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GFS的一點總結

        這是我第一次閱讀學術論文,文章中充斥的一些學術名詞給個人閱讀帶來了一些困難,由於此前沒有接觸過這方面的內容,在同窗的幫助下,查閱了一些資料,終於對GFS有了一點認識,寫出這一些感悟,文章措辭不嚴謹之處,但願諒解。緩存

        提到分佈式系統,就算是外行人的我都知道Google的三駕馬車,GFS正是之一。GFS是一個大型的分佈式文件系統,它爲Google 的雲計算提供海量的存儲,成爲全部核心技術的底層。GFS將整個系統的節點分爲三類:Client(客戶端)、Master(主服務器)和Chunk Server(數據塊服務器)。Client是GFS提供給應用程序的訪問接口,它是一組專用接口,以庫文件的形式提供。應用程序直接調用這些庫函數,並與該庫連接在一塊兒。Master是GFS的管理節點,在邏輯上只有一個,它保存系統的元數據,負責整個文件系統的管理,是GFS文件系統中的核心。Chunk Server負責具體的存儲工做。數據以文件的形式存儲在Chunk Server上,Chunk Server的個數能夠有多個,它的數目直接決定了GFS的規模。GFS將文件按照固定大小進行分塊,默認是64MB,每一塊稱爲一個Chunk,每一個Chunk都有一個對應的索引號,且是惟一不變的。服務器

      與傳統的分佈式系統同樣,GFS 一樣追求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可用性,但同時 Google 基於自身的生產環境、技術環境,有一些自身獨有的特色。首先,組件失效是常態化的,而非意外。在 GFS 成百上千的集羣中,隨時隨地均可能發生故障致使機器沒法恢復,因此,有必定的容災、自動恢復能力是必需要整合在 GFS 中的。其次,文件巨大,GB 級別的數據很是廣泛。第三,絕大多數文件的寫操做都是追加,而非修改,一般的文件場景是順序寫,且順序讀。第四,應用程序和文件系統 API 的協同設計提升了整個系統的靈活性。分佈式

      一個GFS集羣由一個master和大量的chunkserver構成,並被許多Client訪問,只要資源和可靠性容許,chunkserver和client能夠運行在同一個機器上。與每一個應用相聯的GFS客戶代碼實現了文件系統的API並與master和chunkserver通訊以表明應用程序讀和寫數據 。client與master的交換隻限於對metadata的操做,全部數據方面的通訊都直接和chunkserver聯繫 。client和chunkserver都不緩存文件數據,因爲數據太多沒法緩存。不緩存數據簡化了客戶程序和整個系統,由於沒必要考慮緩存的一致性問題,但用戶緩存metadata。Chunkserver 也沒必要緩存文件,由於塊是做爲本地文件存儲的。只有一個master也極大的簡化了設計並使得master能夠根據全局狀況做出先進的塊放置和複製決定。可是咱們必需要將ma ster對讀和寫的參與減至最少,這樣它纔不會成爲系統的瓶頸。Client歷來不會從master讀和寫文件數據。client只是詢問master它應該和哪一個chunkserver聯繫。client在一段限定的時間內將這些信息緩存,在後續的操做中client直接和chunkserver交互。函數

      當今的時代,是大數據的時代,截止到2012年,數據量已經從TB級別躍升到PB、EB乃至ZB級別,人類生產的全部印刷材料的數據量是200PB,全人類歷史上說過的全部話的數據量大約是5EB,而到了2020年,全世界所產生的數據規模將達到今天的44倍,所以,能夠說沒有GFS就沒有今天的大數據時代。性能

     以上就是一隻菜雞對一篇論文的簡單認識,若有錯誤之處,但願大佬們幫忙指正。大數據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