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管理 - 嵌入式產品開發流程

嵌入式產品開發流程

嵌入式產品,與普通電子產品同樣,開發過程都須要遵循一些基本的流程,都是一個從需求分析到整體設計,詳細設計到最後產品完成的過程。數據結構

可是,與普通電子產品相比,嵌入式產品的開發流程又有其特殊之處。它包含嵌入式軟件和嵌入式硬件兩大部分,針對嵌入式硬件和軟件的開發,在普通的電子產品開發過程當中,不須要涉及。架構

嵌入式產品的研發流程具體以下圖:函數

1

下面,針對嵌入式產品的開發過程當中的各個階段,咱們進行詳細探討。工具

階段1:產品需求

在這一個階段,咱們須要弄清楚的是產品的需求從何而來,一個成功的產品,咱們須要知足哪些需求。只有需求明確了,咱們的產品開發目標才能明確。在產品需求分析階段,咱們能夠經過如下這些途徑獲取產品需求:佈局

  1. 市場分析與調研,主要是看市場有什麼需求,還有就是前沿的技術是什麼(站在作一款產品的角度);
  2. 客戶調研和用戶定位,從市場廣大客戶那獲取最準確的產品需求(要注意分析市場,產品生命週期,升級是否方便);
  3. 利潤導向(成本預算);
  4. 若是是外包項目,則須要咱們的客戶提供產品的需求(直接從客戶那獲取,讓客戶籤協議);

編者按:當一個項目作完的時候,若是客戶忽然又增長需求,增長功能,將致使你的項目週期嚴重拖延,成本劇烈上升,而且測試好的產品可能要所有從新測試,本來的設計可能將不會知足當前的要求,因此作項目以前,最好要跟客戶把需求肯定下來,而且簽訂一份協議,不然,你辛苦多少個日日夜夜,獲得的將是一個沒法收拾的爛攤子!性能

階段2:產品規格說明

在前一個階段,咱們蒐集了產品的全部需求。那麼在產品規格說明階段,咱們的任務是將全部的需求,細化成產品的具體的規格,就好比一個簡單的USB轉串口線,咱們須要肯定產品的規格,包括:學習

  1. 產品的外觀;
  2. 產品支持的操做系統;
  3. 產品的接口形式和支持的規範;

等等諸如此類,切記,在造成了產品的規格說明後,在後續的開發過程當中,咱們必須嚴格的遵照,沒有200%的理由,不能隨意更改產品的需求。不然,產品的開發過程必將是一個反覆無期的過程。測試

《產品規格說明》主要從如下方面進行考慮:編碼

  1. 考慮該產品須要哪些硬件接口;
  2. 產品用在哪些環境下,要作多大,耗電量如何。若是是消費類產品,還跟設計美觀,產品是否便於攜帶,以肯定板子大小的需求,是否防水;
  3. 產品成本要求;
  4. 產品性能參數的說明(例如交換機,若是是百兆的速率,用於家庭和通常公司;若是是用於整個省的交換,那設計的速率確定數十萬兆以上了)因此說,產品性能參數的不一樣,就會影響到咱們設計考慮的不一樣,那麼產品的規格天然就不一樣了;
  5. 須要適應和符合的國家標準,國際標準,或行業標準;

階段3:產品總體設計方案

在完成了產品規格說明之後,咱們須要針對這一產品,瞭解當前有哪些可行的方案,經過幾個方案進行對比,包括從成本、性能、開發週期、開發難度等多方面進行考慮,最終選擇一個最適合本身的產品整體設計方案。spa

在這一階段,咱們除了肯定具體實現的方案外,咱們還須要綜合考慮,產品開發週期,多少人月的工做量,須要哪些資源或者外部協助,以及開發過程當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及應對措施,造成整個項目的項目計劃,指導咱們的整個開發過程。

階段4:產品概要設計

產品概要設計主要是在整體設計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的細化,具體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入手:

硬件模塊概要設計

硬件模塊概要設計,主要從硬件的角度出發,確認整個系統的架構,並按功能來劃分各個模塊,肯定各個模塊的的大概實現。首先要依據咱們到底要哪些外圍功能以及產品要完成的工做,來進行CPU選型(注意:CPU一旦肯定,那麼你的周圍硬件電路,就要參考該CPU廠家提供的方案電路來設計)。而後再根據產品的功能需求選芯片,好比是外接AD仍是用片內AD,採用什麼樣的通信方式,有什麼外部接口,還有最重要的是要考慮電磁兼容。

