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學基礎知識(一)信息安全與密碼學

信息安全的六個基本屬性:可用性A,機密性C,完整性I,非否定性N,真實性(可認證性)A,可控性C。即A2C2IN。算法

availability就是保證啥時候數據都是可用的,不是說打仗了數據被人破壞了你就不能用了,你得保證數據關鍵時候能用,要不要你信息安全乾啥。安全

authentication就是你得確保你得到的信息是真實的,「權威」承認吧,要不間諜弄個虛假消息你都不知道消息真假,你還玩什麼。網絡

confidentiality就很簡單了,保密嘛,核心。有些消息數據不能被通常人知道,得受權,受權懂不,咱就是保證不是啥人都能得到機密消息。ide

controllability,這個屬性是後加的,保密形勢很差啊,咱得完善機制,那受權,監管數據也得算信息安全的吧,上有基本保密數據通訊,下有數據審計和追蹤,一條龍纔好嘛。編碼

integrity,信息咱確定要保證其完整性,拋開可用性availability不談,萬一數據被人篡改了咱得知道。加密

non-reputation,這個你們都明白,誰作壞事不能讓別人背黑鍋,不能抵賴。it

攻擊種類:io

我們通常都受到那些威脅呢:基礎

信息泄露:機密性沒了;篡改:完整性和真實性沒了;重放、假冒和非受權:可控性和真實性沒了;否定:非否定性唄。信息安全

;惡意代碼:破壞的多了去了;這種破壞:完整性和可用性沒了 

其實只要有威脅,每種都不僅破壞那麼點屬性,也就是說對信息形成的傷害更慘烈。主動攻擊和被動攻擊區別就在於改不改數據。

 

因此我們得針對這些威脅展示男兒本色啊:

信息安全技術體系核心基礎安全技術:密碼技術,信息隱藏技術

                            安全基礎設施技術:標識與認證技術,受權訪問與控制技術

                            基礎設施安全技術:主機系統安全技術,網絡系統安全技術

                            應用安全技術:網絡與系統攻擊技術,網絡與系統安全防禦與應急響應技術,安全審計與責任認定技術,惡意代碼檢測與防範技術,內容安全技術

因而就到正主了,密碼學。

密碼學簡史就不說了,哪天專門弄一個文章,挺有意思的。

密碼學分密碼編碼學和密碼分析學。通俗新手理解,前者研究加密,後者研究解密。

那咱通常研究啥呢?密碼算法,密碼協議,密鑰管理,密碼分析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