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泉涌---如何克服學術寫做拖延症》讀書筆記

《文思泉涌---如何克服學術寫做拖延症》讀書筆記

本書是"象牙塔之旅·社會科學研究指導叢書"中的一本。吸引我購買這本書的是副標題「如何克服學術寫做拖延症」,原版的說法是「A Practical Guide to Productive Academic Writing」,讀完這本書,雖然有點譁衆取寵,我仍是認爲這個副標題意譯得很貼切。php

這本書表達的核心觀點是「寫做不須要太多的天賦或特殊才能,而是須要策略、方法和行動」,最關鍵的就是行動:把寫做當作跟吃飯同樣不可缺乏,一切都隨之而來html

圖書信息

中文版文思泉涌

文思泉涌

英文版How to Write a Lot

how to write a Lot

目錄

第一章 導言

第二章 妨礙寫做的藉口都「貌似有理」

第三章 激勵工具

第四章 組建屬於你的「失寫互助組」

第五章 簡潔、單刀直入的文風

第六章 撰寫期刊論文

第七章 撰寫專著

第八章 還有好東西要寫

讀書筆記與評論

刻意訓練」也是能夠應用於寫做的。寫做技能的提升須要經過系統的指導和實踐來培養。web

第一章的導言裏說:編程

高效寫做其實很簡單:制訂時間表,設定目標,時時跟蹤你的工做,獎勵本身和養成良好的習慣。安全

這裏的「簡單」是提及來簡單,作起來是有點難的。一旦養成習慣就容易了,寫了兩個月的博客就有這感受,天天要寫的東西不少,天天不寫點東西就不舒服!微信

第二章 妨礙寫做的藉口都「貌似有理」裏面批判了各類拙劣的藉口:ide

  • 藉口之「沒有時間」:每一個人都有本身的黃金寫做時間,像安排上課時間同樣安排固定寫做時間,時間多少均可以,關鍵在於規律性,有嚴格的寫做時間表並嚴格執行。工具

  • 藉口之「須要作準備」:閱讀文章、分析數據、寫做都在安排好的寫做時間裏完成。學習

  • 藉口之「缺乏工具或空間」:設備不能幫你寫做。測試

  • 藉口之「等待靈感」:研究代表等待靈感是無效的,甚至小說家和詩人也不是隻在有靈感的時候才寫做,幾乎全部人的高效寫做都依賴於有規律的寫做(很多是天天寫做)。

這些藉口本身也都用過,無非是爲減輕沒有寫做的負疚感找點理由。寫做不要找時間,而是要安排時間。我最近幾年養成了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天天早上4點左右起牀,到8點上班有3-4小時的自由支配時間。之前主要用來讀書,如今安排兩小時寫點東西。

我寫的博客很多人讀了都說信息量大,別的不說,把目前讀過的6,7百本書的中文版、英文版、電子版的連接整理出來就是不小的工做量。但是才堅持寫了二個多月,僅僅是用到哪本書整理哪本書的連接,目前就整理出來了一百多本書的連接。部分圖書的連接以下圖:

books

至於靈感,之前不寫東西的時候,總以爲沒什麼可寫的;如今,天天都有很多靈感迸發出來,感受可寫、要寫的東西愈來愈多,逐漸有了文思泉涌的感受。也慢慢能體會到鄒欣老師(博客,微博,豆瓣)說的「寫做能力的鍛鍊, 也就是組織能力,思辨能力,管理能力的鍛鍊, 很重要!"。

沒有任何藉口」,制訂計劃進行寫做吧。

第三章 激勵工具介紹了可以提高寫做動機和成效的工具:

  • 制定目標:清晰的目標就是最直接的激勵,能夠幫你制訂計劃、採起行動並由於達成目標而自豪。

  • 挑選優選項:校對清樣和複審論文>有截止日期的任務>修改論文從新提交>評審稿件或課題申請報告>開始寫新論文。

  • 監控進展:使用製表軟件或統計軟件來監控進展。

  • 文思枯竭:沒有文思枯竭這回事。治療文思枯竭的方法就是寫做。

目標制定你們都知道要符合「S.M.A.R.T」的原則:

