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Gracia (本文爲原創內容,部分或全文轉載均需通過做者受權,並保留完整的做者信息和技術人攻略介紹。)編程
導語:本期採訪對象王雄輝,歐瑞博CEO。王雄輝出生於廣東梅州,在他的記憶裏,本身對電子的興趣,甚至能夠追溯到上小學以前。在精神和物質生活都不算富足的農村,廉價易得的小型電子產品,比光鮮時髦的玩具更觸手可及。因而他找到身邊一切能拆的東西,作小型的硬件改裝,借來中專教程,學無線電基礎,用一臺不到100元的山寨小霸王,學QBasic編程。每一個週末從學校返家,總有鄰居送來的小家電在等着他維修。segmentfault
這堆半舊不新的晶體管和濾波器,顯然蘊含着某種神奇的力量,這位小鎮少年的夢想,也所以不斷被過濾、放大和重塑。28歲那年,憑藉爆款產品——電腦診斷卡,王雄輝賺得人生第一桶金,隨後走上智能家居的創業道路。七牛雲存儲
前《連線》雜誌主編克里斯•安德森認爲:「數字革命已進入真實世界的核心部分」。毫無疑問,在萬物互聯的大趨勢下,用代碼構建的比特,將成爲硬件領域的主導力量。問題在於,你能看清將來10年的終極形態,卻難以定義當下半年的輕重緩急。抱着「革命」心態闖入的創業者,不免在跨過軟硬邊界時,穿越設計、研發、製造、營銷的重重暗礁。每向前進一步,都是向固有話語體系的挑戰,也所以觸碰到「真實世界」更加堅硬的內核。安全
王雄輝是典型的「南方系」創業者,低調踏實,即使過往戰績不俗,他仍保持謹言慎行,並不輕談「革命」。在這片邊界模糊的不肯定地帶,他尋找肯定性的方法論,是始終遵循硬件的本質,拋開「智能」的外衣,看使用價值。在他看來,真正的「平臺」誕生以前,硬件市場將保持「碎片化、多態、長尾」狀態,互聯網的「贏家通吃」暫時並不奏效。原子世界的地貌,必然會被比特改變,但在當下,能玩轉「140個字的Twitter」,並不表明你能用一樣的邏輯作出一輛「會飛的汽車」。微信
歸根到底,好產品依然是成功的基礎,難度在於:你要如何作,才能賦予它們靈魂與性格?喬布斯曾說過,接觸迷幻藥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幾件事情之一。不難看出,一樣對他思想形成深入影響的,還得算上他年輕時迷戀過的日式禪修,「少便是多」的價值理念,以及「民謠詩人」鮑勃•迪倫。全部元素的疊加組合,把個體塑造得多面而豐富,成就了喬布斯獨特的產品哲學。網絡
王雄輝受進化論影響頗深,他堅信:惟有嚴謹的推理,方能產生真正的創新。在長達5個小時的採訪中,前3小時都是基於理性思惟產品觀的充分展示。餘下2小時,則徹底交給了電影和詩歌。一江之隔的香港,曾給王雄輝帶來流行文化的重要啓蒙。藉助一塊78元的芯片,他把親戚送來的舊VCD,成功改裝成DVD,今後迷上香港電影。他尤其欣賞徐克,甚至能隨口吟出《笑傲江湖》裏的臺詞,「白骨如山鳥驚飛,塵世如潮人如水」。併發
對詩歌的熱愛,更是一件年代久遠的事。儘管早已擱筆,王雄輝依然能完整記得,當年海邊採風時寫下的句子。湛江的海,寧靜空曠,只有星空、篝火和歌聲。退潮的時候,有人撿到很大的海貝。月光下的海浪,泛着銀光,像閃電同樣。框架
絕對的理性與感性,以一種看似矛盾的方式,在個體身上得以共存。每一個片斷都如同棱鏡,折射出心裏的幽微光彩,當全部微光最終融匯在一塊兒,產品的生命之源也由此而生。工具
技術人攻略:據說歐瑞博去年拒絕了小米的戰略投資,能不能談談創業公司應該如何看待相似機會?佈局
