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也是我以爲困惑的地方,這個困惑從三點上來講。一是互聯網日益成爲一個商業社會,並且這個商業裏面有輿論自持的傾向。可能跟國外對比的話,你們 會以爲這個互聯網特別有中國特點,野蠻生長,沒有規則。它產生了兩個極端的面,一個是以爲要管,就像成龍說的「中國人必定要管」,這是由於咱們受傳統社會 架構影響,認爲一切是有序的。而互聯網看起來像黑暗森林似的,用周鴻禕的話說「誰的屁股都不乾淨」。因此我一直有一個疑惑:互聯網究竟令人變聰明仍是變傻 了。有一些老輩人也在問我,如今啥事都百度、谷歌,過去都得本身去找答案了,如今百度一下就知道了,這個真是咱們須要的互聯網嗎?互聯網巨頭掌握信息話語 權,它說什麼就是什麼。因此如今纔會有那麼多互聯網軟文。網絡
第二點就是用戶,所謂互聯網圍繞着用戶,用戶是第一,用戶是體驗。用戶這個羣體因爲泛化得特別寬,早期的用戶是精英用戶,因此不怎麼在意商業層面, 他關心如何利用。今天用戶的體驗泛化了,好比說用戶的隱私,還有用戶本身的意識、用戶的權益。每一年搞3•15,你們也能看到了這不是所謂的公平。是用戶變 聰明仍是變傻了,咱們迎合哪種用戶,仍是說應該去承擔引導和培養用戶這樣的角色,或者咱們要等用戶去成長。架構
第三個問題是國家,其實國家仍是人的集合,個人理解就是,所謂互聯網的分歧就是50後、60後、70後、80後、90後的分歧。你們用不一樣的眼光去 選擇互聯網、參與互聯網。50後的體驗少,可是他對互聯網有強烈的責任意識,他以爲要管起來。70後是一個承上啓下的羣體,60、70後更傾向於智慧,傾 向互聯網裏面要有理性的內容和更智慧的治理。可能對於80後、90後來講,更多的是但願看到互聯網帶來的機會,他們要用互聯網顛覆傳統給予他們的壓力。所 以也有不少互聯網從業者都是順着80後、90後的需求去顛覆。百度
沒變化。你常常會看到咱們說的是自由、平等、分享、互助,這就是公益。這些理念可以經過公益的行爲獲得最普遍的普及,而不須要經過黑客大戰的方法。 由於你黑掉別人仍是不會解決問題。黑掉老美又怎麼樣,你寫個幾個中文,你寫fuck USA,他們只會以爲中國人不可理喻。還不如我去幫助本身的國家,幫助本身的人民。公益表明了社會理想,這不是一個直接賺錢的產業,都是模式迄今仍是須要 別人捐款的,因此更須要可持續、可複製的模式。作了那麼多的助學,每一年要去招這麼多支教,若是這些東西都能像MOOC教育同樣,就能下降不少成本。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