編者按:通常一款CPU 的生存週期是5-8年,你考慮選型的時候要注意,不要選用快停產的CPU,以避免出現這樣的結局:產品辛辛苦苦開發了1到2 年,剛開發出來,還沒賺錢,CPU又停產了,又得要從新開發。不少公司就死在這個上面。

軟件模塊概要設計

軟件模塊概要設計階段,主要是依據系統的要求,將整個系統按功能進行模塊劃分,定義好各個功能模塊之間的接口,以及模塊內主要的數據結構等。

階段5:產品詳細設計

硬件模塊詳細設計

主要是具體的電路圖和一些具體要求,包括 PCB和外殼相互設計,尺寸這些參數。接下來,咱們就須要依據硬件模塊詳細設計文檔的指導,完成整個硬件的設計。包括原理圖、PCB的繪製。

軟件模塊詳細設計

功能函數接口定義,該函數功能接口完成功能,數據結構,全局變量,完成任務時各個功能函數接口調用流程。在完成了軟件模塊詳細設計之後,就進入具體的編碼階段,在軟件模塊詳細設計的指導下 ,完成整個系統的軟件編碼。

編者按:必定要注意須要先完成模塊詳細設計文檔之後,軟件才進入實際的編碼階段,硬件進入具體的原理圖、PCB實現階段,這樣才能儘可能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周全,避免在設計過程當中反覆修改。提升開發效率,不要爲了圖一時之快,沒有完成詳細設計,就開始實際的設計步驟。

階段7:產品調試與驗證

爲何沒有階段6,由於已經包括在階段7了。該階段主要是調整硬件或代碼,修正其中存在的問題和BUG,使之能正常運行,並儘可能使產品的功能達到產品需求規格說明要求。

硬件部分:

  1. 目測加工會得PCB板是否存在短路,器件是否焊錯,或漏焊接;
  2. 測試各電源對地電阻是否正常;
  3. 上電,測試電源是否正常;
  4. 分模塊調試硬件模塊,可藉助示波器、邏輯分析儀等根據。

軟件部分:

驗證軟件單個功能是否實現,驗證軟件整個產品功能是否實現。

階段8:測試

功能測試(測試不經過,多是有BUG);

壓力測試(測試不經過,多是有BUG或哪裏參數設計不合理);

性能測試(產品性能參數要提煉出來,供未來客戶參考,這個就是你的產品特徵的一部分);

其餘專業測試:包括工業級的測試,例如含抗干擾測試,產品壽命測試,防潮溼測試,高溫和低溫測試(有的產品有很高的溫度或很低的溫度工做不正常,甚至中止工做)。

編者按:有的設備電子元器件在特殊溫度下,參數就會異常,致使整個產品出現故障或失靈現象的出現;有的設備,零下幾十度的狀況下,根本就啓動不了,開不了機;有的設備在高溫下,電容或電阻值就會產生物理的變化,這些都會影響到產品的質量。

這裏要引出一個話題,工業級產品與消費類產品有什麼區別呢?工業級的產品就要避免這些異常和特殊問題,有的產品是在很深的海里工做,或者在嚴寒的山洞工做,或者火熱沙漠工做,或者顛簸的設備上,好比汽車;或者是須要防止雷擊;因此這就是工業級產品跟消費類產品的區別,消費類的產品就不須要作這麼多的測試。

階段9:產品

經過上一階段完整測試驗證,在此階段,即獲得咱們開發成功的產品。在此階段,能夠比較實際的產品和最初的造成的產品規格說明,看通過一個完整的開發過程,是否產品徹底符合最初的產品規格說明,又或者,中途發現產品規格說明存在問題,對它進行了多少修改呢?

附錄:嵌入式硬件開發流程

以前,咱們詳細講述了嵌入式產品的研發流程,那麼在這一節,咱們具體以嵌入式產品的硬件部分爲例,再次講解其開發過程,但願經過這一節,你們能對嵌入式硬件開發流程有更深入的認識,在之後的學習和工做中,更加規範化和標準化,提升開發技能。

嵌入式硬件開發流程通常以下圖,分爲8個階段:

2

嵌入式產品的硬件形態萬千,CPU 從簡單的4 位/8位單片機到32 位的ARM處理器,以及其餘專用IC。另外,依據產品的不一樣需求,外圍電路也各不相同。每一次硬件開發過程,都須要依據實際的需求,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選擇最合適的方案來。