在歐瑞博發展過程當中,曾拒絕過兩次投資和收購的機會。第一次是在2013年末,對方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打算採用買股加工資的方式收購咱們,做價好幾千萬。那段時間現金流很緊張,新產品研發又要求持續不斷的投入,經濟壓力很大,整個團隊都有點扛不住了。若是收購成功,你們生活當即能獲得改善。出於這方面的考慮,我打算接受這個方案。
我在公司的股份最多,但我但願一塊兒吃過苦的每位員工,都能有所得。在資金分配上,我打算把本身收益的一部分,按比例分給員工。對方負責收購的副總,調侃說我太實在,由於算下來,連前臺小妹都能分到5萬。
框架協議敲定後,對方內部臨時出了些異議,放緩了收購進程。正好資本市場開始變火,軟銀賽富找過來,願意增資,而且只佔小股。2014年初,咱們拿到了軟銀賽富的千萬現金,發展軌跡隨之而變。不只員工的生活獲得改善,還能在產品研發和人才招聘上作更大的投入。
第二次機會出如今2014年7月,對方是小米。此次的戰略投資合做談判,持續了3個月,最後仍然沒有成。最根本的問題,是雙方在產品理念上存在巨大分歧,小米認爲路由器是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歐瑞博的開關產品只是他們宏大拼圖中的一塊,是路由器價值的+1;在經營方式上,小米但願沿用手機的打法,用輕量化的方式作智能家居,依靠低價爆款加線上營銷快速鋪開。
在我看來,路由器並不會成爲智能家居的入口,並且智能家居很多場景須要進行安裝和實施,因此必定會涉及O2O。用小米那種輕量化的方式,很難真正深刻家庭之中。在小米以路由器爲核心的產品戰略下,咱們對公司的價值斷定、利潤分配、品牌使用等多方面都沒法達成一致。若是加入小米體系,我只能成爲很小的棋子,將來的發展會受限制。
技術人攻略:智能路由器曾一度是互聯網公司關注的焦點,你爲何會對它成爲入口持不一樣觀點?
關於路由器是否會成爲智能家居入口,我作了不少思考,以及一些產品上的嘗試,發現這個定位有錯。首先,路由器並非一個強存在感的物品,除了在安裝過程當中,剩下大部分時間並不會和用戶有任何關係,並且這種存在感並不會因其智能化而有所改變。
其次,從技術層面看,路由器工做在數據鏈路層如下,離應用層很遠。若是把路由器當作入口,那麼數據鏈路層的網卡算不算入口?物理層的網線算不算入口?更極端地看,全部的數據和指令都要通過CPU,那麼CPU算是入口嗎?
從長遠看,有可能成爲入口的產品,必定會具有兩個條件:一方面,用戶天天都會跟它進行高頻度的交互,另外一方面,它必須和咱們的生活有很深的關聯度。路由器只解決了工做的鏈接,是很是底層的設施,從產品邏輯上看,我已完全否定其具有入口的價值。
我認爲,不管在哪一個方向上創業,都應該從用戶需求切入。入口和平臺應該是一種結果,而非產品的緣由。以微信爲例,這個手機端最重要的平臺和入口,倒退到兩年前,還只是一個聊天工具。當每一個人都在使用它的時候,它就是入口。智能家居或者物聯網也相似,如今這個時間點上,市場須要的不是入口,也不是平臺,而是一款能讓用戶喜好的單品。
這一波智能硬件創業潮,涌入了很多對硬件本質缺少了解的人。國內某智能手環創始人曾對我說:作手環,硬件只是切入點,最終目標是裏面的軟件。這句話沒錯,但要實現,須得有個前提,那就是把硬件作得很是好,讓別人都用起來,才能體現軟件的價值。一些創業公司想作平臺,一些大公司想作超級APP,我認爲都還不到時候。若是能踏實把基礎功能作好,當使用產品的人足夠多,天然有機會聚合成平臺。
技術人攻略:在你看來,硬件應該遵循什麼樣的本質?如何將你對硬件的理解應用到智能家居這塊市場呢?
