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互聯網剛剛在中華大地萌芽,作爲第一代吃螃蟹的互聯網公司,老闆是兩個歐洲留學歸國的博士,拿了一筆風投在國內開幹。編程
老闆們的專業跟互聯網不沾邊,公司天然沒有多少今天所謂的互聯網基因,能苟活到今天,全憑着老闆們當年的互聯網嗅覺和各自在專業內的積累。網絡
那個時候公司鼎鼎重要的是IT技術部,由於懂的人太少,大都是老闆們挖空心思從各個渠道找來的,骨幹大概10我的。筆者作爲惟一的小字輩,大學剛畢業,憑着幾個網絡編程有幸成爲其中的一份子。資源
回首20年,物是人非。當年技術部的骨幹早已勞燕分飛,人員換了N茬,IT技術也從一將難求,到街邊是個大學生都能駕馭的技能了。網絡編程
然而,作爲筆者服務的第一家公司和擁有的第一撥同事,在其中收穫了成長、收穫了友情,雖然離開,心中卻也經常難免掛念和反思那段歲月。互聯網
當年的同事,或多或少、隱隱約約都互相瞭解一些對方的資訊。猛然想,若是20年後再來一場聚會,再匯聚到當年的公司旗下,老闆該如何用這些人呢?技術
其中ABCD君都已經是多年創業的老CEO了,EFG君是某大廠的技術總監,H君是某大學教授,IJ君移民海外多年。創業
當年能聚到同一公司門下,各有原因,但總的來講,都是比較敏銳的一羣,也都是有能力有特色的一羣,如若當年老闆能洞悉這羣人的將來,又會如何用人所長、如何調配資源呢?
有興趣的請留言,達到人數繼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