硬件階段1:硬件產品需求

和普通的嵌入式產品需求同樣。階段1:產品需求。

硬件階段2:硬件整體設計方案

一個硬件開發項目,它的需求可能來自不少方面,好比市場產品的須要或性能提高的要求等,所以,做爲一個硬件設計人員,咱們須要主動去了解各個方面的需求並分析,根據系統所要完成的功能,選擇最合適的硬件方案。

在這一階段,咱們須要分析整個系統設計的可行性,包括方案中主要器件的可採購性,產品開發投入,項目開發週期預計,開發風險評估等,並針對開發過程當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提早選擇應對方案,保證硬件的順利完成。

硬件階段3:硬件電路原理圖設計

在系統方案肯定後,咱們便可以開展相關的設計工做,原理設計主要包括系統整體設計和詳細設計,最終產生詳細的設計文檔和硬件原理圖。

原理設計和PCB設計是設計人員最主要的兩個工做之一,在原理設計過程當中,咱們須要規劃硬件內部資源,如系統存儲空間,以及各個外圍電路模塊的實現。另外,對系統主要的外圍電路,如電源、復位等也須要仔細的考慮,在一些高速設計或特殊應用場合,還須要考慮EMC/EMI等。

電源是保證硬件系統正常工做的基礎,設計中要詳細的分析:系統可以提供的電源輸入;單板須要產生的電源輸出;各個電源須要提供的電流大小;電源電路效率;各個電源可以容許的波動範圍;整個電源系統須要的上電順序等等。

爲了系統穩定可靠的工做,復位電路的設計也很是重要,如何保證系統不會在外界干擾的狀況下異常復位,如何保證在系統運行異常的時候可以及時復位,以及如何合理的復位,才能保證系統完整的復位後,這些也都是咱們在原理設計的時候須要考慮的。

一樣的,時鐘電路的設計也是很是重要的一個方面,一個很差的時鐘電路設計,可能會引發通訊產品的數據丟包,產生大的EMI,甚至致使系統不穩定。

編者按:原理圖設計中要有「拿來主義」!如今的芯片廠家通常均可以提供參考設計的原理圖,因此要儘可能的藉助這些資源,在充分理解參考設計的基礎上,作一些本身的發揮。

硬件階段4:PCB圖設計

PCB設計階段,便是將原理圖設計轉化爲實際的可加工的PCB 線路板,目前主流的PCB 設計軟件有PADS,Candence 和Protel幾種。

PCB設計,尤爲是高速PCB,須要考慮EMC/EMI,阻抗控制,信號質量等,對PCB 設計人員的要求比較高。爲了驗證設計的PCB是否符合要求,有的還須要進行PCB 仿真。並依據仿真結果調整PCB 的佈局佈線,完成整個的設計。

硬件階段5:PCB加工文件製做與PCB打樣

PCB繪製完成之後,在這一階段,咱們須要生成加工廠可識別的加工文件,即常說的光繪文件,將其交給加工廠打樣PCB 空板。通常1~4層板能夠在一週內完成打樣。

硬件產品的焊接與調試

在拿到加工廠打樣會的 PCB空板之後,接下來咱們,須要檢查PCB空板是否和咱們設計預期同樣,是否存在明顯的短路或斷痕,檢查經過後,則須要將前期採購的元器件和PCB空板交由生產廠家進行焊接(若是PCB 電路不復雜,爲了加快速度,也能夠直接手工焊接元器件)。

當PCB 已經焊接完成後,在調試PCB以前,必定要先認真檢查是否有可見的短路和管腳搭錫等故障,檢查是否有元器件型號放置錯誤,第一腳放置錯誤,漏裝配等問題,而後用萬用表測量各個電源到地的電阻,以檢查是否有短路,這樣能夠避免貿然上電後損壞單板。調試的過程當中要有平和的心態,碰見問題是很是正常的,要作的就是多作比較和分析,逐步的排除可能的緣由,直致最終調試成功。

在硬件調試過程當中,須要常用到的調試工具備萬用表和示波器,邏輯分析儀等,用於測試和觀察板內信號電壓和信號質量,信號時序是否知足要求。

硬件產品測試

當硬件產品調試經過之後,咱們須要對照產品產品的需求說明,一項一項進行測試,確認是否符合預期的要求,若是達不到要求,則須要對硬件產品進行調試和修改,直到符合產品需求文明(通常都以需求說明文檔做爲評判的一句,固然明顯的需求說明錯誤除外)。

硬件階段8「硬件產品」

咱們最終開發的硬件成功。一個完整的,完成符合產品需求的硬件產品還不能說明一個成功的產品開發過程,咱們還須要按照預約計劃,準時高質量的完成。纔是一個成功的產品開發過程。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