我在初中時,曾看過《電腦英雄——改變世界的計算機天才》這本書,其中一段話,到如今都印象深入:喬布斯和他的小夥伴們,老是不厭其煩地把每根導線整得同樣長,好讓產品看起來更美觀。早在80年代初,喬布斯已經就有這樣的意識。千萬別隻看到蘋果在軟件上的成功,而忽略了它在硬件上30多年的經驗積累。
但凡在硬件領域作得不錯的公司,其產品都遵循硬件的本質:不只具有使用價值,並且在用戶體驗上追求極致。GoPro的創始人熱愛衝浪,後來專一於極限運動相機這個細分領域,連COMS都通過優化定製;2006年創業的大疆,硬是把無人機領域的微型控制器吃了個透。
國內賣得最好的手環品牌有兩個,一個是Jawbone,一個是Misfit。Misfit採用鋼結構,而金屬是不透光的,不管它再怎麼薄。那麼問題來了,Misfit的12個點,如何能作出透光的效果?這12個直徑不到0.5毫米的透光點,每一個點都由150個小孔組成,1800個肉眼沒法看見的細孔,成就了Misfit。
具體到智能家居領域,對於不斷涌現的「智能」產品,我首先會問:拋開智能,它有沒有用?它的市場有多大?舉個例子,某款智能空氣檢測產品,作了兩年,銷量還不到一萬個。究其緣由,是由於普通家庭中,並不須要專門的溫溼度或一氧化碳感應器,無論它是否智能。Smart是一種功能升級,但並不會創造新的產品形態。
我相信物種進化論,地球上存在的物種都有其適應環境的理由,市場上存在的產品也相似。我不肯意作一個發明家,而更願意作一個產品經理,不是從頭創造一個全新的產品,而是經過技術和設計,把已有的東西作出更好的體驗。因此在規劃產品時,我會保持謹慎的態度,從具體場景出發,找一些有機會贏得將來的地方去佈局。
舉個例子,咱們切入智能家居市場的一款重要產品,是「開關」,而很多進軍這個領域的企業,都選擇了用「燈」去解決照明控制。大部分人給出的理由是:燈能夠直接換。這個思惟乍一聽是對的,但實際卻否則。到底是要把開關智能化,仍是要把燈智能化,我想了好久才明白。
首先,用戶已經很清晰地被教育過,燈的做用是發光,而開關的做用是控制燈的亮滅。在目前的情況下,即便用APP遙控,也不可能徹底脫離開關;其次,開關使用的頻度高、數量大,很適合用來作傳感網。其一米五左右的高度,能方便感知人和周圍環境,加入數據挖掘以後,能夠造成智能判斷。
固然,自動開燈、關燈、調節光線這種功能,對目前大多數用戶來講,或許只是加分項,而並非痛點。但若是能把價格作到和普通開關接近,有更好的設計,還具有智能,就會打破原有的競爭模式。
一臺500元的諾基亞手機就能打電話,而蘋果價值5000元的手機,用戶仍然能夠接受,由於用戶會評估投入與回報,看產品是否創造了價值。咱們曾作過一款很成功的診斷卡產品,當時市場上最便宜的同類產品,低至6元、8元,而咱們診斷卡最貴的賣80,最便宜的也要30,仍然創造了很高的銷量。開關產品也相似,市場上最便宜的開關,沒有電路板,只有結構件,成本只要4塊。質量稍好的普通的開關,要賣到30-40。咱們已經把價格作到60-70之間,徹底在某些用戶的可接受範圍內,只要技術不斷進步,逐漸會被大衆接受。
技術人攻略:你對產品「進化論」的思考源自哪裏?是否還有其它值得分享的方法論?
