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聘阿里是一個相對較長的流程,涉及崗位選擇、簡歷投遞、簡歷評估、技術面試、HR面試、背景調查、入職材料準備等環節。其中,關於技術面試,網上有不少優秀的攻略,但廣泛聚焦於「純知識點」總結,而阿里的技術面試並不是單純的知識點問答,單從技術層面作準備並不可取,此外,應聘流程中還有不少須要注意的點。
本場 Chat 將從招聘者和麪試官的角度,詳細解讀應聘阿里全流程,主要內容以下:面試
崗位選擇與簡歷投遞;
初見之下:不可忽視的一頁紙簡歷;
不「單純」的技術面試:基礎+熟悉的領域+應變能力+邏輯思惟+學習方式+技術熱情與興趣等;
不要高興太早:HR 面試;
出來混總要還:背景調查;
入職材料準備與入職;
FAQ。算法
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崗位是很是多的,阿里天然也不例外,在阿里社招官網,天天都有大量崗位發佈,做爲應聘者,能夠保持關注,以便及時獲取最新的崗位信息。後端
1.1 崗位選擇架構
因爲不一樣部門的業務側重點存在差別,即使是一樣類型的崗位,具體的要求每每也相差甚遠。以 Java 工程師爲例,如下是幾個不一樣部門的崗位要求:學習
崗位 1: :
測試
崗位 2:網站
崗位 3:spa
鑑於上述狀況,在選擇崗位的時候必定要仔細閱讀崗位描述和崗位要求,結合自身的特色選擇最合適的崗位。設計
什麼崗位算是合適?生命週期
根據崗位介紹可以洞見的關鍵信息並很少,基於有限的信息,所謂合適一般需知足如下幾點: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與所應聘的崗位具備較高的匹配度;
對崗位的工做內容感興趣,至少不排斥;
崗位所在的業務具備良好的前景;
工做地點可接受。
在招聘中常遇到這樣的狀況:應聘者所選擇的崗位與其工做經驗相去甚遠,以前作後端開發,應聘的倒是算法工程師。問其緣由,答曰:我對算法特別感興趣,自學了XXX算法,上過XXX的課,作過XXX項目,我以爲本身能夠勝任。
這類應聘者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與崗位要求是否匹配?畢竟興趣不等同於能力,社招不一樣於校招,不可能花大量的時間來培養你。
關於工做年限要求
阿里的社招崗位一般是 P6 起步(P6 對應高級工程師,P7 對應技術專家,P8 對應高級專家),而校招應屆碩士也只能給 P5 (特例除外),所以,社招崗位對工做年限要求一般是 3 年以上,P7 一般 5 年以上,P8 一般 8 年以上。
事實上,工做年限要求只是一個概數,因人而異。對於優秀的應聘者,只要能力達到崗位要求,工做年限是能夠適度放寬的。我曾經成功內推過一個只有 1.5 年工做經驗的應聘者到 P6 崗位,他具備如下屬性:國內一流高校碩士學歷,國內大型互聯網公司 1.5 年工做經驗,做爲核心成員參加過較大項目開發,基礎紮實,溝通能力良好。
關於學歷和專業的要求
目前,阿里的正式崗位對學歷的要求基本都是本科及以上,這個要求並不高,出發點是避免因學歷限制而錯過優秀的人才。
常常有應聘者向我諮詢:專科學歷或者非全日制本科是否能夠應聘阿里?對於這個問題,我沒法給出準確答案,不過,據我所知,少數學歷低但特別優秀的應聘者也成功加入了阿里。做爲一名應聘者,你要相信一點:只要你足夠優秀,「世界」 沒有理由不對你和顏悅色。
1.2 簡歷投遞
阿里系的全部公司(包括淘寶、天貓、菜鳥、釘釘、螞蟻等)共用一個招聘系統,應聘者的全部應聘記錄都會 「記錄在案」,鑑於此,若未經充分準備,不要貿然投遞簡歷,不然,除了留下 「被拒」 記錄,收穫並不會不少。
避免連續投遞簡歷
應聘 A 部門的 X 崗位失敗後,快馬加鞭地去應聘 B 部門的 Y 崗位。這種連續投遞簡歷的方式很是不可取,由於阿里系採用的是同一個應聘系統,面試官能夠看到你以前的應聘記錄,爲了提升效率,天然會參考以前的面試評價。不難想見,若是距離你上一次應聘不到一個月,面試官沒有理由相信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會有 「質的飛躍」,所以,切勿連續投遞簡歷,被拒後要認真總結失敗的緣由,並有針對性地學習,提高本身,然後再戰。
如何高效投遞簡歷
投遞簡歷一般有如下幾種方式:1.阿里系內部人士推薦;2.阿里招聘官網投遞;3.智聯、拉鉤、獵聘之類的求職網站投遞。
從效率來看,內部人士推薦是最好的選擇,所以,若是可以獲取到內推途徑,儘可能經過內推投遞簡歷。
