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作一個產品,接觸一個產品,仍是接觸一我的,總得從一個點開始。git
痛點是恐懼github
咱們作產品不可避免地就要談一個詞叫痛點。面試
什麼叫痛點?微信
我搜了一下,在「什麼是痛點」的問題下,排第一的答案是:.net
「對於產品來講,痛點可能是指還沒有被知足的、而又被普遍渴望的需求。」cdn
這個答案固然不對。blog
沒有被知足用戶只是難受而已,不能拿用戶的難受當痛點,或者產品的切入點。爲何?我在下面會講到。遊戲
反而一些網友講本身的案例,很是有意思。資源
一個叫子柳的網友說:get
手機上一天到晚都會收到推銷的廣告電話,巴不得卸載手機的通話功能,直到我趕上某某號碼通。
碰到頭疼腦熱的小病,跑醫院能把人折騰死,又不敢亂吃藥,這時候有一個App就很好地解決了個人問題。
一個叫舒大暢的網友說:
當年的海飛絲廣告就很打動我。我第一次拜訪岳父岳母,肩上都是頭皮屑,讓老人一臉嫌棄;面試的時候衣服上都是白點,讓面試官皺眉頭……這些都是很痛的事情。
你注意一下,上述場景中用戶決定要用什麼產品幫助本身時,他們用的一個詞是「怕」。
痛點是恐懼。
接下來,我要講一篇文章叫《如何抓住用戶痛點作產品》。這篇文章的說法是錯的,因此我看成錯誤示範來說。
張太太是個全職太太,全職在家帶兩個孩子。她天天早上起牀後,要先給兩個寶寶作早飯,老大吃完後就要去幼兒園。張太太要推着嬰兒車讓老二坐在裏面,再牽着老大的手把孩子送到幼兒園。
以後,她要趕忙回家,哄老二吃飯,並陪他玩耍。到幼兒園放學時,張太太又要帶着老二去接老大。到家後先生也要下班了,她又要開始準備晚飯。張太太也有本身的興趣愛好,有本身的想法和夢想,但實際上家務活已經佔去了她全部時間。
接着這篇文章對張太太作痛點分析。
張太太沒有自已的時間,時間所有被孩子佔據了,能不能有一款產品解決張太太的問題?這不是她一我的的痛,這是一羣忙於家庭生活的、大多數女性的痛。
這是痛點嗎?固然不是,由於這中間沒有恐懼。
爽點是即時知足
痛點,是作產品的抓手。另一個作產品的抓手,是爽點。
什麼叫爽點?
人在知足時的狀態叫愉悅,人不被知足就會難受,就會開始尋求。若是這我的在尋求中,能馬上獲得即時知足,這種感受就是爽。
當年俞軍在百度招聘產品經理時,招聘題目是百度若是要作音樂該怎麼作?不少人都寫了洋洋灑灑的規劃書給他,有一我的只寫了六個字:「搜獲得,能下載」。俞軍就挑了這我的,他就是後來當上百度副總裁的李明遠。
當年互聯網資源很是少,人們上百度找音樂找本身想聽的歌,一搜就搜獲得,還能下載,這就是爽。
今天的外賣,你在家用手機下單,吃的就送到你家來了。你在河狸家上下單,美甲師就上門給你作美甲了。有需求,還能被即時知足,這就是爽。
回到剛纔的場景,咱們知道張太太自我實現的想法沒有被知足,這固然是不爽的狀態。可是,你的服務可讓她即時知足嗎?你能作個產品,能即時知足這類女性實現自個人需求嗎?
這是個複雜問題,是不可能作到即時知足的。這不像是在遊戲裏頂個蘑菇加10分那麼簡單。
你看到了張太太不爽的狀態,可是若是你沒找到讓她即時知足的方法,那麼你依然沒有找到這個產品的切入點。
爲何?由於自我實現實際上是一條漫長而痛苦的路,人的本性是懶惰的。你看到一我的展示出了勤奮、規整、自律,其實這是被一系列的恐懼、集體人格、潛意識壓迫,纔會呈現出那個樣子。
因此,若是沒有恐懼這條瘋狗追着,沒有爽點這種知足感來持續餵養,只靠一個App幫助女性實現自我,那能夠不客氣地說,這就是個不痛不癢的產品。
癢點是知足虛擬自我痛點和爽點,咱們說完了。剛纔說到不痛不癢,咱們再說說癢點。
那什麼叫癢點呢?這實際上是我本身挖的坑,我之前在本身的微信公衆號上寫過一篇文章,叫作《痛點癢點》。
痛點已經成了今天互聯網的萬金油概念了。但今天滿街都是創業者和投資人,只靠抓一個痛點作產品,其實不容易。
這時我們發現近兩年有一個現象,各類網紅產品層出不窮。好比網紅奶茶、網紅酸奶、網紅曲奇、網紅洗髮水,它們的爆紅是靠抓住痛點嗎?
