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一個哈工的機械學弟閒聊,學弟專業偏力學,我偏航空動力學,不過都是大機械專業。學弟從剛進大學就對力學比較感興趣,各類動力學仿真用的駕輕就熟, V4發送機的力學評估基本是信手拈來:
前端
所以廠狗學弟在學校也拿了很多獎:算法
讀研期間也跟隨導師參加過幾個國家橫向項目,算得上是正宗的哈工航天人了:編程
(大片既視感)微信
畢業以後去了三一重工裝備部從事設計工程師,月薪12k(在長沙算能夠了),基本每天跟重型工程機械打交道:網絡
可是在裏面呆了一段時間發現整個製造行業已是半夕陽產業了(三一智能研究院雖然能開20多k的薪水,可是隻招軟件工程),所以離職回了老家合肥的一家壓力容器研究所,月薪一萬,低了點可是不加班,當起了包租公的生活。而跟他同齡的,當年高考低他二十分被調劑到計算機學院的高中同窗,如今在華爲薪水已是他的三倍了(這裏沒辦法證實僅僅是專業選擇致使的結果,只能粗略估計)。這兩天聊起來,我以前也是從事ansys分析一段時間後從事嵌入式系統開發,當時薪資沒漲太多但至少行業前景可觀,進可BAT華爲退可小米OV。雖然仍是廠狗,可是工做體面太多,至少不用磨錘子。運維
所以跟學弟溝通一番,他最終下定決心轉嵌入式。由於學弟立刻26了,說實話大齡青年初學Java理解起來至關費勁,一年以內在市場上毫無競爭力。而全部工科學生大一都學過C語言,撿起來也容易,所以建議他步子不要邁太大了,先在合肥找一家智能家居的公司,積累兩年項目經歷後再試試BAT的崗位,分兩步走從力學轉入互聯網行業。性能
跟學弟絮絮不休聊了不少,都是咱們進入職場三四年來的一些經驗教訓,這裏散亂總結一下,也算是大部分機械學子的人生吧。學習
如何選公司優化
對於應屆和社招,側重點是不一樣的。spa
對於剛進入職場的同窗而言,最重要的是提高本身的工程能力。一個良好的平臺對新手的成長會有諸多優點:
成熟的應屆生培養機制;
有經驗的導師和同事;
我的天花板相對較高。
此外,不必過於關注薪水,剛畢業多個兩三千,等你工做四年後發現都不是事,一個良好的平臺攢下來的能力更具備價值。
跟不少在創業型公司(商湯曠視之類的除外)工做的人,多數作的比較雜。公司爲了下降成本,一我的、一個崗位可能須要作多方面的事,總以爲天天很忙,但又總以爲本身沒有什麼成長。不少人既要作前端,又要關注後臺,還要優化底層系統,甚至還須要作一些運維工做。看似接觸普遍,實際上每條技術棧都不具有競爭力。以我如今從事的網絡系統爲例,一個系統從0到1須要一個月,從1到100卻須要一年。這裏面有穩定性問題、業務團隊問題、多租戶環境問題、甚至是運營商問題等。你能夠花一年把12個系統從0作到1,也能夠把一個系統從1作到100,前者稱爲小公司鍛鍊人,後者稱爲大公司螺絲釘,可是你能夠想一想哪一個更有競爭力。從0到1幾乎不會碰到任何工程問題,從1到100會碰到大量工程甚至社會問題,帶給你的經驗絕對遠遠超過普遍涉獵。舉個我自身的例子,業務須要最近開發了一個網絡性能分析的APP,對Android也有了基礎的瞭解,可是又能怎樣呢,靠這些基礎知識在市場上根本找不到符合心意的薪水。
對於剛進入職場的新人,必定要適應社會問題的解決模式。社會是由一個我的組成的,人是活的,會有情緒,會哭會笑,會大喊大叫,也會厭煩嫌棄。有的時候跟合做夥伴/同事交流很累,可是你對他/她情緒化又有什麼用,成年人的世界沒有什麼對不對,對又怎樣不對又怎樣?不少人或事就是這樣,你費盡精力對他/它進行輸出,可是沒有任何反饋或結果。要養成冷眼的心態,接受任何沒有迴應的結果。
那麼廠狗如何提高本身的社會地位和財富呢?作好行業選擇,存好錢。去競爭劇烈、變化大、發展快的行業。有增量才能分得蛋糕。其次,存錢改變自身消費習慣,把錢花在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能力上面,也就是有長遠影響的方向上。
最後總結一些我的的工做生活建議,良好的習慣有助於職場晉升和提升業界影響力。
一、隨手記錄工做日誌,每週末進行復盤;
二、適當學習英語,保持英文語感;
三、保持編程(算法,操做系統)基本功,每一年必定要到就業市場投投簡歷,保持危機感;
四、長期進行身體管理,每週保持健身習慣。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衆號 - 機械猿(on_ourway)。
若有侵權,請聯繫 support@oschina.cn 刪除。
本文參與「OSC源創計劃」,歡迎正在閱讀的你也加入,一塊兒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