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架構
1 呱呱墜地app
2 初出茅廬ide
3 揮斥方遒微服務
4 執酒仗劍ui
1 呱呱墜地
this
雲原生概念最先的提出者是 Pivotal 公司。2015 年,Pivotal 的技術產品經理 Matt Stine 在《遷移到雲原生應用架構》一書中首次提出「雲原生應用架構」,他認爲雲原生應用架構應該包括以下特徵:雲計算
1)符合 12 模式:雲原生應用架構的模式集合spa
2)微服務架構:獨立部署的服務,一次只作一件事scala
3)自助服務敏捷基礎設施:用於快速、可重複和一致地提供應用環境和服務的平臺翻譯
4)面向接口通訊:服務之間的交互基於接口,而不是本地方法調用
5)高可用:系統能抵禦高負載
2 初出茅廬
同年,Google 爲打擊 Docker 在容器領域的主導權而成立了 CNCF(雲原生計算基金會),因爲起初 Google 主旨在於打擊 Docker,所以它對雲原生的定義還比較狹隘,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微服務架構
2)服務容器化
3)支持服務容器編排和容器調度
3 揮斥方遒
2018 年,被稱爲雲原生元年,大量科技公司開始接受雲原生的概念,並紛紛加入到雲原生的你們庭。此外,主流雲計算供應商相繼加入 CNCF,持續豐富整個雲原生的生態。基於此,CNCF 對雲原生從新進行了定義,並大大擴展了雲原生的外延。原文以下:
Cloud native technologies empower organizations to build and run scalable applications in modern, dynamic environments such as public, private, and hybrid clouds. Containers, service meshes, microservices, immutable infrastructure, and declarative APIs exemplify this approach.
These techniques enable loosely coupled systems that are resilient, manageable, and observable. Combined with robust automation, they allow engineers to make high-impact changes frequently and predictably with minimal toil.
The 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 seeks to drive adoption of this paradigm by fostering and sustaining an ecosystem of open source, vendor-neutral projects. We democratize state-of-the-art patterns to make these innovations accessible for everyone.
翻譯以下:
雲原生技術有利於各組織機構在各種環境(例如公共雲,私有云和混合雲)之上構建、運行可擴展應用程序。 雲原生的表明技術包括:容器,服務網格,微服務,不變的基礎設施和聲明性 API 等。
這些技術可構建彈性,易管理和便於觀察的鬆耦合系統。 結合強大的自動化功能,雲原生技術可使工程師可以更輕鬆地應對頻繁且可預測地重大變動。
雲原生計算基金會致力於培養和維護一個廠商中立的開源生態系統。經過最早進的模式使普通大衆均可以享受到科技帶來的變革。
4 執酒仗劍
2019 已經接近尾聲,2020 已經來臨。現在 CNCF 已經正式畢業了 8 個項目了,它們分別是:Kubernetes、Prometheus、Envoy、CoreDNS、containerd、Fluentd、Jaeger 和 Vitess。與此同時,從 CNCF 的 Cloud Native LandScape 來看,雲原生的生態應用也愈來愈枝繁葉茂,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會有更多偉大的科技落地在咱們的身邊,影響到咱們的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