  1. 目標必須是具體的(Specific):具體性是指要用具體的語言清楚地說明要達成的行爲標準。目標定的模棱兩可,很容易致使目標被拋棄。

  2. 目標必須是能夠衡量的(Measurable):衡量性就是指目標應該是明確的,而不是模糊的。應該有一組明確的數據,做爲衡量是否達成目標的依據。

  3. 目標必須是能夠達到的(Achievable):可達到性,是指目標要符合實際狀況。

  4. 目標必須和總的任務相關,是有價值有意義的(Relevant):相關性是指目標必須與要達成的目的相關,對目的具備實際的意義。

  5. 目標必須具備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ased):時限性是指目標必須具備完成日期,不然會形成無期限的拖延。

2016年我計劃至少寫50篇博客,至少在覈心期刊上發表三篇論文,至少出版一本教材就比較符合S.M.A.R.T的原則。

固然完成沒有,須要監控進展:

  • 2016.12.31結果:寫了XX篇博客,在覈心期刊上發表XX篇論文,出版了X本教材。

文思枯竭這事,應該和讀書、學習、思考結合起來,輸入多了天然就有輸出。而寫做也會促進讀書、學習和思考。

第四章 組建屬於你的「失寫互助組」:

「失寫互助組」用來把一羣想要寫的更快更好的人彙集在一塊兒,運用激勵原理、目標設定和社會互助的方式幫助人們養成並保持良好的寫做習慣。「失寫互助組」對想要培養的行爲給予強化、對不當行爲進行懲罰。

讀了這章,我立刻創建了個"RocEDU.閱讀.寫做"的微信羣,入羣規則:

  • 承認「讀書是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徑,而寫做能力的鍛鍊, 也就是組織能力,思辨能力,管理能力的鍛鍊,讀寫很是重要」。
  • 入羣先發一個不低於100元的紅包,表示有支付能力。
  • 選擇書一本書,制定讀書計劃,每學期至少讀兩本。能夠參考(給信息安全專業學生的書單),也能夠根據興趣任選,老師盡力幫忙把關。
  • 讀書計劃最重要的這本書的讀書期限,並承諾不能按時完成讀書任務在羣裏發100元紅包。
  • 博客園開讀書寫做博客;
  • 承諾每一週或兩週寫一篇讀書筆記,不能按時完成的在羣裏每人發一元紅包;
  • 博客園讀寫小組內進行讀書交流和答疑;
  • 在羣裏超過一年的,選課平時成績有加分;
  • 讀書交流有積分排行榜;
  • 退羣:不兌現諾言的會被強制退羣;超過三週不發博客的會被強制退羣;
  • 請假:請假不能連續超過三週,不然會被強制退羣;
  • 被退羣的能夠從新入羣。

羣內承諾書模板:

  • 我決定閱讀《XXX》這本書,我承諾XXXX年XX月XX日前讀完這本書,若是不能按時完成,在此羣發100元紅包。我承諾讀這本書期間每週寫一次博客,每週週日前完成,不能按時完成,給羣裏每一個人發一元紅包。

這個羣運行了近兩個月,效果良好,羣裏有在校的、有畢業生、有信安系的、也有其餘系的。

第五章 簡潔、單刀直入的文風
學術期刊散發着「垃圾寫做的酸腐味,但若是與做者進行交流,你會發現不少人僅僅是不會寫。有三個緣由致使寫做水平偏低:

  1. 喜歡顯擺、用一些難懂的詞;解決之道是修正態度,寫出來的東西不是別人看不懂就好。

  2. 沒有好好寫,學會了垃圾寫做;解決之道是學習本章的建議,並閱讀寫做類圖書。

  3. 沒有長時間訓練寫做技能;解決之道是多加練習。

造成簡潔、單刀直入的文風,做者建議:

  1. 選擇簡短、有表現力而且常見的「好詞」;要使用專業詞彙也要重複使用相同的詞彙,儘可能不使用縮略詞和首字母簡稱。

  2. 寫出有力度的句子,要學會使用並列句;學會使用分號和破折號。

  3. 避免被動式的、拗口、繁瑣的詞組。

  4. 先寫、在修改,把寫做和修改分紅兩個過程。

第六章 撰寫期刊論文
只有發表,纔是研究過程天然的終結點。做者對實證型論文寫做給出了本身的建議,並在提交論文後針對採用、要求修改、拒絕三種狀況進行指導。

第七章 撰寫專著
本章對寫書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指導,包含如何找合著者,如何找出版商。寫書只是比寫論文要更多的時間,找合做者、作計劃、動手寫就好了。

第八章 還有好東西要寫

總結全書要點:

  • 有寫做計劃,執行計劃的過程是充滿樂趣的;

  • 高效寫做要「少點空想、多點實幹」;

  • 寫做不是比賽;想寫多少就寫多少,關鍵在堅持;

  • 享受生活;寫做有寫做時間,一樣要保護好生活時間。

這件事在你內心有多重要?