產品進化論的理念,源自過往的失敗經歷。我曾作過一款紅外移動遙控器,當時考慮到這樣一個需求:普通家庭中,電視、空調、機頂盒等電子產品都配有遙控器,隨着遙控器愈來愈多,管理和使用會愈來愈麻煩。若是能有一款設備,代替全部遙控器,不是很好嗎?因而咱們推出了一款產品,內置幾千個空調、電視機、DVD的紅外碼庫,併爲它設計出了很酷的飛碟型外觀。沒想到上市後,只賣出兩萬個左右,銷量遠遠低於預期。反思的結果是,那個產品過於創新,幾乎算是一個新發明,而這種全新的產品形態,需經歷艱難的用戶教育過程,很難在短時間內讓你們接受。
在其後的產品規劃中,我用更加嚴謹的態度去對待創新,思考每一個創新是不是真的創新,是不是有價值的創新。要完成這種思考,必須能把產品邏輯倒推回去。別人不作的功能你作了,並不表明你很厲害,而是要論證出作或不作的充分理由來才行。
硬件產品經理,必定要在產品推出以前,作足夠的市場調查和分析。舉個例子,若是咱們想推出一款黑色的排插,首先會經過京東、淘寶等商城的銷售量,評估黑色類型的產品,有沒有人出相似的貨?出貨量是多少?經過這些標本作初步判斷。除了顏色,更爲複雜的是功能上的取捨,有人會提議在裏面加電池,作成移動電源,有人提議在手機充完電後,加入自動斷電保護功能。算下來幾十個功能點,要一一考慮用戶的接受程度,對每一個功能特徵進行倒推。
喬布斯再次回到蘋果時,曾砍掉很多產品,包括當時的平板電腦。雖而後來他把很多平板電腦的技術,用到了iPod裏面去。喬布斯首先作了iPod,由於聽歌的需求很清晰,而後再把手機變成Smart,把握住了用戶的思惟,讓產品平滑過渡。你會發現,越靠近現實,產品越容易成功。
作產品有不少方法論,但更可能是要懷着一種嚴謹的態度。從這個角度,我不認爲本身是創客,和狹義的創客相比,創業是一種商業行爲,必須對用戶和投資人負責。從創業角度出發作產品,應該首先把它當成一個商品,而不是一件只有本身才能欣賞的藝術品。相似於拍一部商業電影,票房必定要足夠好。這樣的商業能夠包含藝術,但又不是純粹的我的藝術,而是強的商業行爲。因此我在規劃產品時,不會選擇那種很炫很Geek的方式,而是貼近市場,用大衆理解的語言作出來,並讓他們願意爲之買單。
技術人攻略:你最先作過的,讓市場和用戶成功買單的產品是什麼?
創業作歐瑞博以前,我曾作過一款電腦智能診斷卡,掙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當時我在一家半導體公司作硬件研發,技術能力在同一屆畢業的同窗圈子裏很受承認。正好一位小夥伴想作點事情,拉着我商量創業。由於讀書的時候很喜歡修電腦,對診斷卡這款產品比較瞭解,就選擇了從這個方向入手。
市面上廣泛的診斷卡,插入電腦主板的PCI插槽,就能診斷電腦底層的硬件故障,並輸出一個錯誤代碼。常見的錯誤代碼有100多種,不熟悉的用戶,必須經過查手冊,才能知道具體的故障緣由。咱們在此基礎上作了改良,加上了液晶屏,用文字提示故障,並給出簡單的維修建議。
產品作出來了,如何賣出去倒是個難題。去華強北推廣時,咱們趕上了專賣診斷卡的地頭蛇,這家佔壟斷地位的渠道商很是霸道,威脅說必須入股,不然不只不賣咱們的產品,還要抄咱們的電路板,讓咱們無法立足。
我很厭惡這種方式,但願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衝破壟斷。因而接下來作了很多調整,首先精簡程序,把電路芯片的成本從10塊降到4塊;其次,把適合小批量生產的工藝,改爲適合大批量生產的工藝,找更大、更好的工廠加工;而後一口氣推出了3個版本,由於只要能不斷推出新品,就不怕對手打價格戰;最後,咱們去找了渠道商的下家,一個櫃檯一個櫃檯地推銷。經過線上淘寶店的數據告訴店家,賣咱們這個產品能夠賺到錢,最後成功和20多家店談成了合做。就這樣,這款產品一炮打紅,成功賣出十幾萬個,淨利潤200多萬。
技術人攻略:後來是如何走上了創業這條路呢?