顯然不是,網紅產品們靠的是癢點。什麼是癢點?
我們說一部你們都知道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這是好幾年前的劇了,我當時熱追來着。我爲何會追這樣一部劇?由於它的癢點很是打動我。
它講的是一個女明星和外星人的愛情故事。聽上去,這個故事創意也沒什麼新意,爲何當時那麼火呢?
「痛點控」們總結說:這部戲抓住了女性對英雄和美少年合體的想象,知足了這個痛點。
若是這個痛點是對的,那麼單靠一個痛點,怎麼可能拍出20集九百多分鐘的內容呢?怎麼會讓咱們不停地看,還願意不停地討論,甚至作一些周邊產品呢?
你能夠翻一翻百度貼吧「來自星星的你吧」,看一下你們都在聊什麼。我當時去看的時候,有600多萬個帖子在討論這部劇。
你們都在談的是,教授(男主角都敏俊)的微表情、教授的眼神、論教授對二千(女主角千頌伊)態度的轉變、二千的衣服、二千的妝容與脣膏、二千的配飾……
這些其實都是癢點。
癢點是什麼?這也是我本身定義的,癢點知足的是人的虛擬自我。
什麼是虛擬自我?就是想象中那個理想的本身。
好比,咱們看偶像劇,追星,看網文,看英雄故事,看網上的名人八卦,看名人的創業故事、成功神話。
你是在熱追他們嗎?不是,你不由自主投入到關注的內容,是你的虛擬自我,是你自我想象的一個投射。
這時我們再來講說這一波網紅電商。
其實網紅爲你營造了虛擬自個人生活,是你們理想生活的投射。咱們購買網紅的東西,就部分地實現了本身的虛擬自我。
好比,淘寶第一網紅雪梨,在談她的運營經驗的時候說,爲了營造更好的形象,每次爲新款的衣服拍照,只有45公斤的雪梨要提早一週節食。你在微博上看到的那種很是「隨意」的街拍照片,是她用10天時間拍攝,而後挑選和修圖運營出來的產品。
在微博上發照片,就是她與粉絲最重要的互動。她要用她的照片,爲粉絲營造出一種生活場景,她說:「你賣的實際上是一種生活方式,它要知足女孩心中美美的幻想。」
雪梨的粉絲成套地買雪梨的穿搭,她們買的不是衣服,不是基於功能性的需求,不是天冷了須要一件衣服保暖。而是我要穿雪梨在巴黎穿過的那件衣服,穿上雪梨的衣服,她們就會以爲本身部分地過上了雪梨所營造的生活。
這就是一種虛擬自個人實現。
總結一下,什麼纔是一個產品的入手點。
痛點、爽點、癢點都是不錯的點。這個就看產品經理本身對用戶的哪一個點感覺最深、手感最準。
好比說,餓了要吃東西。可是「吃飽了」和「吃得很知足」,這是兩個概念。吃個饅頭能飽,可是僅僅是知足了功能需求,不能支持好產品的概念。
酣暢淋漓地吃一頓海底撈火鍋,大汗淋漓,感受爆爽。這就抓住了爽點,這是好產品。
怕吃火鍋長胖,抓住這一點的恐懼,抓住痛點,也有產品空間能夠作。
或者還能夠作一個美美的網紅餐廳,像雕爺作的薛蟠烤串。用戶點一份乾冰爆米花,吃一把,兩個耳朵往外冒乾冰的白氣,人人都會拍張照而後發朋友圈,這是癢點。
吃頓飯,其實也能夠有痛點、爽點、癢點這些不一樣的切入點來作產品的。
因此,作產品最重要的是抓住產品的某一個點來發展才會走得長遠,若是不清楚本身的產品屬於哪一類的話能夠參考一下這個:github.crmeb.net/u/L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