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你們聊一下Exchange了,微軟如今已經正式發佈了Exchange Server 2019版本,不由感嘆,眨眼之間,我已經和Exchange一塊兒走過了20多個年頭。還記得本身使用的第一個版本是Exchange 5.5,然後是Exchange 2000,2003,2007,2010,2013,2016,到如今的2019,這已是我使用的第八個版本,就這樣一步一步地看着它進化。 前端
如今,就讓咱們說說這幾年的架構變化吧。在我看來,Exchange Server的架構是一個從合到分,又從分到合的一個過程。 web
在Exchange 5.5、2000、2003這三個版本里,Exchange是一個合的過程,服務器的角色很簡單,能夠部署在一塊兒,也可分開部署,分爲前端和後端,前端主要負責用戶的接入,然後後端主要存放着咱們的郵件和公共文件夾。部署時,須要咱們手工配置區分不一樣的服務器的角色,而HA的實現依賴着硬件解決方案。 後端
但從Exchange Server 2007版本開始,這個架構變化很大,這就是我說的從合到分的過程,在Exchange Server 2007時把原先的前端和後端架構被打碎,變成了五個角色,分別是客戶端訪問角色(CAS),郵箱服務器角色(MBX),集線器傳輸角色(Hub Transport),統一消息角色(UM),還有邊緣傳輸角色(Edge),每一個角色各司其職,CAS負責客戶端接入,Mailbox用於存儲郵件和公共文件夾,Hub負責內外網傳輸郵件,UM負責語音郵件和語音訪問,Edge負責與外網SMTP服務器傳遞郵件,並負責反垃圾和反病毒。能夠看出架構分的更細了。Exchange Server 2010時也沿用了這個架構,只是在高可用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如下是Exchange Server 2007/2010架構圖。 服務器
而到Exchange Server 2013時這個架構有被合在了一塊兒,只保留了CAS,MBX,EDGE。好像一下有回到了之前的架構,緣由是咱們的服務器的硬件發展有了很大的進步,硬件再也不是咱們的瓶頸,因此Exchange的角色又被合到了一塊兒。之前HUB、UM的功能沒有喪失,它們分別分到了CAS和MBX上完成。以下是Exchange Server 2013架構圖。 架構
到了Exchange Server 2016角色再次被合併,CAS和MBX也被合併在一塊兒,但全部功能仍舊被保留,UM功能也還在,而且能夠和OFFICE 365中的Exchange Online完成更好地混合部署,開始大步挺進雲端。 ide
最後讓咱們說說Exchange Server 2019,這個版本和Exchange Server 2016這個版本的架構基本沒有變化,仍舊只有MBX和EDGE,但EDGE一直是一個可選角色,大部分企業都不用,被郵件網關所代替。可是有一點很值得提一下,UM的角色在Exchange Server 2019中被取消掉了,很讓人意外,微軟建議咱們使用切換到 Skype for Business 雲語音郵件,我相信從這點,明白人已經明白微軟的戰略了。spa
好了,今天就介紹到這兒,但願你們多關注個人文章,謝謝~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