診斷卡項目源源不斷產生着利潤,因而咱們註冊了公司,由發起創業的那位合做夥伴主持平常事務,我擔任總工程師,研發出了第二款產品——GSM手機遙控插座。
這款產品的靈感,來自家中新買的缸式電熱水器。因爲一直通電加熱很是浪費,媽媽問我能不能給熱水器作一個定時開關。我以爲這個點子很靠譜,當時WiFi還沒那麼流行,因而用GSM控制模塊,作了個遠程定時器,只要打一個電話,就能控制電路中斷。
後來我把這款定時器作成了插座,先找了個公模套上,看用戶反饋不錯,再找人從新設計了外觀。這款產品的銷量也不錯,差很少買了20多萬個。連續兩款產品在市場上的成功,給了我很多信心,物聯網是一個不錯的大方向,能作改變普通人生活的產品,讓我感受很快樂。
然而事情卻起了變化,業務發展順利,和合夥人的分歧卻在加深。我但願能把公司的現金流用於下一步發展,他卻認爲房市不錯,應該抓緊投資。協商的結果,是他離開公司,帶走大部分的現金,以及診斷卡這條產品線。我賣了2011年分成時購置的房產,並分批陸續給他餘下的錢,以買回他手中的股份。
坦白講,以當時的狀況,我徹底能夠選擇退出公司,本身拿走幾百萬現金。但這樣作至關於要了合夥人的命,由於團隊必定跟着我走。這間公司畢竟是他先創立,雖然沒法在公司經營上達成一致,但我仍然但願能回饋他,而不是把公司資產經過別的方式帶走。若是我帶走團隊,是我對不起他,而經過利潤的從新分配,以及產品線的切割,他能自由選擇所但願的生活。由於處理得不錯,因此即便經歷了分家,我和這位合夥人的感情仍然很好,後來公司遇到困難時,他還幫我管了半年生產線。
對28歲的我來講,幾百萬並非小數,可就是忽然感受本身用不了那麼多錢。那麼年輕,要那麼多錢幹什麼呢?財務自由對你有那麼重要嗎?廣東老家一套房子才幾萬,若是想給爸媽改善生活,光憑作工程師的工資就能夠作到。比起眼前的利益,我更想給團隊、給公司一個好的將來。換回來的股份,能夠給核心員工作股權激勵,並預留期權池。我相信資本的力量加入後,即便一個點的股份,在將來也有很大的價值。
2012年初抽走現金後,運營壓力變得很大。診斷卡分了出去,盈利來源只剩下插座業務。智能家居的戰線長,投入大,比作小產品的難度大不少。新產品研發、APP和雲,都須要持續投入。那段時間,咱們請不起專職的iOS工程師,只好用外包的方式,讓CTO一我的扛了很多事,很是辛苦。
技術人攻略:硬件創業壁壘很高,做爲創業公司,如何與巨頭競爭?
