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示錄:打造用戶喜歡的產品》讀書筆記

本書主要分爲三個部分分別介紹了產品經理的職責定位(人員)、工做方式(流程)、產品原則(產品)。網絡

 


讀書體驗-缺點
  整本書通讀下總體體驗通常,各個章節之間聯繫和區別比較模糊,沒有很清晰的條理,以致於在閱讀中感受不一樣的章節是在就相同的要素作不一樣角度的討論,而不是真正的體系化的講解對產品經理或者產品的認知,讓人感受乾貨很少。spa

  最有趣的是,在閱讀過程當中,本身想是否是花本書十分之一的篇幅就能夠把其中全部的內容講清楚。但我讀到最後,發現做者竟然作了本書的總結,只用了5頁的篇幅就搞定了本書全部的內容……設計

 

讀書體驗-優勢
  本書的優勢也很明顯,做爲產品經理的啓蒙讀物,書中沒有複雜的工做說教,只是簡單的描述一些基本原則,可讓讀者更輕鬆的對產品經理有最基本的認知(有必定工做經驗狀況下,能夠更好的理解書中的內容)。blog

  每一個章節的內容很少,每章討論一個很小的內容範圍,可讓讀者在閱讀起來減小疲憊感,不會讓讀者望而卻步。我當時定的目標天天閱讀兩個小的章節,整本書閱讀完後,沒有啃書的枯燥體驗,比較輕鬆項目管理

 

第一部分 人員
  本部分主要介紹了產品經理的工做定位與職責。經過與產品營銷、項目管理、產品設計、軟件開發的橫向比較,明確了產品管理的內容與其餘工做的界限與聯繫。做爲以前作過開發、項目經理的我來講,產品營銷、項目管理與產品管理之間的界限|聯繫的討論對我來講印象較深,對營銷有了概念上的認識、對項目管理與產品管理的界限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這二者是對我後續工做有指導做用的。資源

 

  產品經理的工做是從細節上定義開發團隊開發什麼產品。市場營銷的職責是對外宣傳產品。兩項工做天差地別。開發

  因爲我目前公司的產品經理崗位承擔有必定的市場營銷的工做,因此這種理念能夠更好的讓我區分二者工做的區別,就目前的工做內容對症下藥。客觀來說,產品管理和產品營銷是相輔相成的,產品經理對於產品理解的更深,一旦掌握了營銷的方法,營銷方面會會事半功倍;對應的,熟悉營銷方法,即掌握了用戶的心理狀態,能夠反哺產品管理工做,產品經理能夠作出讓市場更易於接受的產品。文檔

  產品設計概述了交互|視覺的做用、軟件開發概述了研發人員的做用,因爲平常工做與這兩種角色溝通較多,已經對其有了必定的理解和認識,故就我的來說,對實際工做並沒有更多的指導意義。原型

  本部分還講解了產品經理中的兩點工做方式:相信隊友、管理上司。做爲一個偏完美主義者,我的在工做中,親歷親爲的工做比較多,正面來說這樣的工做方式能夠作到全部工做新心中有數、產品能夠精益求精。反面來說,這種工做方式可能受到我的精力影響,與團隊合做相比,沒法發揮組織最大績效。相信隊友(巴頓將軍的忠告)這一點對於我改善工做態度和工做方式有必定的啓發做用,相信各崗位的同事能夠發揮他們聰明才智,更好的解決團隊中他們環節中遇到的問題,可讓組織發揮最大績效,更好的提高團隊綜合戰鬥力。管理上司中概述瞭如何與上司溝通和如何把上司看成資源促進工做開展。把上司看成資源的理念,在平常工做中有所概念,但在書中提出後,確實加深了我的對此種工做方式的認同,同時啓發我利用合理的方式把上司看成資源,促進工做開展,實現我的目標,最終提高組織績效。產品

  本部分還講解了招聘和管理產品經理的方式方法,其中對於產品經理的要求有一點最有感觸:對產品的熱情。最近恰好看過羅永浩採訪劉做虎的訪談,其中印象深入的也是兩我的對於產品的熱愛,這點更加深了我對產品經理這個崗位的認同感。


第二部分 流程
  本部分雖說的是流程,但某些篇幅仍然是對於第一部分的進一步解釋。提煉後,屬於產品流程的的幾個方面分別是:
  1. 市場調研
  2. 產品探索
  3. 評估產品機會
  4. 產品說明文檔
  5. 開發方式
  6. 大公司的工做方式

 

  市場調研主要概述了調研的方式,基本沒有指導意義。產品探索主要重申了與其餘各個角色的差異,不要將崗位職責混淆,應當將精力放在探索產品上。評估產品機會是經過市場觀察產品的定位與價值,進而評估產品開發的可行性。產品說明文檔主要概述高保真原型做爲說明文檔的易用性和全面性,進而推廣該說明文檔的方式。開發方式概述了敏捷開發和瀑布開發的方式,簡要的分析了兩種開發方式的優缺點。大公司的工做方式提供了在大公司工做的工做經驗,其中提供的創建人脈、本身填補工做空缺、向上司借力三點是價值較大的經驗建議。

  該部分最大的價值是提供了一個產品經理應該知道,但你們不必定會在工做中執行的原則:客用戶提供的需求解決方案,不必定就是產品須要作的功能需求,應該挖掘用戶的深層需求,而不是提供客戶用設計出來的功能。分析並解決用戶的深層次痛點,纔是產品須要提供的功能。


第三部分 產品
  本部分提供了產品最終目標的解釋和打造產品過程當中的經驗。

  因爲目前在軟硬件業務均涉及的公司工做,故對來講比較新穎和啓發性較強的一個理念是:
  1. 硬件爲軟件服務
  2. 軟件爲用戶體驗服務
  3. 用戶體驗爲情感服務
  4. 產品爲真正的需求服務


  最後一條主要表達,根據產品原則,解決用戶剛需纔是產品的根本(Less is More)。前三條對我均有啓發性意義。目前公司利潤源主要在硬件,故硬件爲軟件服務這一原則在公司內部每每沒有被注意到,也容易被忽視。用戶體驗爲情感服務,主要分析用戶情感對於產品承認的重要性。

  本部分篇幅較大的在分析用戶情感的價值上,從情感接納曲線角度,用戶分爲五種類型:技術愛好者、非理性消費者、理性消費者、超理性消費者、觀望者。受情感影響最大的用戶類型爲非理性消費者,也是最應該重視的用戶羣體。通過自我分析,對於C端用戶,情感價值可能比重更高,對於B端用戶,因爲受經濟效益的影響,理性消費者的價值更高。因爲用戶羣體的不一樣,情感價值的比重也不必定徹底一致。

  產品經驗分爲三種產品分別列舉十條要點:大衆網絡服務產品須要注意保護用戶隱。企業級產品要注意區分客戶和用戶的判斷和各自的需求.平臺產品須要兼顧經銷商、開發人員、終端用戶的需求,且終端用戶最爲產品的使用這,最爲重要。其他建議均無重要參考價值。

 

總結
本書能夠做爲產品經理啓蒙讀物。按乾貨滿滿,體系講解可以讓人對產品經理有基礎認知和實際可應用的工做建議爲標準,本書3.5星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