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 樣式的一些細節

將來的CSS太讓人興奮了:一方面,是全新的頁面佈局方式;另外一方面,是酷炫的濾鏡、顏色等視覺效果。這些CSS,受開發者追捧,被雜誌和博客文章鋪天蓋地地介紹。html

  若是說這些特性是CSS華麗的一面,那咱們來看看它樸實的一面:很不起眼的東西,如選擇器、單位、函數(方法)。我常常說這是繁瑣的東西,但我意思是它們能幹漂亮的活,這就是我要分享的。web

  怎麼說呢,讓咱們看看這些效果最好的樸實的CSS細節——這些細節遠遠沒有那些酷炫的CSS效果那麼引人注目。它們有些已經存在一段時間了,但值得咱們更好地認識,而有些則剛剛面世。雖然不起眼,可是它們能夠提升咱們的工做效率——以謙虛的姿態。瀏覽器

  相對單位ide

  聰明又有前瞻頭腦的開發者們已經使用相對單位了——如em或者百分比——因此,開發者們瞭解這個問題:每每由於元素的繼承性而須要使用計算器做爲輔助工具來計算大小。例如,如今廣泛的作法是給頁面的字體設置全局尺寸,而後用相對單位來定義頁面中其它的元素。CSS大概會這樣寫:函數

html { font-size: 10px; } p { font-size: 1.4em; }

  這樣寫是沒問題,直到有個子元素須要設置一個不一樣的字體大小,好比,在這樣的標籤當中:工具

The cat sat on the <span>mat</span>.

  若是你要設置span的字體大小爲1.2em,你須要作什麼?拿出計算器,算算1.2除以1.4是多少,結果以下:佈局

p span { font-size: 0.85714em; }

  這個問題不侷限於em。若是用百分比來建立響應式的流式佈局網站,而百分比是與容器相關的,因此,若是要定義一個元素爲它的容器的40%,它的高是75%,寬則須要設置爲53.33333%。性能

  很明顯,這很不方便。測試

  根相關的長度單位字體

  爲了修復字體大小定義的問題,如今可使用單位rem(root em)。rem一樣是相對單位,可是它所對應的是固定的基本值,這個固定的基本值也就是文檔的根元素的字體大小(在HTML文件中,就是html元素)。假設和上個例子同樣,一樣設定10px的字體大小爲根元素的大小,那麼CSS這樣寫就OK了:

p { font-size: 1.4rem; } p span { font-size: 1.2rem; }

  這兩個CSS規則都是相對於根元素的字體大小,這樣的代碼更加優雅和簡便,特別是在設置簡單的數值如10px或者12px的時候。這樣和使用px值很類似,不一樣點在於rem是可擴展的。

  在整篇文章介紹的特性中,rem特性相對來講是兼容性比較好,高級瀏覽器都能支持,包括IE9在內,除了Opera Mobile。

  窗口相關的長度單位

  以爲rem單位很酷吧,若是還有另一組單位能解決百分比的問題,那就更酷了。它和rem的道理類似,不一樣點在於,它相對的不是文檔的根元素,而是相對於設備窗口自己的大小。

  這兩個單位就是vh和vw,便是相對於窗口大小的高和寬。每一個單位在前面加上數字,表明的是多少個百分比。

div { height: 50vh; }

  在上面的例子,高度被設定爲窗口高度的一半。1vh至關於一個百分比的窗口高度,因此50vh便是50%的窗口高度。

  若是窗口大小變了,那麼這個值也隨之改變。這相對百分比來講,好處是不須要擔憂父容器,無論它的父容器如何,10vw的元素會一直是10%的窗口大小。

  相應地,有vmin單位,至關於vh或者vw的最小值,最近還宣佈有vmax單位會被加到規範文檔裏面(雖然在這篇文章發佈的時候尚未)。

  如今支持這個特性的有IE9+、Chrome和Safari 6。

  運算式的值

  若是你在作響應式的流式佈局網站,常常會遇到混合單位的問題——用百分比設置柵格,可是又用固定像素寬度設置margin。如:

div { margin: 0 20px; width: 33%;}

  若是佈局只用到padding和border,你可使用box-sizing來解決,可是對於margin就無能爲力了。更好、更靈活的方法是使用calc()函數,設置不一樣單位之間的數學方程式,如:

div { margin: 0 20px; width: calc(33% - 40px);}

  它不只能夠用來計算寬,還能夠用來計算長度——若是有必要,還能夠在calc()裏面再加calc()。

  這個特性IE9+和Firefox都支持,Firefox須要加上 -moz- 前綴(在版本16或17可能不用加前綴),Chrome和Safari也支持,但須要加上 -webkit- 前綴。然而,移動Webkit還不支持。

