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項目初始算法
1 項目確立工具
項目評估學習
項目立項spa
項目招投標設計
甲方招標書定義對象
乙方項目分析與競標準備接口
招標過程開發
合同簽署原型
項目受權it
項目章程
項目經理的職責
2 生存期模型
瀑布模型
V型模型
快速原型模型
增量式模型
漸進式模型
敏捷生存期模型
二 項目計劃
3 軟件項目範圍計劃----需求管理
軟件需求定義
需求管理過程
需求獲取
(1)瞭解客戶的全部用戶類型以及潛在的類型
(2)進行需求調查,對用戶進行訪談和調研。
需求調查:
+ 面對面的溝通。
+ 電子郵件問答表(Q&A列表)。
+ 電視電話會議訪談。
+ 需求專題討論會(頭腦風暴法)。
+ 自行蒐集需求。
(3)需求分析人員對收集到的用戶需求作進一步的分析和整理。
(4)需求分析人員將調研的用戶需求以適當的方式呈交給用戶方和開發方的相關人員,共同確認是否真實反映了用戶的意圖。
注意事項:
+ 識別真正的用戶
+ 正確理解客戶的需求
+ 具有較強的忍耐力和清晰的思惟
+ 說服和教育客戶
+ 需求獲取階段通常須要創建需求分析小組,進行充分交流、學習,同時實地調查訪談,收集相關資料,進行語言交流,必要時可採起圖形表格等表達工具
需求分析(需求建模)
解決目標系統「作什麼」的問題,基本策略:頭腦風暴、專家評審、焦點會議組等方式進行具體的流程細化、數據項的確認,必要時能夠提供原型系統和明確的業務流程報告、數據項表,並能清晰地向用戶描述系統的業務流設計目標。
(1)以圖形表示的方式描述系統的總體結構,包括系統的邊界與接口
(2)經過原型、頁面流或者其餘方式向用戶提供可視化的界面,用戶能夠對需求作出本身的評價。
(3)以模型描述系統的功能項、數據實體、外部實體、實體之間的關係、實體之間的狀態轉換等方面的內容。
需求規格編寫
軟件需求規格的編制是爲了使用戶和軟件開發者雙方對該軟件的初試規定有一個共同的理解,使之成爲整個開發工做的基礎。
需求規格至關於軟件開發的圖紙。
通常地,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書的格式能夠根據項目的具體狀況採用不一樣的格式,無統一標準。
需求驗證
以需求規格說明書爲輸入,經過符號執行、模擬或者快速原型等途徑,分析需求規格的正確性和可行性,以求需求規格中定義的需求必須正確、準確地反映用戶的意圖。
涵蓋方面:
+ 需求的正確性。
+ 需求的一致性。與其餘軟件需求或高層(系統,業務)需求不相矛盾。
+ 需求的完整性。
+ 需求的可行性。
+ 需求的必要性。
+ 需求的可檢驗性。「界面友好,可操做性強,提升用戶滿意度」此類描述,是形成「扯皮」的根源。
+ 需求的可跟蹤性。
+ 最後的簽字。用戶方簽字確認,並做爲項目合同附件,對雙方產生約束。
需求變動
需求分析方法
原型分析法
結構化分析方法(面向數據流圖/數據字典/E-R圖/系統流程圖)
面向對象的用例模型分析方法(用例圖/用例腳本描述/活動圖/時序圖)
功能列表法
4 軟件項目範圍計劃----任務分解
任務分解定義
WBS(任務分解結構模型)
工做包
任務分解的形式
任務分解過程
任務分解的基本步驟
任務分解的標準
WBS字典
任務分解方法
任務分解結果
任務分解結果的檢驗
任務分解的重要性
5 軟件項目成本計劃
成本估算概述
成本估算過程
成本估算方法
1.代碼行估算法
2.功能點估算法
①FP = UFC*TCF
功能點Function Point = 未調整功能點計數Unadjusted Function Component * 計數複雜度因子Technical Complexity Factor
UFC = ∑ [外部輸入/外部輸出/外部查詢/外部文件/內部文件 * 高(複雜)/中(通常)/低(簡單)]
②TCF = 0.65 + 0.01*(14)∑(i) Fi
Fi是每一個通用系統特性的影響程度
3.用例點估算法
4.類比估算法(取若干項目特徵數據點,求類似度)
5.自下而上的估算法(WBS:子任務/人力/時間/成本/總計)
6.參數模型估算法
參數模型估算法-COCOMO模型
(估算法模型類型:基本型-項目初始階段;中等型-確立了項目進度和需求;高級/詳細型-已肯定各模塊設計時)
項目模式:有機型-應用軟件;半嵌入型-實用軟件;嵌入型-系統軟件
參數模型估算法-Walston-Felix模型(E = 5.2*L^0.91;L是源代碼行數;E爲工做量,以人月計)
7.專家估算法
成本預算
6 軟件項目進度計劃
三 項目執行控制
四 項目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