在招聘過程當中,我發現應聘者廣泛存在一個問題:簡歷不合格。具體表現爲:格式放縱不羈,關鍵信息缺失或不明確,項目描述冗長,與所應聘崗位無關的信息過多等。
2.1 簡歷的生命週期
不要覺得簡歷只是一個 「敲門磚」,事實上,它將伴隨你走過應聘流程中的幾個關鍵環節:簡歷評估,技術面試,HR 面試。
一份優質的簡歷有助於應聘者展現本身的能力域和優點,同時,也能夠爲面試官提供 「提問指導」 (一般面試官會根據簡歷內容有針對性的提問,有的放矢),此外,從簡歷的格式、內容也能夠看出應聘者的表達能力。
2.2 簡歷應該包含哪些要點
一份合格的簡歷須包含如下要素,同時,應注意清晰明確地表達。
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年齡、籍貫、郵箱、手機號;
教育背景:起止時間、學校、專業/學位、排名(非必須);
工做經歷:起止時間、公司、職位、工做內容簡述;
項目經歷:起止時間、項目名、項目描述、個人職責、取得成果;
研究經歷:起止時間、項目名、項目描述、個人職責、研究成果;
相關技能:語言方面(主要指英語)、計算機方面、其它;
獲獎狀況:比較重要的獎項;
2.3 簡歷中常見的問題
關於教育背景
最多見的問題就是 「刻意」 迴避起止時間,以便將實習經歷 「包裝成」 工做經歷,增長本身的工做年限。這是很是幼稚的想法,切勿嘗試。緣由:在應聘阿里的過程當中,簡歷初評經過後會上傳到系統,系統會自動識別應聘者的簡歷信息並自動填充到阿里簡歷系統的模板中,以後,對於未能自動填充的信息,須要上傳簡歷的人手動補充完整。其中,我的基本信息和學歷信息是不能夠缺省的,必須明確,因此,不要試圖矇混過關。
關於工做經歷
常見問題:職位不明確,工做內容冗餘。職位徹底能夠用很簡潔的詞語描述,如:開發工程師,測試工程師,產品經理等。工做內容簡述,突出重點便可,避免寫成項目經歷般的 「長文」。
關於項目經歷
常見問題:項目描述不清楚,未能以簡潔的文字刻畫一個項目的本質;本身在項目中的職責表述含糊,是核心開發人員?項目leader?或者只是普通角色;項目成果或者項目亮點不突出。
就社招而言,項目經歷當屬最爲重要的信息,一方面能夠反映出應聘者的經驗豐富程度和技術深度,另外一方面能夠爲面試官提供「面試提問指導」。一般,技術面試都會問項目相關的問題,恰當的項目經歷描述在突出應聘者能力的同時,也可避免置應聘者於不利處境。
何爲不利處境?一般緣自 「不誠實」 的項目經歷描述,在專業的提問中露出馬腳,沒法自圓其說。這裏有點善意的提示:不要低估阿里技術面試官的水平(其它公司也同樣),項目的真實性在 「連珠炮」 似的的提問下,很難不顯出原形。下面的作法都是不可取的:
項目描述誇大,好比,將 3W QPS 誇大爲 30W QPS ;
項目職責誇大,好比,本爲非核心研發人員,誇張爲核心成員;
項目成果誇大,好比,人爲杜撰項目得到XXX獎項;
另外一個陷入不利處境的緣由:在項目經歷描述中,或者在回答項目相關的問題中,應用了本身並不清楚的技術關鍵詞,一旦面試官就此展開提問,應聘者只能 「笑着跳下本身親手挖的坑了」。
關於研究經歷
一些研究生學歷的應聘者,在校期間可能曾發表太高質量的論文,如, SCI 檢索的期刊論文,國際頂級會議論文(一般爲 EI 檢索)。若是研究成果與所應聘的崗位有關聯,哪怕只是 「細微」 的關聯,均可做爲加分項,不妨單列出來。
不過,對於那些 「跨行業」 進入 IT 領域的應聘者,若是曾經的研究成果與所應聘的崗位毫無關聯,就不要佔用過多篇幅了。我曾經面試過化學、植物學、物理學、昆蟲學等專業轉行而來的應聘者,其中不乏論文質量和數量兼優者,不過,這些成果一般很難和所應聘的崗位關聯上,天然也就沒法做爲競爭優點。鑑於此,不建議在 「一頁紙簡歷」 有限的空間中佔用過多篇幅。
關於相關技能
相關技能包括但不限於:英文水平,計算機水平,數學功底,文案功底,繪畫功底。那麼,重點突出哪些 「相關技能」 呢?三個字:看崗位。相關技能中的 「相關」 二字是指與所應聘的崗位相關,若是應聘者有相應的特長,天然能夠突出一下。
獲獎狀況
特別優秀的應聘者,在過往的求學生涯和職業生涯中一般是有 「高含金量」 獲獎經歷的,好比,ACM、MCM/ICM(Meritorious Winner及以上)、企業獎項、省級以上榮譽稱號、校內頂級獎項等。這些獎項是對應聘者過往經歷的承認,做爲招聘方,天然也會關注。
須要注意的是,不一樣的崗位看重的獎項存在差別,應聘者可根據崗位屬性酌情列舉獎項。
2.4 簡歷樣板
在此,我提供一份同事們比較承認的簡歷樣式模版,固然,這確定不是最好的,僅做爲參考。
