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簡單介紹

RFID簡介:html

     RFID(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俗稱"電子標籤",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經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做無須人工干預,做爲條形碼的無線版本,RFID技術具備條形碼所不具有的防水、防磁、耐高溫、使用壽命長、讀取距離大、標籤上數據能夠加密、存儲數據容量更大、存儲信息更改自如等優勢,其應用將給零售、物流等產業帶來革命性變化。安全

RFID基本組成:編碼

射頻標籤物理上由三部分組成:標籤(tag)、天線、讀寫器。
標籤(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組成,每一個標籤有惟一的電子編碼,高容量電子標籤有用戶寫入區,附着在物體上標識目標對象;
讀寫器(Reader):讀取(有時還能夠寫入)標籤信息的設備,可設計爲手持式或固定式;
天線(Antenna):在標籤和讀取器間傳遞射頻信號。加密

RFID特色:spa

數據存儲:與傳統形式的標籤相比,容量更大(1bit—1024bit),數據可隨時更新,可讀寫;
讀寫速度:與條碼相比,無須直線對準掃描,讀寫速度更快,可多目標識別、運動識別;
使用方便:體積小,容易封裝,能夠嵌入產品內;
安全:專用芯片、序列號唯一、很難複製;--惟一性
耐用:無機械故障、壽命長、抗惡劣環境。設計

RFID工做原理:htm

RFID技術的基本工做原理並不複雜:由閱讀器經過發射天線發送特定頻率的射頻信號,當電子標籤進入有效工做區域時產生感應電流,從而得到能量、電子標籤被激活,使得電子標籤將自身編碼信息經過內置射頻天線發送出去;閱讀器的接收天線接收到從標籤發送來的調製信號,經天線調節器傳送到閱讀器信號處理模塊,經解調和解碼後將有效信息送至後臺主機系統進行相關的處理;主機系統根據邏輯運算識別該標籤的身份,針對不一樣的設定做出相應的處理和控制,最終發出指令信號控制閱讀器完成相應的讀寫操做。對象

balilan.com#RFID-Balilan4.png

RFID分類:blog

根據有無電源而區分爲Passive和Active兩種:get

Passive Tag (被動式):
Passive感應器自己並沒有電源,其電源是來自Reader,由Reader發射一頻率使感應器產生能量而將數據回傳給Reader,體積比較輕薄短小而且擁有至關長的使用年限,感應的距離較短。

Active Tag (主動式):價格較高,因內建電池,因此體積比Passive tag大,有使用之年限、較長的感應距離

根據頻率的高低,大體上可分爲LF、HF、UF三類:

低頻率(Low Frequency):100~500KHz 低頻率的感應距離較短以及讀取速度較慢,以125KHz爲主,穿透能力好;

高頻率(High Frequency):10~15MHz 高頻率的感應距離略長,讀取速度也較低頻率來的快,以13.56MHz爲主;

超高頻率(Ultra High Frequency/Microwave):介於850~950MHz(UHF)以及2.45GHz之間,感應距離最長,速度也最快,穿透性差。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