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發:論厚積與薄發

那個,頂着鍋蓋解釋一下本身N久不更新時的心理動態。框架

首先是由於懶,其次是被本身逼着寫逼過久了產生了心理厭倦,固然還有一個緣由是,感受以前的若干篇文章耗盡了我最近幾個月的積累,再寫下去,有用的料就越少,特別怕寫着寫着就沒有了新意,拉低了總體水平。學習

歸根結底,就是以我現有的積累,我或許可以花費很長時間拼湊出一些公衆號的文章,卻不能在拼湊文章的同時,保證本身技術或者思考上的提升。若是繼續分享本身已有的知識,我只是在消費本身的積累,把時間花在了重複與跟風上,卻忽略了提升本身的重要性,乃至於靜不下心來學習和補充基礎知識。這樣,當個人積累所有用完後,我也就再次成了一個乏味的人,個人核心競爭力並無更多的提升。excel

一個鮮明的例子或許是,曾經的曾經,我好歹在博客裏塑造了一個喜歡學點R語言,亂折騰點東西的人的形象,而後到了最近,由於過於沉迷所謂我的品牌的建設,以及放鬆自我去作本身最熟悉的excel知識講解(溫馨區),不少人對個人印象又再次停留在了「啊這我的EXCEL還不錯,寫東西有點意思,嗯,也就這樣了」的地方。博客

這樣子的溫馨區待久了,我就失去了繼續學習的動力和熱情,感受就像在過分消耗着過往的積累和經驗,最後前進的動力都消耗了,雖然好不容易塑造了一副有點權威的樣子,卻走不下去,卡死在了那裏。基礎

若是卡死在那裏,就算塑造了個有點點權威的excel專家的形象,對我又有什麼用呢?平臺期永遠過不去,就算公衆號粉絲不斷增加,我撐不下日益複雜的業務需求,把靜下心積累的時間耗費在擔心被落下、苦逼拼湊文字的煩悶裏,有意義嗎?原理

由於這種對自身定位的迷茫,我已經好久看着電腦鍵盤打不出一個字的經歷。然而在這段時間裏,我補了一些美劇,補了一些健身知識,瞭解了一個國家的旅遊業,瞭解了境外旅遊的運營方式,查閱了一些資料。擴展

最開始作這些所謂「遊手好閒」的活的時候,我有些愧疚和逃避。然而有一天,當我發現本身忽然掌握了本身不理解的東西,而後創建了新的知識框架,甚至能夠在某些方面再次特立獨行之時,我忽然發現這種遊手好閒也是一種進步,也是一種學習。雖然這並非在純技術上的進步,可是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卻帶給了我新的樂趣,以及新的知識框架和學習動力。而這些,倒是在以前硬湊文章的時候,消失了的。技術

雖然這些新鮮的領域,沒法帶給我在技術上的積累,也由於我瞭解太新,積累太淺,讓我不敢隨意下筆,告訴別人我學到了怎樣的新知識,沒法拼湊出一篇深度上讓我滿意的文章。可是這樣子的擴展,也是一種積累的開始。經驗

只有不斷地積累,纔不會在一次一次的輸出時變成一個無趣又無趣的人。創業

因此,我打算給本身多一些時間慢慢的思考,慢慢學習,慢慢更新這個公衆號。多停下來調整一下本身。沉默,也要有沉默的價值。

最後補充一下曾經的見聞:

一、一個公司的創始人。曾經在事業上升期處處被人邀請發表演講。然而研究他們一年兩年的採訪記錄,發現他們倆一直在講過去的創業故事,一直在講同一套老套的東西,沒有更多的經營的變化。最後,他們的積累和熱情都沒了,他們也泯然衆人了。

二、某些專家。好久之前就看到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裏發光發彩。然而過了好久,卻發現他們還在重複過去的研究。人氣也漸漸降低。

三、某幾本書的做者。好久好久之前看他的書就感受太厲害了,把某些技術原理講的很清楚。而後後來發現他雖然再也不出書和寫博客,但他在新的領域依然是大神級的人。一直在積累,一直在學習。一直被崇拜

就這樣。給本身灌碗雞湯。調整一下本身。慢一下,積累一下,這樣才能走得更遠。

感謝看到最後的大家給我胡言亂語任性的權利!謝謝!

由於太胡言亂語了,仍是就發在本身的地盤裏好了。。就很少發了。。

以後的計劃:聊一下非技術的,譬如某某地的旅遊業啊,某某健身教材推薦啊,某某美劇啥啥啥的。偶爾也放鬆一下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