不一樣於通常的技術面試,阿里的技術面試並非單純的技術知識點問答,而是從多個維度對應聘者進行考查,所以,做爲應聘者,在作應聘準備時,不能單單侷限於崗位相關技術知識點的梳理。
3.1 面試須知
阿里的技術面試一般有三輪,相互間隔一週左右,算上 HR 面,整個面試流程大約一個月才能走完。固然,特殊狀況下,好比團隊特別缺人,應聘者特別優秀,一天就能夠把流程走完。
第一輪面試:
第一輪面試一般是電話面,面試官會提早給你打電話約定面試時間,在接到面試官電話時,沒關係張,若是本身還沒有準備好面試,或者時間不方便,能夠將時間約靠後一點,留下足夠的時間緩衝。
面試的時候不用太緊張,面試你的工程師一般就是你所應聘崗位所在團隊的成員,他是在爲本身的團隊挑選隊友,所以,沒有理由爲難你。
第二輪面試:
若是你順利經過第一輪面試,那麼,大約一週後,將進行第二輪面試。第二輪面試的面試官一般是團隊主管(不必定是你所應聘崗位所在的團隊,由於存在 「交叉面」,防做弊)。
第三輪面試:
在經過第二輪面試後,一般就進入到了技術 「終面」,本輪一般由部門總監來面。
3.2 基礎知識
阿里的技術面試一般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起初,面試官會根據崗位要求問一些技術相關的基礎問題。固然,「基礎」 二字的含義並非簡單,若是沒有充分的準備和足夠的積累,也是很容易掛掉的。根據個人面試經驗,超過一半的應聘者在這個環節掛掉,所以,建議應聘者切勿 「裸考」,不然留下一個 「基礎不紮實」 的面試記錄,短時間內再應聘阿里的成功率就很低了。
基礎知識的考查,答得好不會加分,答很差則會減分,某種意義上這是一個 「粗篩」 的過程。
以 Java 工程師(服務端)崗位爲例,如下是部分基礎問題綱要:
關於 Java 相關的面試題,網上的攻略很是多,若是應聘者準備充分,不至於止步 「基礎考查」 環節,然而事實每每 「打臉」。在我面試過的應聘者中,大概 20% 的應聘者 HashMap、ConcurrentHashMap 的原理和差別都回答不清楚。
說到這裏,我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有一套免費的核心知識點總計的資料,我也領取了一份,須要的朋友能夠加JAVA架構技術交流羣:714827309
點擊連接加入羣聊【JAVA高級架構技術交流】:https://jq.qq.com/?_wv=1027&k...
Java核心知識點資料圖
3.3 熟悉的領域
若是順利經過上一個環節,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成功勾起了面試官繼續面試的慾望。
在面試中,咱們會盡量問應聘者最熟悉的領域,避免挑應聘者不知道的領域來問一些認知型的問題,由於認知型的問題不是能力決定的,而是經歷決定的。咱們能夠經過簡單的幾個問題了解應聘者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好比對於細節的瞭解,是否是知其因此然等等。
這類問題一般會問好幾個,從容易到複雜,一個不會能夠換另一個,不會由於應聘者不會某個問題就否認應聘者。固然,這種提問的方式也須要面試官有比較寬的知識面,這樣才能正確地判斷答案是否正確。
接下來,面試官一般會詢問應聘者在過去的工做中碰到過的一個項目或者解決過的問題。
這類問題的主要目的是經過一個具體的案例考查應聘者對於本身業務的熟悉和理解程度,以及碰到業務問題的時候是如何面對問題的。一般,面試官會按照 STAR(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 的技巧來組織對話,瞭解問題背後的信息,應聘者本人的貢獻,以及反映出來的能力。
須要說明的是,不一樣的面試官提問的方式存在差別,我在面試的時候,一般會將上述問題放在最前面。由於對於這類問題,應聘者比較熟悉,回答的時候不會過於緊張。另外能夠經過這個問題引出後續的一些具體的技術問題。
這個問題能夠有不少變形,好比你作過的失敗的項目是什麼,最成功的項目,最難的項目,印象深入的項目等等,提問的時候要考慮應聘者對於回答的內容記憶是比較清楚的,這樣有助於挖出不少細節的信息。
3.4 應變能力
一般,咱們會經過設計類問題來考查應聘者的 「應變能力」。例如,給一個具體的問題,要求應聘者給出設計方案,好比設計一個交通訊號燈系統,一箇中國象棋系統,一個問答系統,一個在線購物網站等等。要求畫出模塊圖,給出關鍵的 API 的定義或者類和類之間的關係。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