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開發--洞察敏捷模型,從PO的角度看敏捷產品管理

轉自本人運營的公衆號「  攜程技術中心PMO」(ID:cso_pmo)
 

 
 
常常有人抱怨的一個問題:敏捷會讓團隊自組織,要求團隊能「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可是爲何總感受本身團隊雖然實踐了敏捷,但仍是以爲人心很散,隊伍很差帶?爲何老是不能作到「上下同欲」?
 
碰見這樣的問題,我經常會去觀察團隊,試着從透過結果找緣由,最終你會發現一個共性,那就是在這樣抱怨的團隊中,你最常看到的現象是:總有一個所謂的「團隊負責人」在無時無刻的安排工做,在 Plan 會議上分發任務。團隊沒有產品願景,需求沒有討論,在「團隊負責人」看來這些都是浪費時間。團隊應該各司其職,開發人員就應該像發條同樣無心識的工做,整個團隊看起來根本就是帶着「敏捷」的帽子在進行瀑布式開發。
 
在這個病態的系統中,根本問題在於顛倒了「因果鏈」。敏捷不是解決全部問題的方法,它只是一面鏡子,讓你看見問題所在。因果關係是:團隊自主了才種下了敏捷的基礎,纔會有敏捷的實踐,而不是由於實施敏捷那些所謂的「工具」和會議,團隊就會變得敏捷,成員就會變得自主。
 
「菩薩畏因,衆生畏果」,帶着洞察系統的眼睛,用「因果鏈」順藤摸瓜,找到與之相連的「緣由變量」,解決問題。
 
 
系統結構
 
系統就是「一組相互鏈接的要素」。「現實」世界中的系統變化萬千,錯綜複雜,商業系統、組織系統、軟件系統、生態系統等等。可是,若是砍掉一切細枝末節,去掉全部干擾選項,「抽象」來看,任何複雜的系統,都構建於其固有的簡單性。
 
全部的系統,抽象來看,除了「要素」,就是「要素」之間的四種「鏈接關係」:因果鏈、加強迴路、調節迴路,和滯後效應。
 
而「要素」在這4種鏈接關係的做用下,也會持續變化,這時就被賦予了一個新名字叫:變量。這些像樂高積木同樣的「結構模塊」,搭建了一切你見到的複雜系統。
 
所謂 變量,就是系統中變化的數量。用系統動力學中經典的「浴缸模型」,來理解變量,與時間之間的關係。
 
在一個浴缸中,「水」這個「變量」,有兩種不一樣的狀態:
  • 存量(Stock),就是在一個「靜止的時間點」,浴缸中積蓄了多少水;
  • 流量(Flow),就是在一個「動態的時間段」,有多少水流入浴缸(流入量),有多少水流出浴缸(流出量)。
 
在敏捷產品管理中,已有的功能是存量,新增的需求是流量, 它時刻準備在產品 Backlog 中, PO 不僅要關心以後增長的新需求(流入量),也要關心真正的核心功能是否已經達到最優(存量);PO 更要關心團隊的速率是否保持穩定,有沒有遇到問題須要解決;關心可交付的產物(流出量)是否達到預期,用戶反饋如何。
 
 
這裏有幾個方法可以幫你更好的診斷你所在的敏捷團隊。
 
1. 關注「核心存量」
 
有些存量,它的增加能明顯提高實力,它的減小會迅速帶來危機。這些存量,是你的「核心存量」。
 
好比你的產品的核心功能是什麼?什麼是用戶爲之瘋狂或者依賴的功能?什麼是缺失了這些功能,用戶就會流失的關鍵點?
 
找到你的核心存量後,竭盡全力地往裏注入流量。不要太關心其餘不重要的功能,不要總想着要知足全部用戶的全部需求。要學會剋制,全部你要新增的需求(流入量)能轉化爲「核心存量「纔是你須要真正關心的。
 
流量改變存量,存量改變世界。你的核心功能又是什麼?
 
 
2. 關注「流量增速」
 
普通的團隊關注流量大小,但優秀的團隊關注流量增速。
 
流量很重要,流量增速更重要。由於流量增速是存量的「放大器」。
 
好比 PO 在看數據時相比於註冊量、下載量的累加,更應該關注每個月/周註冊增速和下載量比對。
 
好比相對於團隊每次迭代能作多少故事點,咱們應該更關注團隊速率的穩步提升。實力靠存量,潛力靠流量,趕超靠流量增速。
 
又好比做爲我的,若是你是一個公司職員,不要太關注35歲以前的收入,不要爲了800元、1000元,跳槽到一家學不到東西的公司。把心思,放在「能力」這個流量增速的引擎上。35歲以後,你以爲今天這些錢,少得好笑。
 
3. 關注 「流出量」
 
相比較存量,咱們更關注流量。相對於流出量,咱們又更關注流入量。
 
好比在敏捷的實踐中,咱們談論的更可能是產品的願景,故事的估算,地圖的梳理,任務的流轉,咱們着急的輸出,每每忽視了最後交付物的用戶使用反饋。這實際上是最重要的「流出量」,PO 每每覺得本身能夠表明用戶,或者前期用戶調研就是用戶的真實需求,但其實用戶有可能只是想要更快的交通工具,而不是跑的更快的馬。關注用戶的反饋,交付物的質量,甄別有用信息,輸出真正對用戶有用的需求。
 
又好比 PO 更關注下載量、註冊量(流入量)。可是千萬不要忽略用戶流失率(流出量),由於用戶離開的緣由也許纔是你產品最致命的地方。
 
 
這裏須要注意兩點:
 
  • 流入量與流出量不須要徹底平衡,能夠相互獨立,而且能夠暫時失衡。
這就是庫存的做用。在敏捷裏就是產品Backlog,好比需求的準備和最終交付給到用戶到反饋所產生的需求不須要徹底保持一致,能夠由產品 Backlog 存放全部的需求,這裏能夠隨時增減和調整優先級,以保證團隊用正常的節奏輸出最核心的功能。
 
  • 要素雖然是組成系統的核心部分,可是改變要素對於系統的影響是最小的。
這裏不是說我的不重要,相反人是敏捷團隊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且須要保證團隊相對固定,不要頻繁增減人員或是根據項目從新組建。敏捷團隊是由每一個人而造成的穩定長期的鏈接關係,要素的改變會影響鏈接關係的改變,本質仍是鏈接關係的重要性。
 
 
更多內容
 
本話題更多內容,歡迎參與10月敏捷線下沙龍。
 
 
 
往期回顧
 
 
關注本公衆號,回覆「ctrip」獲取歷屆敏捷沙龍精彩分享!
 
 

部分圖片及電子書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做者全部,僅供學習勿做它用。若是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聯繫咱們撤除。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