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雲裝進「盒子」裏?那不就是雲一體機?從最初的融合架構到一體機,再到現在的超融合架構,IT基礎架構中各個組件之間的集成度變得愈來愈高。數據庫
廠商、用戶爲何會這麼熱衷集成?隨着工做負載愈來愈多樣化,以及IT架構的虛擬化、雲化,下降IT的複雜性一直是困擾用戶卻始終沒法完全解決的問題。經過計算、存儲、網絡與管理平臺的集成,能夠加快IT系統的部署,簡化操做與管理,提高靈活性,這也正是雲要實現的目標。後端
對於融合架構,人們已經比較熟悉。由IT廠商或者系統集成商提供的所謂端到端解決方案就是一種基於融合架構的解決方案,它把不一樣品牌的服務器、存儲、網絡和軟件打包在一塊兒進行交付,方便用戶部署和使用。融合架構雖然提供了較完整的IT組件,但畢竟仍是一個鬆散的「聯邦」,各組件來自不一樣的廠商,產品間的兼容性仍存在必定問題,並且完成產品的集成對用戶來講是一項有難度的技術活。安全
而超融合則從IT底層架構的設計開始,將計算、存儲、網絡當成一個總體,從產品型態上已經很難分清一個超融合的解決方案究竟是一臺服務器仍是一臺存儲設備。一個超融合的解決方案實際上就是一個完整的IT基礎架構,方便用戶採購、部署,下降了應用的複雜度。服務器
超融合仍是一個新概念,各廠商對此有不一樣的理解,也有本身的實現方式。在中國市場上,英特爾與國內一些具備軟件開發和方案整合能力的廠商合做,共同開發雲一體機、大數據一體機等產品。這些一體機產品充分利用了英特爾處理器和開放的硬件平臺,以及國內軟件廠商的開發能力,實現了軟硬件的高度集成,並且面向具體的行業應用場景。網絡
Nutanix與VMware是超融合架構的兩個流派,或者說兩個陣營。Nutanix提供的是一個最典型意義上的超融合解決方案,雖然Nutanix的核心價值體如今軟件上,但Nutanix提供的是一個完整的軟硬件集成的一體機產品。不過,Nutanix如今的銷售策略也很靈活,好比它與戴爾結成了「對子」,將Nutanix的軟件與戴爾的硬件結合在一塊兒,給用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架構
VMware去年開始在超融合上發力,先是發佈了面向SMB客戶的超融合方案EVO:RAIL,今年又推出了面向大規模數據中心客戶的EVO SDDC。這兩類面向不一樣客戶的超融合解決方案都是純軟件的方式,可是經過通過認證的硬件合做夥伴進行銷售。VMware十分明確地表示,EVO SDDC是其統一混合雲的基礎架構。在雲落地的過程當中,超融合顯然已成爲一種很是重要的選擇。運維
隨着開源雲操做系統OpenStack的價值被更多的企業級用戶所承認,以OpenStack爲軟件支撐,輔以成熟的硬件平臺,也成爲構建超融合解決方案的一種思路,聯想就是這方面的表明之一。聯想ThinkCloud AIO雲一體機解決方案是「雲+超融合」的具體實現方式,它利用了OpenStack的成果,將開源技術的靈活性與聯想在計算、存儲方面的整合能力相結合,爲用戶快速上雲提供幫助。ide
聯想ThinkCloud AIO雲一體機解決方案實現了對雲管理平臺、計算、網絡和存儲系統的無縫集成,構建了雲計算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的一站式解決方案。ThinkCloud AIO是一款融合了軟件、硬件、管理的雲基礎設施一體機,爲用戶提供了一個高度簡化的一站式基礎設施雲平臺,不只可使業務上線的週期從周縮短到天,並且使得雲基礎架構平臺與企業應用軟件、中間件/數據庫軟件徹底解耦,從而有效提高企業IT基礎設施運維管理的效率和關鍵應用的性能。模塊化
一體機並非什麼新概念,到百度上用「一體機」這個關鍵字進行搜索,雲一體機、備份一體機、桌面雲一體機等名目繁多。如今,IT界十分流行「產品化」這個概念,將原來一項複雜的工程變成一個預製化、集成化的產品是一種趨勢。好比,在數據中心領域,預製模塊化數據中心的理念逐漸盛行,它就避免了原來須要在施工現場進行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各部件的組裝,把數據中心所須要的機櫃、供配電、空調、監控等的預集成工做所有在工廠完成,現場只要把數據中心模塊放置在適合的位置便可,減小了人工干預和非標準化工做可能帶來的風險。性能
