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訊公司幹了快一年,一些網絡概念仍是不熟悉,用本身的語言記錄下吧,有錯誤還望指正。html
vlan:劃分廣播域。緩存
爲何須要vlan:一方面廣播信息消耗了網絡總體的帶寬,另外一方面,收到廣播信息的計算機還要消耗一部分CPU時間來對它進行處理。形成了網絡帶寬和CPU運算能力的大量無謂消耗。服務器
廣播就在咱們身邊。下面是一些常見的廣播通訊:網絡
● ARP請求:創建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關係。spa
● RIP:選路信息協議(Routing InfromationProtocol)。.net
● DHCP:用於自動設定IP地址的協議。orm
● NetBEUI:Windows下使用的網絡協議。htm
● IPX:Novell Netware使用的網絡協議。blog
● Apple Talk:蘋果公司的Macintosh計算機使用的網絡協議。ci
VLAN經過限制廣播幀轉發的範圍分割了廣播域,廣播信息只會在本身的vlan中傳播。用「VLAN ID」來區分。 若是要更爲直觀地描述VLAN的話,咱們能夠把它理解爲將一臺交換機在邏輯上分割成了數臺交換機。
廣播域:廣播幀可以直接通訊的範圍。二層交換機只能構建單一的廣播域
VLAN生成的邏輯上的交換機是互不相通的。所以,在交換機上設置VLAN後,若是未作其餘處理,VLAN間是沒法通訊的。 明明接在同一臺交換機上,但卻恰恰沒法通訊。
須要VLAN間通訊時怎麼辦呢?
VLAN是廣播域。而一般兩個廣播域之間由路由器鏈接,廣播域之間來往的數據包都是由路由器中繼的。所以,VLAN間的通訊也須要路由器提供中繼服務,這被稱做「VLAN間路由」。VLAN間路由,可使用普通的路由器,也可使用三層交換機。在這裏但願你們先記住不一樣VLAN間互相通訊時須要用到路由功能。
vlan的劃分方法
種類 |
解說 |
|
靜態VLAN(基於端口的VLAN) |
將交換機的各端口固定指派給VLAN |
|
動態VLAN |
基於MAC地址的VLAN |
根據各端口所連計算機的MAC地址設定 |
基於子網的VLAN |
根據各端口所連計算機的IP地址設定 |
|
基於用戶的VLAN |
根據端口所連計算機上登陸用戶設定 |
子網劃分是在網絡層,它的做用是隔離不一樣網段之間的通訊,好比192.168.0.1/24與192.168.1.1/24是不能直接通訊的,注意這裏是IP層的不通,數據鏈路層的報文是可達的,只不過在IP層被丟棄了。vlan劃分是在數據鏈路層,它的做用是隔離不一樣vlan之間的以太網幀的通訊。而咱們常常說的廣播通常就是指由arp、交換機轉發時產生的以太網幀的廣播,所以這種廣播會被隔離在vlan中。
相同網段間通信指:
一、本機IP地址與本機子網掩碼進行與運算,得出網絡號。
二、目標IP地址與本機子網掩碼進行與運算得出網絡號。
三、觀察兩個網絡號是否相同。
子網掩碼只有一個做用,就是將某個IP地址劃分紅網絡地址和主機地址兩部分。
儘管樓主主機設成了兩個不一樣的網段,兩臺主機間不能訪問的緣由在於主機自己網卡過濾數據包的問題,不是說交換機的端口就沒有轉發數據包
首先要明白一點,IOS一共七層, 發送數據的過程是從上到下,也就是從應用層一直到物理層,接受數據是從下至上.
來看你的問題,環境以下,咱們來用一個ping命令的過程來解釋:
一個交換機,連兩個電腦A和B,A和B不在一個網段,他們的IP分別是192.168.1.2,255.255.255.0,B是 192.168.2.1,255.255.255.0,網關也能夠設也能夠不設,但其實你設了也是個假的網關,由於在你的環境裏面只有一個交換機,並無路由器,對嗎?
A ping B:
1.Ping命令會構建一個固定格式的ICMP請求數據包,而後由ICMP協議將這個數據包連同IP地址「192.168.2.1」一塊兒交給IP層協議.
2.IP協議會查看目的IP地址是否和源IP在同一網段,若是在同一網段就直接查找ARP緩存,查找目的MAC,若是目的IP地址是否和源IP不在同一網段,那麼就將數據包發送到網關.
3.按照前面的描述,在A電腦上有兩種狀況,1是沒設網關 2是設了一個假的網關,那麼若是沒設的話,數據包到這一步就丟棄了,目的IP和源IP不在一個網段並且A沒有網關,那麼就沒法發送.若是A設網關了的話,接着往走.
4.假設A電腦設定的網關是192.168.1.1,那麼IP協議知道了目的IP,可是不知道目的MAC,因此會查找A電腦的ARP緩存,看裏面有沒有目的MAC,很遺憾,確定沒有,由於環境裏並無這個網關設備存在.因此A會發一個ARP廣播到192.168.1.X整個網段,來查找IP是192.168.1.1 的MAC,固然,物理上就不存在192.168.1.1這個設備,天然就沒有設備來響應這個ARP廣播,因此最終IP協議沒法知道目的MAC,就沒法將數據包往下一個層數據鏈路層傳遞.
回到最開始,仍是那句話:IOS一共七層, 發送數據的過程是從上到下,也就是從應用層一直到物理層,接收數據是從下至上.
在此場景中數據包在三層就停住了,根本不會涉及到二層.
網關
什麼是默認網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