硬件和互聯網行業有很大區別,若是作10款互聯網產品,每一款的用戶有10萬個,那麼你是失敗的。但這樣的事情發生在硬件行業,10個產品,每一個有10萬用戶,那差很少能創造一個億的銷售額。
硬件行業是長尾、多態、碎片化的市場,每一個人對桌子、椅子的見解都會不同,因此會出現不一樣定位與風格的產品,不太可能被一家通吃。去年凡客陳年說,要用互聯網思惟作一款襯衫,這個邏輯是錯的,襯衫作得再好,是否是每一個人都得穿同樣的呢?只有使用很是高頻的產品,纔會走上技術和產業標準化,智能家居還遠沒到這個階段。
另外一方面,在不一樣的歷史時期,行業的壁壘也會隨之變化。柯達成就了膠片帝國,擁有大量的專利和專家,數字相機出現後,用戶的需求仍是同樣,但技術的實現方法已發生了變化。索尼、三星、蘋果利用CMOS技術,成爲後來居上者,柯達原來的絕對優點變得不重要了。
手機也經歷過相似的歷史,摩托羅拉強於高頻技術,信號作得很好。愛立信作出了GSM蜂窩式網絡後,通訊成本大爲下降,從很大的發射塔,變成可鏈接的小型基站,因而競爭優點從模電,轉向了數電領域。再後來,得益於高通推出的高度集成芯片,諾基亞發展起來了,這家以注塑出生的公司,很擅長硬件結構,在外觀設計上佔盡優點。3G技術出現以後,擅長作UI的蘋果,又在之內容爲中心的競爭中勝出。
因此一樣一件事,在不一樣的歷史時間點,和不一樣的技術變革點上,它的競爭點也發生了變化。從宏觀上看,每一個產品都有其規則,每家公司也都有其擅長之處。
我一直認爲,作開關的方向是對的。我須要關注怎麼能把開關作得更好,並且目前也沒有哪家把它作得更好。我本身也經常思考:和公牛這樣的企業比起來,咱們有什麼優點呢?
公牛擅長生產,若是沒有物聯網、雲平臺,在過去的競爭環境下,純拼生產,我確定幹不過公牛。但開關要作好,日後走必定得跟數據結合,而且有更好的交互。行業的壁壘從生產,變成了軟硬結合。在這個點上,我和公牛起碼位於同一水平。甚至由於咱們身上軟硬結合的基因,會比它作得更好。咱們在生產上的策略,是和行業第二名、第三名去合做,品質有保證,再加上咱們的創新,和公牛的高端產品PK,會頗有得玩。
技術人攻略:你下一步的目標是什麼?
智能家居領域正處在創業窗口期,相似於互聯網早期萌芽階段,能支撐起下一個20年、30年甚至50年的將來成長。這一波創業者,大部分尚未作出太大價值,應該埋頭好好幹,而不是作一些花哨的表面工做。
智能家居的應用場景過於碎片化,無法像手機、PC那樣通用化,產品之間暫時很難作到互聯互通。咱們如今有七、8個產品,每一個產品都對應一個APP,很是不合理。互聯互通必定是最終的趨勢,可是怎麼去連,仍是一個問號。
從大的層面上看,不一樣品牌互通還須要些時間,小的層面上,起碼我本身的產品,要把它們變成一個APP,有意識地去鏈接起來,雖然從產品上來講,這樣作的難度很是大。下一步,我會主動去連其它的產品。至於最後誰能成爲平臺,歷史會決定。
這個階段可能會經歷5到10年,咱們不能等到一切都標準化了再去作。對產品,個人態度是嚴謹、樂觀、認真的,我也不敢輕易說要革命,我只但願能貼近市場,作將來的基數,而不是走Geek路線。
咱們的下一款產品,是一個家用排插,定位接近公牛99元價位的那款。我會把它作得更好看、更實用。這款產品主打安全與節能,當電流超負載時,會立馬停掉,併發送消息通知用戶;當有雷擊危險時,它會幫你吸取掉多餘的能量;當主機關上後,它會自動關閉顯示器和音響。
我並不試圖說服用戶,讓他們使用「智能排插」,由於智能的概念太抽象。我不去刻意強調它多麼智能,仍然回到最基礎的需求,而後纔是聯網帶來的額外的功能。我只但願用戶用「個人」排插,而且是以他們能接受的價位。當咱們不斷推出這樣的產品,用戶就會以爲歐瑞博是一個用心作產品的公司,從而喜歡上咱們。
技術人攻略:你的興趣愛好是什麼?