雲一體機也是相似的原理,即把雲應用所需的各類軟硬件進行封裝,而後統一交付給用戶。聯想ThinkCloud AIO雲一體機的優點體如今如下幾方面:單節點超過3萬的IOPS,突破瞭解決傳統架構的IO瓶頸;基於軟硬件一體化的設計,30分鐘內便可交付企業私有云;資源池能夠實現橫向無限擴展。
與市場上其餘的超融合一體化解決方案相比,聯想ThinkCloud AIO雲一體機表現出更大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在虛擬化技術方面,ThinkCloud AIO既支持KVM也支持VMware,而其餘廠商的方案大多隻支持某一種虛擬化化技術;由於收購了IBM x86服務器業務,聯想的企業級硬件平臺的實力獲得進一步加強,ThinkCloud AIO在計算和存儲方面都採用了聯想本身的產品,硬件產品之間不存在兼容性的問題;在雲管理平臺方面,ThinkCloud AIO在OpenStack和CloudStack的基礎上進行了優化;在可擴展性方面,ThinkCloud AIO可擴展超過255個節點,而主要競爭友商的產品通常只能擴展到16個或64個節點。
ThinkCloud AIO是聯想自主研發的雲一體機,在雲管理方面聯想擁有68項專利。這是一個安全、自主、可控的解決方案,爲企業構建私有云提供了一條快捷途徑。
2014年,聯想成立雲服務集團以後,將聯想多年研發並使用的、成熟可靠的雲計算相關技術轉化爲標準化的雲產品推向市場,這就是ThinkCloud AIO誕生的背景。
做爲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聯想是ThinkCloud AIO的第一個用戶,它的親身經歷就是對ThinkCloud AIO的可用性、可靠性和穩定性的最好證實。
聯想旗下四大業務集團——PC業務集團、企業級業務集團、移動業務集團和雲服務業務集團,在不少層面都使用了ThinkCloud AIO的雲架構:基於互聯網模式的移動類業務,包括聯想智能手機使用的應用商店、遊戲平臺等應用,後臺都是基於ThinkCloud AIO雲架構;企業級的IT應用,即支撐聯想集團數萬員工使用的部分IT系統,後臺也是基於ThinkCloud AIO雲架構;聯想也向客戶提供雲計算服務,包括雲推送、雲採集、企業雲盤等,後端一樣採用了基於ThinkCloud AIO的雲架構;在智能家居方面,基於雲計算的視頻服務產品聯想看家寶,也是由ThinkCloud AIO提供對視頻雲平臺的支撐。從移動業務到雲,從消費應用到企業級應用,ThinkCloud AIO都遊刃有餘。聯想自身的成功實踐爲ThinkCloud AIO找準市場定位、作好銷售和推廣作好了鋪墊。
雲計算已經從概念炒做過渡到了應用落地的階段,這是業界的共識。如今用戶迫切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快速地讓雲落地。雲計算帶給用戶的是全新的架構和全新的應用模式,雖然最終目標是讓應用和管理變得簡單,可是雲架構自己的部署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戶本身是沒法完成的。
企業用戶的IT人員須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支持業務和應用的創新上,而不是IT架構的搭建。如今,不少企業用戶都逐漸瞭解了「軟件定義」的價值所在。他們須要「軟件定義」帶來的快速、高效、低成本、靈活性,但同時又但願有人幫助他們完成軟硬件的整合和優化。在這種狀況下,雲一體機就能夠派上用場。
聯想推出ThinkCloud AIO一體機的初衷其實很簡單,就是幫助用戶方便地過渡到雲。如今市場上更多的是雲計算的理論家,能夠把私有云、公有云、混合雲講得頭頭是道,但用戶須要的是雲計算的實幹家,像聯想這樣,給出一條實際的通向雲的路徑——「雲計算+超融合」,屏蔽技術的複雜性,讓用戶能夠在ThinkCloud AIO一體機上輕鬆地構建雲應用。
「Cloud in box」,雲計算架構的實現其實就是這樣簡單。在9月9日-10日上海舉行的2015全球雲計算大會上,聯想ThinkCloud AIO一體機驚豔亮相。同時,聯想雲存儲總經理洪東昇在大會上做了主題爲《雲存儲驅動互聯網+,讓數據創造業務價值》的演講,向與會者全面介紹了聯想雲存儲業務的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