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我變成了開源主義者

當我在大學時,我很是執著於專有軟件。在我看來,Microsoft和Apple是這場對決的領導者,而Linux和Google是個人死敵。編程

我真的很討厭開源軟件,由於我很在乎和關心安全性和隱私。在我看來,只有別有用心的傢伙纔會查看開放源碼,他們要麼會修改代碼使其變得易受攻擊,要麼就是想要在存儲庫中找到漏洞並利用它們來黑入個人計算機。安全

我堅持使用預先構建的應用程序,我認爲只要我爲商業專有軟件付費,就不會受到上述這些傷害。服務器

有不少相關報道都指出Android手機上充斥着大量的惡意軟件,而關於iPhone這方面的信息則幾乎不存在,這也進一步證實了個人信念是正確的。網絡

個人老師對此感到驚訝。她說:「一般狀況下,我不得不聽學生們爲開源辯護。」這讓我更加珍惜那些擁有專有許可的軟件。工具

在我大學畢業並參與了幾份工做以後,我開始進入軟件開發領域。我第一份工做是COBOL的開發人員,當時若是想要得到關於如何編寫COBOL項目的任何知識,惟一的渠道就是經過部門網站裏的內容或者諮詢內部高級開發人員,這讓這份工做對於當時的我而言顯得略微有些麻煩。學習

幾年以後,我離開了這家公司,到另外一家公司工做。我以爲我能夠擺脫結構化編程,進入一種新的面嚮對象語言。可是我必須從某個須要COBOL開發人員的地方來入手。一年後,我轉到了另外一個部門,開始編寫Python,並將代碼部署到企業Linux服務器上。優化

當我安頓下來後,我開始發現有太多的資源能夠支持個人工做。我在論壇、Slack,甚至在我所在的城市發現了一些社區團體,它們可以協助我學習編程並幫助解決代碼問題。網站

就是在那個時候,我開始看到開源如何使開發新工具變得更有效。隨着我愈來愈深刻進入社區團體,我注意到一些很是棒的事情。在這裏,人們樂於幫助別人,人們免費製做工具來幫助他人更有效地完成任務,那些製做了被不少人所使用的東西的人們並不期望從他們的做品中獲得報酬,可是卻獲得了許多捐贈來繼續他們的工做。操作系統

曾經,當我捍衛專有軟件時,個人想法很簡單,由於我關注的是其所創造的貨幣價值。可是開源與賺錢幾乎沒有什麼關係,它更多的是創造一種文化,在這種文化中,人們更關心本身的聲譽與如何能夠更好地幫助別人,而不是賺錢。對象

隨着項目獲得更普遍的應用,愈來愈多的人會參與到項目中來,幫助修復bug、漏洞並添加新特性。這意味着那些難以解決的漏洞會在幾天內修復,有時甚至在被發現以前就修復了。

專有操做系統有固定的更新發布週期。Windows一個月打一次補丁,而macOS大約一季度打一次。這些補丁包括小更新和安全補丁。企業版Linux一般每個月使用通過普遍審查的社區補丁打一次補丁,可是非企業版Linux只要有更新就會打補丁。專有軟件一般像操做系統同樣打補丁;然而,開源軟件會根據須要隨時打補丁。這使得開源軟件比私有軟件更安全。由於公衆沒發現漏洞,並不意味着沒人發現它。

話雖如此,但你仍然須要注意你使用的軟件。雖然我喜歡開源軟件,但我主要使用Apple產品,由於Apple在安全和隱私方面的作法是最明確的。是的,我知道對iCloud的攻擊…對,我也知道Apple的設備收費過高(我要和你一塊兒抗議)。但當我使用Apple的產品時,我不用關心Microsoft發回多少關於我在個人電腦上作什麼的數據,我也不用去管Google發回多少關於人們在Google帳戶上作什麼的數據。

使用開源產品,你能夠經過查看代碼來檢查他們返回了多少數據(這並不難讀)。Google賬戶是專有的,Windows操做系統也是。若是它們不是的話,你就可以調出它們返回的指標。我也不喜歡他們過去的一些作法。最近,Google決定掃描個人郵件,把全部那些經過一張不在我帳戶下的信用卡購買的東西列在個人錢包裏。這彷佛是一種侵犯。當我關閉該功能時,也並無真實的描述來解釋會發生什麼。是我關閉了它,仍是我使它對我本身不可見呢?

如今,我在Linux上跑的很愉快。雖然目前我沒有時間爲開源項目作貢獻,但也許在不久的未來,我也可以在社區貢獻一些內容,幫助優化咱們正在使用的軟件。開源文化是我決定從專有軟件倡導者轉變爲開源主義者的主要緣由,而某些專有軟件公司的欺騙行爲完全絕了我回頭的可能性。

原文連接:https://medium.com/swlh/why-i-switched-to-open-source-9cce60b11cc4

 

 

以上信息來源於網絡,由「京東雲開發者社區」公衆號編輯整理,不表明京東雲立場。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