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據說了《暗時間》這本書,卻一直沒有嘗試去讀。那個時候剛上大學,第一次能夠爲所欲爲的在互聯網上暢遊,接觸到了各類各樣的方法論與雞湯,到後面總有一種疲憊,你告訴我要這樣作,他告訴我要那樣作,我到底該怎麼作呢?說到雞湯,我老是想到知乎,其實知乎真是一個好平臺,可是對一我的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能力也是一種考驗。
當我讀完了這本書,難免有點後悔,爲何沒有早點去讀呢?嚴格來講,《暗時間》不是一本書,而是做者的讀書筆記(能夠在做者的 blog 找到),不只包括編程相關更多的是心理學、思考方法以及時間管理方面的總結。既然是做者的總結,不少細節老是會被掩蓋的,做者更多的是寫出本身的觀點,並輔以必定的事例,在不少觀點後面做者都會標註出含有這種觀點的書籍(豆瓣書單),或者舉出某個具體的實驗。我認爲這是其中最重要的地方,不然講的再好也是假大空,認清楚是什麼、爲何比怎麼作要重要的多。這裏不得再也不提一下雞湯,哲學和雞湯的區別在哪裏?。
但這本書又不是非讀不可,而是早讀有益。《學會提問》這本書提到了海綿式和淘金式兩種思惟風格。淘金式的思惟風格當然珍貴,可是更加可貴,老是要經歷必定階段的海綿式思惟,才能由量變發生質變,當我讀完《暗時間》這本書後,我承認做者的大部分觀點,在懵懂無知時採起海綿式思惟去閱讀這本書也何嘗不可。可是,淘金式的思惟應該是咱們最終要去追尋的,盡信書不如無書,造成批判性的思惟是必要的。
做者做爲一名程序員,因此這本書更多的是站在程序員的角度去談的,怎麼去學習、閱讀以及知識管理,並提出了做者實踐過的方法。好比做者的這篇文章:怎樣花兩年時間去面試一我的,這既是寫給僱主更是寫給僱員的,你甚至能夠把它看成一份考試大綱,去思考一個程序員應該具備怎樣的特質。
當我寫完了這幾段話後,忽然想起了書中的一篇文章: 書寫是爲了更好的思考,想一想本身在寫這篇文章以前,所想的不過是總結下書中的內容,可是到真正去寫的時候卻徹底不一樣。想起本身學習算法的經歷,看似搞懂了算法,甚至能夠默寫出來,可是當我想用天然語言去描述它時才發現,原來還存在不少的盲點。又或我覺得本身詳細的描述了某個算法,可是在別人看來並非那麼的理所固然,那麼頗有可能就是某個重要步驟的缺失。
我去豆瓣搜索了下這本書的書評,褒貶不一,都不無道理。若是你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天然會發現做者提出的不少都是一些並不新穎的觀點,可是那又怎麼樣呢?見字如面,每一個人的思考方式或多或少會有不一樣,若是和本身所想幾乎相同,不就有了碰見知己的快樂嗎,若是不一樣,想一想其中的緣由,也是大有裨益。
讀完了這本書後,接下來去讀一些書單裏的書,再回來看看這本書,或許會產生新的想法。程序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