我很喜歡看電影,一些經典的片子,我會反覆看,甚至超過10遍。高中時親戚送來一臺舊式CD機,因爲從小就喜折騰電子,照着報紙上看到的法子,我花了78元買來電路板,把這臺機器改爲了VCD,用它看了很多香港電影。
我最喜歡的導演是徐克。有一個說法,要拿獎找王家衛,要票房找王晶。但在商業和藝術的平衡上,我感受徐克作得最好。這要求導演把電影的口徑作得很寬,無論女人、男人仍是小孩,都能從中看到本身想看的東西。
除此以外,徐克還不斷變化題材、挑戰極限。他能拍經典鬼片《倩女幽魂》、玄幻電影《笑傲江湖》、寫實歷史劇《黃飛鴻》、現代動做片《英雄本色》、科幻片《神奇四俠》、懸疑推理《狄仁傑》,以及愛情片《梁祝》等等。在嘗試不一樣題材同時,仍然在商業上保持成功,這是他的厲害之處。
我喜歡揣摩導演的意圖,思考他爲何會把產品作成這樣。我發現徐克很是清楚誰會爲票房買單,根據受衆的預期,選擇不一樣的演職人員,爲電影加入不一樣的商業元素。例如《黃飛鴻》的故事背景在清朝,偏寫實,鏡頭比較細膩。武術指導袁和平,很擅長讓武打符合物理特徵,全部的動做都有很合理的力度支撐;《笑傲江湖》和《笑傲江湖II東方不敗》的背景在明朝,歷史久遠一點,人物的裝束也更模糊,鏡頭偏抽象。武術指導程小東,善於處理凌空、飄逸的動做,拋開物理層面的東西,落葉飛花,形而上的感受就出來了。
徐克的電影離不開英雄主義,例如五部《黃飛鴻》,背景從南京條約、鴉片戰爭、天津條約,再到北京條約,黃飛鴻也從佛山城裏懵懂的醫師,變成了擔負國家榮辱的民族英雄。我的的成長融入到歷史的波瀾壯闊中,每一部都包括了對天然的敬畏,對民族命運的思考,層次很是豐富。
徐克電影裏的家國情懷、快意恩仇,讓我深受感染。我有一些英雄主義情結,不想過太平庸的人生,但願能作出一番事業,對社會有價值。作一家優秀的公司,在行業裏成爲NO1,作一款優秀的產品,讓每一個家庭都用,這是我所承認的我的價值實現。
做者介紹:
技術人攻略訪談是關於技術人生活和成長的系列訪問,由獨立媒體人Gracia創立和維護。報道內容以「人」爲核心,經過技術人的故事傳遞技術夢想;同時以小見大,見證技術的發展和行業的變遷。在這個史無前例的變革時代下,咱們的眼光將投向有關:創造力、好奇心、冒險精神,這樣一些長期被忽略的美好品質上。相信經過這樣一羣心懷夢想,而且正腳踏實地在改變世界的技術人,這些美好的東西將從新得到珍視。
聯繫方式 gracia@devlevelup.com
微博: @技術人攻略
訂閱:微信搜「技術人攻略」或「dev-levelup」
感謝SegmentFault提供博客專欄及推廣支持
感謝迅達雲成提供雲主機及技術支持
感謝七牛雲存儲對「技術人攻略影像拍攝計劃」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