:把第二步中加的普通水,換成明前綠茶第二次沖泡的茶水。
插播名詞解釋:
什麼是明前綠茶?
茶葉的早發品種每每在驚蟄和春分時開始萌芽,清明前就可採茶。明前茶因爲芽葉細嫩,香氣物質和滋味物質含量豐富,所以品質很是好。但因爲清明前氣溫廣泛較低,發芽數量有限,生長速度較慢,能達到採摘標準的產量不多,物以稀爲貴,明前茶就更顯珍貴了。
小廢家在南方,家人愛喝茶。自上高中後,由於打瞌睡對熬夜學習的嚴重負面影響,我也開始喝茶提神。那時候,苦苦的濃茶對我來講,和頭懸樑針刺骨是一個道理的。直到近幾年,我才逐漸能品出茶的滋味了。
去年偶爾喝到一次明前綠茶,清甜香氣撲鼻,葉片碧綠舒展,始終難忘。因此今年叮囑老媽必定給我寄一些真正的明前綠茶過來。
酸菜魚的用量比較大,小紫砂壺是泡不了那麼多的,就用大涼壺沖泡了。80度左右,高處注入,碧葉激盪,清香襲來。(照片依舊是不爭氣的小諾6300拍出來的,你們原諒它吧)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魚兒魚兒,你就要去明前綠裏暢遊了~
若是說酸菜魚這個菜仍是有必定難度的,那就是難在刀工上。之前我都是簡單的大卸八塊,但此次,我想有點追求,決定挑戰一下蝴蝶狀魚片。
首先,分離頭和骨,獲得兩塊完整豐滿的魚肉。
按照高手們傳授的方法:第一刀不切斷,第二刀切斷。展開,蝴蝶狀。第一次嘗試就這麼成功,我很激動!
一時間,大蝶小蝶落玉盤。小廢越切越來勁,不斷挑戰魚片「薄、透」的境界。刀工獲得了鍛鍊,但對這道菜來講,實際上是個誤區。酸菜魚並不適合切得太薄。致使出鍋時,不少魚片由於太薄而碎了,直接後果就是少吃了不少。在痛惜魚肉流失的同時,小廢悟出了一個道理:作菜和作產品是同樣同樣的,不能盲目追求細節上的完美,總體的需求才是最終目標。
刀工部分完成後,油鍋燒熱,底料下鍋,翻炒,加入泡好的溫潤茶水,水沸後把魚下鍋,先下頭和骨,後下魚片。
彼時天色已暗,小諾的成像效果愈發差勁,根本不能看,就上一張證實確實進過鍋好了。
成品:青花大瓷碗,明前綠,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