  加載字體庫的部分字體

  優越的性能每每很重要,尤爲是市場上各類各樣的移動設備——致使鏈接速度的差別和不肯定性——更加體現了這個重要性。其中一個加快頁面加載速度的方法,就是減小外部文件個數,@font-face的一個新屬性unicode-range就是爲此而生。

  這個屬性就是unicode-range(編碼範圍),表明的是編碼字體的參數範圍。在加載外部文件的時候,只有那些被使用的字體纔會被加載,而不是整套字體庫。下面的代碼演示瞭如何從foo.ttf字體庫中僅加載三個字體:

@font-face {font-family: foo;src: url('foo.ttf');unicode-range: U+31-33;}

  這點對於使用字體圖標的頁面尤爲有用。我測試過,使用unicode-range,加載字體文件的時間平均減小了0.85秒,也不是小數目了。固然,你可能不會這麼想。

  這個屬性,目前能夠在IE9+、Webkit瀏覽器(如Chrome和Safari)中運行。

  新的僞類

  單位和值都應該好好利用,可是,讓我更興奮的是選擇器和僞類。完善的選擇器模式,即便只有少數瀏覽器支持,都讓我興奮不已。引用喬布斯的話:你要把柵欄的裏面修得和外面同樣漂亮,即便別人看不到裏面——由於你本身知道。

  我第一次使用:nth-of-type()的時候,簡直是一次突破,就像我衝出了思想的桎梏。好吧,我有些誇張了。但有些新的CSS僞類,確實值得狂熱一番。

  否認僞類

  你大概不知道 :not() 僞類的好,除非你親自實踐一番。帶有參數的 :not() 其實就是普通的選擇器——不是複合選擇器。一組元素加上選擇器 :not(),表示知足這個參數的元素會被排除出去。聽起來有些複雜吧?可是實際上很是簡單。

  假設:要對項目列表的奇數行進行選擇,可是最後一行除外。若是是之前,須要這樣寫:

li { color: #00F; } li:nth-child(odd) { color: #F00; } li:last-child { color: #00F; }

  如今,經過設定:last-child做爲否認僞類的參數,就能夠把最後一個元素排除,這樣少了一行代碼,從而更加的簡潔和易維護。

li { color: #00F; } li:nth-child(odd):not(:last-child) { color: #F00; }

  否認僞類看起來並無什麼驚人之處,你能夠不用它,可是它仍是挺實用的。我曾經把它用在基於Webkit的項目當中,優點仍是挺明顯的。說實話,它是我最喜歡的僞類之一。

  是的,我有最喜歡的僞類。

  在本文提到的特性當中,否認僞類是兼容性最好的,它被IE9+和高級瀏覽器支持(不須要加瀏覽器產商前綴)。若是你熟悉jQuery,你可能習慣用它——版本1.0開始就有了,以及類似的not()方法。

  「適用於」僞類

  :matches() 僞類能夠用普通的選擇器、複合選擇器、逗號隔開的列表或任何的選擇器組合做爲參數。太棒了!可是,它能作什麼?

  :matches() 僞類最強大的地方就是聚合多行選擇器。例如,要選擇父容器裏面其中幾個不一樣子容器裏面的p元素,在這以前,代碼或許會寫成這樣:

.home header p,.home footer p,.home aside p {color: #F00;}

  有了:matches()僞類,就能夠把共同點提取出來,縮減代碼量。該例子裏面,選擇器的共同點是以home爲起點、以p爲終點,因此能夠用:matches()把中間的全部元素集合起來。是否是有些困惑?看看代碼就明白了:

.home :matches(header,footer,aside) p { color: #F00; }

  這實際上是CSS4的一部分(確切地說,是CSS選擇器第四等級),這份規範文檔還提到將會有相似的語法(以逗號隔開的複合選擇器)應用於:not()僞類。興奮ing!

  目前,:matches()能夠在Chrome和Safari瀏覽器中運行,可是要加上前綴-webkit-,Firefox也支持,可是要按照舊的寫法:any(),同時要加上-moz-前綴。

  你愛上這些樸實的CSS細節了嗎?

  這篇文章講到的特性,最讚的一點是它們解決了現實的問題,從瑣碎而繁複的選擇器到創建響應式網站的新挑戰。實際上,我期待每個特性被使用到最普通的項目當中。

  新特性如濾鏡可能很直觀很華麗,可是我更願意發現隱藏在深處的實用小技巧。

  在積極探索的過程當中,每個特性可讓你的職業生涯更順利——想到這裏,就不會以爲繁瑣了。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