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病"出現的根本緣由是缺少安全感,將來不可預期。當安全感這種基礎性的需求得不到知足時,咱們固然會很是着急,想盡各類辦法,嘗試各類出路,甚至不惜劍走偏鋒。試想,當安全受到威脅時,咱們還能端坐在書桌旁專心地研究算法嗎?恐怕只有阿基米德這樣的偉人才能作到。程序員
缺少安全感,有外在的緣由,也有內在的緣由。算法
外因是整個社會的大環境。二方面,如今社會已經物質化,一切向錢看,精神信仰缺失;而社會、政治、經濟形勢變幻莫測,過去30年變化太多,將來30年……不敢想象;信息產業高速發展,一切追求速度和效率,知識更新過快,沒有哪一個行業須要像軟件行業這樣不斷更新本身的知識體系,程序員不堪重負。另外一方面,貧富差距拉大、房價飛漲、經濟壓力大,而社會保障體系還沒有完善。這一切,讓幾乎全部的人心裏都蠢蠢欲動。設計模式
內因則是我的心態的問題,不知道本身想要什麼,沒有人生的目標和方向,就好像河中浮萍同樣,只能隨波逐流。安全
外在的因素,咱們沒法改變,但咱們能夠改變本身的心態。俗話說,命好不如心態好,改變心態的第一步是--靜心。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則眼亮,就不會被紛紛擾擾的世界萬象所矇蔽,迷失了自我。數據結構
美國做家布里安·戴森在其名做《讓生活之泉涓涓不息》中寫道:"不要匆匆忙忙地過一輩子,以致於忘記本身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生命不是一場速度賽跑,而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旅程。"是的,沒有人和咱們賽跑,咱們該放慢本身的腳步了,聽聽本身心裏的聲音,我究竟想要去哪裏?架構
最近有兩個關於程序員的新聞讓很多IT人都歡樂了一把,一是原新浪微博某PHP程序員改行賣水果後,不但眼鏡摘了,人變白了,連頭髮都長出來了;還有一個就是原某網遊公司的程序員離職賣起了"程序猿燒餅",收入可觀,不但買房買車,還娶了漂亮的"燒餅西施",讓人好生羨慕!數據結構和算法
程序員們讀到這兩則新聞,估計內心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同樣,不知是個啥滋味。難道咱們都要去擺攤賣水果和燒餅嗎?顯然不現實。大部分程序員還得在IT領域繼續耕耘、打拼。工具
上例說明,不是每一個程序員都須要當項目經理,也不是每一個程序員都想當項目經理,更不是每一個程序員都能當項目經理。所以,當不當項目經理,能夠說是一個"要不要、想不想、能不能"的問題。學習
想不想,是一個意願的問題。這是前提,畢竟強扭的瓜不甜嘛。顯然,富二代通常是不想當項目經理的,由於他們想直接當總裁。還有些人,只想鑽研技術,不想鑽研人,他們也是不會想當項目經理的。若是你沒有意願當項目經理,也就沒有討論的必要了。什麼,你不知道想不想?呃,那就繼續往下讀吧,也許讀着讀着,你就想明白了。優化
能不能,是能力的問題。這不是關鍵,由於只要有意願,能力是能夠培養的。程序員連複雜得讓人琢磨不透的軟件都能搞定,還有什麼搞不定的?
所以最後落實在需不須要這個問題上。這個問題很棘手,須要從程序員自身以及外部環境等方面進行分析。要討論這個問題,就要弄清楚它和想不想的關係。想和須要是緊密相關的,但並非一回事。想不想,主要是感情的因素,而需不須要則要進行理智的分析了。理智與感情,並不老是一致的。有些東西,是你須要的,但你未必想要。好比,被困沙漠的時候,有時被逼喝本身的尿液,這是理智打敗了感情。電影《色戒》中的湯惟,則是感情打敗了理智,愛上了敵人,最後形成了悲劇的結局。所以,咱們仍是少說氣話了,不要衝動,冷靜地分析本身的處境吧。
那程序員到了30歲,怎樣提升本身的不可替代性呢?咱們打算作一生程序員嗎?敢問路在何方?
