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種應對網絡安全的全新思惟方式。安全
ZERO TRUST在2010年由Forrester分析師John Kindervag正式提出。網絡
零信任是它的英文直譯。運維
零信任不是產品,是理念——在網絡安全的世界裏,不相信任何人、任何設備、任何環境。你所走過的每一步,都須要證實你是你。工具
在網絡安全中,新舊思惟方式有多大的差異呢?佈局
舉個例子:《西遊記》中,當悟空離開時會給唐僧畫下一個亮閃閃的圈,只有本身人能夠出入,壞人(妖怪)進不來,在圈裏唐僧能夠作任何事,惟獨不能走出圈。這就是傳統的網絡安全模式。它是有邊界的,它的好處是好人絕對安全,壞處是好人一旦出圈就容易被被妖怪吃掉。而零信任,更像是一個腰帶,悟空離開時,給唐僧和師弟們繫上,他們能夠自由奔跑跳躍舞蹈,妖怪們沒法觸碰。測試
2010年零信任被正式提出,爲何過去幾年沒有受到關注?優化
緣由大概有二:spa
一、成本過高,網絡安全是一個企業的底座,變動模式是從思惟到佈局的重建,這裏的成本和風險誰來承擔?設計
二、需求不高,你們都是作企業的,固定的寫字樓固定的員工,邊界式網絡安全不香嗎?好端端爲何要換?rest
那麼爲何近幾年又開始火熱了呢?
由於疫情。
企業裏的員工沒有辦法呆在圈裏,他們不得不經過移動辦公、遠程辦公來解決工做的問題,這樣一來,形成了一個更加開放、複雜和充滿不肯定性的網絡環境,安全風險隨之增長。據Zscaler數據顯示:新冠疫情以來,針對遠程辦公的用戶的攻擊增加了85%。這樣的網絡環境下如何去構建一個信任的網絡、終端以及應用,對企業發展而言,則是當下的重中之重了。
零信任就成了解決企業遠程辦公的最佳選項。
零信任火熱,行業內標榜本身是「零信任」的產品魚龍混雜,數量龐大,一時間讓客戶難以辨認:你說你的是零信任,爲何跟他家的零信任差異這麼大?
究其緣由,是由於發展太快野蠻生長,不一樣主體對零信任的方案設計、技術實現、測試評估、實際部署等階段的認知差別化較大,缺乏行業共識、標準和技術規範,這就須要從政策到行業,最終到企業,進行一系列具備可操做性和互認的場景和環節建設。
首先看政策方面, 2019年,工信部發布了《關於促進網絡安全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將零信任安全列入須要着力突破的網絡安全關鍵技術。2020年,工信部發布「關於開展網絡安全技術應用試點示範工做」通知,也把零信任列爲具備前沿性、創新性、先導性的重大網絡安全技術理念。
政策的加持在市場上取得了良好的反應,以零信任爲核心的產品體系正在不斷豐富,安全廠商、雲服務商、解決方案供應商等,都在圍繞自身技術優點,造成側重點各有不一樣的零信任解決方案,知足不一樣場景下的企業客戶須要。
另外,在標準體系建設方面,零信任的標準進程也在快速推動,2020年6月24日,騰訊安全聯合零信任領域16多家權威產學研用機構共同成立國內首個「零信任產業標準工做組」。一年後,工做組規模擴大到42家,並完成了多家產品之間的互聯互認。同一時間,由騰訊安全牽頭編制的中國第一部《零信任系統技術規範》正式發佈,並經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公佈爲團體標準。團標發佈後被業界廣爲傳播和認同。今年7月可信雲大會發布的國內首批零信任專項認證,其測評標準也參考了團標的技術思路。讓國內的零信任發展開啓了「有據可依」的新篇章。
其實,早在疫情以前,就已經有不少類型的企業開始關注零信任。
據今年5月發佈的《數字化時代零信任安全藍皮報告顯示》零信任可以知足企業一些通用場景的安全須要,包括遠程辦公、混合雲、企業異地分支接入、第三方接入等。零信任還能夠知足不一樣行業的特殊安全需求,如互聯網行業、通訊行業、物流行業、能源行業、地產行業等。
在物流行業,大量的終端設備和人員流動,須要對數以萬計的員工根據職責權限進行更細緻的受權和行爲鑑別,而且對終端設備合規情況進行動態檢測和評估,例如終端上有沒有安裝安全軟件?是否存在高危漏洞?設備基線配置有沒有符合安全要求等等。一樣的情形,也適用於車企。
在互聯網行業,騰訊做爲國內最先實踐零信任的企業,讓員工無論身在何處均可以隨時隨地安全辦公。疫情期間更是可讓7萬員工同時在線辦公,保障了公司業務有序發展。
今年5月,在上海舉辦的零信任發展趨勢上,騰訊副總裁丁珂結合騰訊的自身實踐談道:「零信任跟一個企業的經營、規劃、長期發展是強相關的,而且是一個不斷優化的過程。零信任的價值核心是工具部署足夠輕、運維的成本足夠低,靈活適應性地提高企業經營發展效率。」
做爲全新的安全思惟方式,零信任在數字時代的發展過程當中更具生命力,它能夠爲企業量身定製,也能夠與過去的安全思惟相融合,幫助企業尋找到更適合自身安全發展的最優解。
參考閱讀:• 騰訊丁珂:以「零信任」理念重構產業數字化時代安全防護體系• 來了!業內首部《零信任系統技術規範》正式發佈• 「零信任」是一個被忽略的奇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