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牛頓和貝多芬:不一樣的創造模式【講稿】【轉】

(【美】S·錢德拉塞卡)併發 16世紀和17世紀科學家的目的與現代科學家有明顯的不一樣。牛頓是最突出的例子。在大瘟疫時期他避居於家鄉伍爾茲索普,這一期間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和其餘一些定律。大約20年以後,在哈雷的請求下他才從新寫出開普勒第必定律的推導,但他沒有就此打住,他甚至也不滿意他隨後作的演講《論物體的運動》。不寫徹底部《原理》他是不會罷手的:他寫這本書的速度和連貫性,在人類思想史上真是無與倫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