跟優秀老師作助教或聽優秀老師上課是提升教學技能的,因此不少學校都要求教師甚至領導必須聽課。咱們學校就要求老師一學期至少要聽四次課。被劉瑾老師(微博)稱爲「最像教授的教授」,教學名師鄭秀林老師立刻要退休了,這學期我決定系統聽鄭老師一學期《現代密碼學》的課程。一次不落的聽了半學期後,鄭老師說你堅持的不錯,之前也有老師想系統聽一遍,因爲各類事情忙,都沒有堅持到底。我這樣回覆:「您的課我這學期不聽之後想聽也聽不到了,聽您的課就像我上課同樣不能缺席,能不能堅持,就看你把這件事看的多重要了」。

你說健身很重要,但本身太忙了,沒有時間健身,那就是健身在你心中並不重要!

你說讀書很重要,但本身太忙了,沒有時間讀書,那就是讀書在你心中並不重要!

你說寫做很重要,但本身太忙了,沒有時間寫做,那就是寫做在你心中並不重要!

......

從不少書中學習到「寫做很重要」,工做上更是如此,從功利的角度上來講,寫論文比教學、工程科研都重要。 但爲何一直沒有寫呢? 很重要的一點,從我讀研究生以來,中文期刊在我看來就是一個學術垃圾場,我不想製造垃圾。

華中科技大學圖像所讀研究生時,我參與導師的「三維激光掃描系統」項目。爲了理解項目中有關定標的代碼,我接觸的第一篇論文應該是微軟張正友先生(網站)的「A Flexible New Technique for Camera Calibration」,這是論文:

zzy

有論文、有相關工具、實驗數據和實驗結果。我覺得這是發表論文的標配,我寫論文時問師兄是否是投稿也要附上代碼、測試數據時,被嘲笑了。我瞬間理解了我用初等數學運算得到的圖像處理結果,有人拿去套個「小波理論」就能發幾篇論文,理解了「要想發表論文,就要套誰也看不懂的數學公式」的真諦。

後來,有幾個東西作不出理想的效果,在學術期刊上看到有論文能夠實現咱們想要的結果,跟做者聯繫,做者開始說能夠給代碼,後來講代碼要賣X萬元,咱們贊成購買了,而後就沒有而後了,我也理解了不少論文就是瞎編亂造的。

在讀研究生時,跟侯捷老師學習編程,也是每天看高質量的文字。當你讀書、看論文的品味高了後,就不想看哪些垃圾書、垃圾論文了。

爲何如今想寫做了?由於愈來愈發現寫做的重要性了。

楊義先教授(微博,博客)在"「論文」莊諧說"中研究了論文的層次,解決了我寫東西的心理障礙,也意識到了本身的偏頗,楊教授說,論文從低到高有五個層次:

  • 「論文」是垃圾,遍地都是垃圾蟲;
  • 「論文」是大糞,到處可見造糞機;
  • 「論文」是糧食,勤懇耕耘有農夫;
  • 「論文」是金磚,不可替代的敲門利器;
  • 「論文」是鑰匙,是打開智慧寶庫的金鑰匙。

不造垃圾,從大糞論文開始,解決糧食問題,而後再造金磚,金鑰匙多是多數人須要通過的途徑,沒人一開始就寫出張正友先生(網站)那麼牛的論文,侯捷老師(網站)那麼好的文章和圖書。

寫東西在我這顯得異常重要起來了!!

特別感謝周筠老師(知乎,微博,豆瓣)督促我開始行動!!

看到周筠老師(知乎,微博,豆瓣)在「怎樣安排時間讀書?」中的回答,我有點小開心。

相關圖書

風格的要素(The Elements of Style)》

金字塔原理(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

寫做的書讀的少,歡迎推薦!

參考資料

文思泉涌(How to Write a Lot)


歡迎關注「rocedu」微信公衆號(手機上長按二維碼)

作中教,作中學,實踐中共同進步!

rocedu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