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義一個int類型的數組 int a[2]; // 定義一個int類型的指針 int *p; // 讓指針指向數組的第0個元素 p = &a[0]; // 修改所指向元素的值 *p = 10; // 打印第一個元素的值 printf("a[0] = %d", a[0]);
輸出結果:,說明已經經過指針間接修改了數組元素的值,跟指向一個普通int類型變量是同樣的。html
因爲數組名錶明着數組的首地址,即a == &a[0],所以第8行代碼等價於:ios
// 讓指針指向數組的第0個元素 p = a;
內存分析圖以下,一個指針變量佔用2個字節,一個int類型的數組元素佔用2個字節數組
// 定義一個int類型的數組 int a[4] = {1, 2, 3, 4}; int i; for (i = 0; i < 4; i++) { printf("a[%d] = %d \n", i, a[i]); }
輸出結果:函數
先定義一個指針,指向數組的第一個元素spa
// 定義一個int類型的數組 int a[4] = {1, 2, 3, 4}; // 定義一個int類型的指針,並指向數組的第0個元素 int *p = a;
p的值是a[0]的地址,所以,如今咱們利用指針p只能訪問數組的第0個元素a[0],用*p就可取出a[0]的值1。要想訪問其餘元素,就必須拿到元素的地址,能夠發現每一個元素的地址差值爲2,由於在16位編譯器環境下,一個int類型的變量佔用2個字節。如今只是知道a[0]的地址值爲p,怎麼根據a[0]的地址獲取其餘元素的地址呢?其實很是簡單,p+1就是a[1]的地址。注意了,這裏的p+1表明着p的值加2,並非p的值加1,好比p的值爲ffc3,p+1則爲ffc5,而非ffc4。依次類推,p+2就是a[2]的地址ffc7,p+3就是a[3]的地址ffc9。指針
其實,p+1不必定表明p的值加2,也多是加一、加4或者加8。究竟加多少,這跟指針的類型有關。下圖是在16位編譯器環境下的狀況。code
聰明的你可能已經找到規律了,由於char類型的變量要佔用1字節,因此p+1表明p的值加1;float類型的變量佔用4字節,因此p+1表明p的值加4。從這一點,也能夠很好地說明爲何指針必定要分類型,不一樣類型的指針,p+1的含義是不同的。orm
上述代碼中的p指向了int類型的數組元素a[0],因此p+1表明p的值加2。知道怎麼獲取其餘元素的地址了,那麼就能夠利用指針p遍歷數組元素了。htm
// 定義一個int類型的數組 int a[4] = {1, 2, 3, 4}; // 定義一個int類型的指針,並指向數組的第0個元素 int *p = a; int i; for (i = 0; i < 4; i++) { // 利用指針運算符*取出數組元素的值 int value = *(p+i); printf("a[%d] = %d \n", i, value); }
注意第10行的代碼,*(p+i)表明根據p+i的值(其實就是第i個數組元素的地址)訪問對應的存儲空間,並取出存儲的內容(也就是取出第i個數組元素的值),賦值給左邊的value。blog
最後的輸出效果是同樣的:。注意的是:遍歷完畢後,指針變量p仍是指向a[0],由於p值一直沒有變過,一直都是a[0]的地址ffc3。
補充一下,其實第10行改爲下面的代碼也是能夠的:
int value = *(a+i);
你們都知道,a值表明數組的首地址,也就是a[0]的地址ffc3。a+1則表明a的值加2,即a[1]的地址ffc5,也就是說,a+i表明着元素a[i]的地址。相信你們也能猜出來了,a+1不必定表明着a值加2,究竟加多少,取決於數組的類型。a+i的計算方法與p+i相同。
利用上面的方法遍歷完數組元素後,p一直指向元素a[0]。其實咱們也能夠直接修改p的值來訪問數組元素,只須要改一下第10行的代碼便可
// 利用指針運算符*取出數組元素的值int value = *(p++);
p++其實就是至關於p = p + 1,直接修改了p值,並且每次是加2。所以,每執行一次p++,指針p就會指向下一個數組元素。
輸出結果確定是同樣的:。可是,遍歷完畢後,指針變量p沒有指向任何數組元素,由於一共執行了4次p++,最後p值爲ffcb。固然,能夠從新讓p指向a[0]:p = &a[0];或者p = a;
注意,這裏的寫法是錯誤的
int value = *(a++);
a++至關於a=a+1,數組名a是個常量!不能進行賦值運算!
p是指針,a是一個數組
1> 若是p指向了一個數組元素,則p+1表示指向數組該元素的下一個元素。好比,假設p = &a[0],則p+1表示a[1]的地址
2> 對於不一樣類型的數組元素,p值的改變是不一樣的。若是數組元素爲int類型,p+1表明着p的值加上2(16位編譯器環境下)
3> 若是p的初值是&a[0],那麼
p+i和a+i均可以表示元素a[i]的地址,它們都指向數組的第i個元素。a表明數組首地址,a+i也是地址,它的計算方法與p+i相同
*(p+i)和*(a+i)都表示數組元素a[i]
雖然p+i和a+i都指向數組的第i個元素,但兩者使用時仍是有區別的。由於做爲指針變量的p能夠改變自身值,如p++,使p的值自增。而數組名a是一個表明數組首地址的常量,它的值是不能改變的,即a++是不合法的
4> 引用一個數組元素能夠有兩種方法:
下標法: 如a[i]
指針法: 如*(p+i) 或 *(a+i)
1.用數組名做爲函數實參時,是把實參數組的首地址傳遞給形參數組,兩個數組共同佔用同一段內存空間,這樣形參數組中的元素值發生變化就會使實參數組的元素值也同時變化
void change(int b[]) { b[0] = 10; } int main() { // 定義一個int類型的數組 int a[4] = {1, 2, 3, 4}; // 將數組名a傳入change函數中 change(a); // 查看a[0] printf("a[0]=%d", a[0]); return 0; }
change函數的形參是數組類型的,在第11行調用change函數時,將數組名a,也就是數組的地址傳給了數組b。所以數組a和b佔用着同一塊內存空間。
輸出結果:
2.這種地址的傳遞也能夠用指針來實現。函數的實參和形參均可以分別使用數組或指針。這樣就有4種狀況:
也就是說,若是一個函數的形參類型是一個數組,調用函數時,你能夠傳入數組名或者指針變量;
注:本文轉自M了個J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