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經濟學家關於工做效率的意外發現

職業人士最多見的一種抱怨是:時間太少。
每週工做超過60小時的人會抱怨甚至擠不出時間來處理他們郵箱裏的郵件,更別說有創見性處理大項目中的問題。
但時間並非問題,哈佛經濟學家 Sendhil Mullainathan說。最終阻礙你成功的是你的大腦「帶寬」使用效率,或集中精力的能力。
Mullainathan的研究主要針對是資源稀缺狀況,當人們缺乏某些東西時會如何應對——能夠是缺錢,食物或時間。他和他的搭檔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家 Eldar Shafir在週二的每一年一度的Aspen Ideas節上公佈了他們的發現。
他們發現,這些資源短缺致使人們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由於他們的大腦只可以處理這麼多事情。
這種問題會發生在各類人身上。忙碌的職業人士沒法有效的規劃他們的時間,一樣,低收入人也沒法正確的處理他們的貸款計劃。他們被分心了,Shafir說。
從你本身的生活中選取一個例子:若是你渴了,很是想喝水,你很難再思考其它事情。若是你缺錢,債務相關的問題會時不時出如今你腦海裏。
工做中是一樣的道理。缺乏時間不是問題;問題是缺乏專一。
Mullainathan的關於工做效率的頓悟來自於他的一次把手機遺忘在廁所裏的經歷。
那天晚上,他出去和朋友一塊兒吃飯,他發現玩的特別開心。並非他的那些朋友變得更有趣了。也不是食物比平時更好。惟一不一樣的是他沒有帶手機。
由於如此,在飯前或飯中他沒有收到任何討厭的郵件通知和短信。「這兩個小時裏個人大腦帶寬只服務於我想專一的事情上,」他說。
今後後,他作了其餘一些習慣的改變。他再也不用手機來接收郵件。在會議前,再也不去檢查郵件,這樣他能專一於討論。
他最終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之前我認爲充分使用了每一分鐘——‘嗨,還有5分鐘,我能夠檢查一下郵件’——這其實是錯誤的使用了大腦帶寬」。
Mullainathan最後讓觀衆回想一下福特汽車創始人Henry Ford的一個往事。
這位汽車製造商在1900年代早期創造了一個著名的發現,他想經過讓工人的工做時間增長到每週60小時來從他們身上榨取更可能是生產價值。可是,這樣作了以後,生產力的增長只持續了4周時間。以後,工人們每週60小時的生產力還不及進行對比的每週只工做40小時的工人。
超時工做的人缺少的「不是努力工做的能力,而是真正用心思考問題的能力」,Mullainathan說。
對忙碌的人的教訓:時間不足沒關係。高質量的使用現有的時間。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