做爲一個過來人、一個資深程序員,我以爲有幾個方向能夠選擇。
1、成爲技術大拿
其實,作一生程序員並無什麼問題,重要的是,你必須成爲一個不可替代的程序員,也就是說,你要成爲技術大拿,可以解決普通程序員所不能解決的問題。技術大拿有兩個版本。
一是程序員增強版。你仍然是一個程序員,但你是一個很牛的程序員,憑藉多年的積累,你在知識廣度和深度方面均已不是等閒之輩。從彙編到Java,你樣樣精通。你在乎數據結構和算法,對系統的優化有獨到看法,對設計模式如數家珍,你還有完備的工具箱和本身的專用類庫。其實,增強版程序員有很是獨特的價值,惋惜的是,在現實中卻不多見,由於對任何一個公司而言,人才老是很稀缺的。老闆的眼睛是雪亮的,他怎麼會對你這種技術大牛視而不見呢,在你尚未成爲真正的大拿以前,早已經被任命爲系統架構師、項目經理或者更高的職位了。所以,你想守住本身的一畝三分地,清閒地作本身的大拿,每每是不可能的。
二是程序員升級版。雖然你的內在仍然是一個程序員,但你的職位已經升級了,你成爲了系統分析師或系統架構師。這是很是天然和現實的選擇。程序員與系統分析師或架構師之間並設有鴻溝,只需一步而已,你就能夠從崎嶇山路駛向寬闊的大馬路。但跨越這一步卻並不容易,須要幾年的時間不斷思考、學習、實踐,才能化蛹成蝶。
2、成爲行業專家
行業專家也是一個公司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對公司的行業知識、業務流程和細節都瞭如指掌。行業專家通常並非從外部招聘的一個只懂業務、不懂技術的超人,而每每是從程序員通過多年的摸爬滾打成長起來的。做爲從程序員成長起來的行業專家,你每每還肩負着系統分析師之職。在公司裏,對業務有通常瞭解的人不少,但專家級別的每每不多,爲了後30年的職業生涯,你必須成爲專家。
3、朝管理方向發展
向管理方向發展的第一步,通常是被任命爲項目經理。在大部分IT公司裏,項目經理是最小的管理崗位了,可能你不會以爲有太多驚喜,工資也可能並無大的提高,但這個轉變,能夠說會成爲你一輩子中最重要的轉變之一。
不要小看了項目經理。有人說,項目經理是一個古老的職業。也有人說,21世紀是項目管理的世紀。事實上,從有人類以來,就一直有項目管理。原始社會的項目經理多是部落首領,一次集體打獵、一次攻城拔寨,均可以視爲一個項目。項目管理的知識能夠應用到咱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至登月計劃的實施,小至家庭聚會的組織,都離不開項目管理。
一個優秀的項目經理,不只須要高智商,並且還須要高情商。能夠不誇張地說,若是你能勝任項目管理,你就能夠勝任戰術層的全部管理崗位,甚至你的家庭生活質量,也會提升到新的層次。
然而,要成爲一名優秀的項目經理,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須要必定的天分,有些人無師自通,有些人卻怎麼也學不會。程序員屬於高智商人羣,情商卻每每存在不足,這注定了只有少數程序員可以成長爲項目經理;成爲優秀的項目經理的,就更加稀少了。
若是你以爲這幾方面都不合適,那你還有幾條出路。
一是塌塌實實混日子。說老實話,作老實人,辦老實事,拿老實的工資,這種員工公司也是很是須要的,通常不會遭遇炒魷魚的命運。
二是轉行或者創業。由於這個行業已經再也不適合你,已經沒有更大的發展前途,只能轉行。若是能夠轉行,未必是壞事,也許在新的環境中,能夠激發出更強的能量,創造出一番事業來。至於創業,那就更具備挑戰性了,建議你在創業以前,已經成爲了一名優秀的項目經理。試想,若是轉不動一個項目,如何能轉動一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