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載觀察者網:http://www.guancha.cn/DuZheZhiSheng/2014_07_28_250852.shtml)
html
昨晚看到觀察者網的一篇報道,華中農業大學的李厚剛老師,因學生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讀書報告中抄襲,給了91個學生0分,他也所以與一批同窗關係很是緊張。學生們的不解和不盡是不難預計的,筆者同是大學老師,也曾嚴查學生抄襲,一樣招致學生不滿。在網友提供的一學生所寫的辯護貼中,也充滿了對此事的不滿和不服。咱們不由要問,在大學這種本應該嚴謹治學、求學的地方,對抄襲痛下殺手再正常不過,緣何卻成了新聞?而部分學生卻還勇於公然不服?筆者做爲一名從教8年的大學教師,願爲讀者分析一下這背後的緣由,並藉此警醒咱們的大學。 ide
其實上過大學或大學老師都知道,當前大學生抄襲現象廣泛而嚴重,不少時候老師們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你好我好你們都好,也就過了。時間一長,學生們就把抄襲當成了一項理所固然的權利。當有老師要較真,剝奪他們的這一「權利」時,天然就不滿了。而在大學這種最不該容忍抄襲的場所,這一切都是如何產生的? spa
拜盲目擴招所賜,大學生生源質量降低是不爭的事實。質量的降低,意味着不少學生缺少依靠本身努力完成學業的能力。正常途徑走不通,只有動歪心思了。質量的降低,也意味着學風的敗壞,由於學生的學風都是相互影響的。你們都玩,沒時間作做業就抄,我爲何不抄?在這種狀況下,老師發現了抄襲,也每每因爲法不責衆,不了了之。長期下來,抄襲天然成爲常態。 htm
另一個重要緣由,還得從高校的學術腐敗和政策導向談起。多年來,高校學術腐敗已不算新聞,甚至爆出了院士級的「大老虎」。大學老師本身作學問的時候就缺少嚴謹的治學態度,爲出「成果」而不惜剽竊和造假(固然我這裏不是說李厚剛老師就有學術腐敗問題,只是爲了說明這種廣泛存在的現象),這種現象學生天然是看在眼裏,記在內心,並在本身的學業裏有樣學樣。在網友提供的一學生辯護貼中,首先就提到了教育界一直以來的「學術不端」的問題。雖然這並不能做爲這些學生抄襲有理的依據,但足見大學、大學老師學術腐敗對學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回到此次事件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這個課程明顯屬於德育課,而開設這門課程的目的則是打算用「言傳」的方式對學生展開德育。不過,德育這種事情,「身教」遠勝於「言傳」。所謂「打鐵首先自身要硬」,所謂「正人先正己」,說的都是要先保證自身過硬,別人才能心服口服。只有大學和老師們首先本身有一個嚴謹治學的態度,才能爲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進而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正面影響。只有這樣,纔能有效遏制學生「抄襲有理」的理論。 blog
再說說大學裏的政策導向。大學做爲學校,天然應把人才培養做爲一項核心任務來抓,這是它的重大責任。然而在現實中,爲了快速獲取名聲、利益,大學彷佛都重科研,輕教學。華中農業大學是否是這樣,筆者不敢妄言。但至少在筆者所在的學校,學校口頭上是重視教學,但也只是在口頭上,政策導向的重點,依然是所謂的「科研」。這必然致使教師平時對學生疏於管理和指導(同前同樣,這裏並非說李厚剛老師不認真教學,只是指明一種廣泛存在的現象),學生抄襲也就見怪不怪了。在這種狀況下,老師即便發現學生抄襲,處罰也會缺少底氣,這天然會滋長學生的不良風氣。 事件
而身爲大學卻爲何會出現不重視教學的狀況呢? ci
首先,抓教學是要投入大量資源的。而後咱們再來算筆賬,看看學校若經過抓教學、提升教學質量來樹立學校的聲譽,回報期有多長。學生(通常)18歲入學,在學校接受4年嚴格的教育,22歲畢業工做。雖然他接受了高質量的教育,他的素質很高,可是他一開始還作不出多大的成就,只能是讓用人單位以爲這些學生素質還不錯,還不能爲學校在大範圍內樹立聲譽。等他們有了必定的工做成就,又是幾年過去了,不過已經能夠在必定範圍內向你們代表,咱們這個學校仍是不錯的。但要這些學生能大規模地在各自領域有較大成就,掌握必定的話語權(惟有此才能最終爲學校樹立普遍的聲譽),怎麼說也得等他們到35歲之後。那些大學畢業後繼續讀研究生,走學術道路的,想出點兒高質量的成果,通常也得35歲之後。看到沒有,要想得到最終的回報,整個週期要將近20年。投入巨大,回報雖也巨大卻太漫長,學校的書記、校長任期通常不過5到10年,想出政績,仍是搞點兒短平快的「科研」划算。至於科研中有沒有弄虛做假,質量如何,在當前的科研評價體系中,彷佛並不重要。科研其實也能夠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不過垃圾科研就算了。 資源
因此,學生抄襲暴露出的是大學存在着嚴重的學風(教師和學生)和辦學質量問題。這些問題,往輕了說,影響着大學將來的發展;往重了說,則影響着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前途。中國的大學必須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擔當得起本身的使命。爲此,筆者提出幾個建議與讀者商榷。 get
第一,像華農這樣的重點大學應嚴格控制學生數量,以保證學生質量。重點大學的教育是精英教育,學生必須通過嚴格挑選,才能保證他們有經過正常途徑就可以完成學業的能力。對於地方性的普通院校,應及早按教育部要求,向職業教育轉型(參見觀察者網報道: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4_05_10_228396.shtml),保證大部分學生學得懂,認爲學的知識有用,固然規模也不能過大。爲不一樣的學生提供適合於本身的教育,纔是最實事求是和負責任的作法。 it
第二,應在國家層面對高校的學術腐敗展開整治,反腐風暴不能侷限於官場和官員,還應該有針對大學學術腐敗的反腐風暴。期望大學本身整改本身,是不可能的,而民間力量有限,只能寄但願於國家高層。
第三,在之後的科研評價中,應嚴格執行學術誠信一票否決制。科研評價,更應注重質量而非數量。
第四,改變大學教學質量的評估方式。之前教育部的評估方式廣受詬病,筆者所在的學校好幾年前也經歷過一次評估,效果不能說沒有,但卻頗有限。並且爲了評估,作假司空見慣,盡毀學生三觀。所以,這種評估方式必須廢除。而科學的評估方式,就應像中科院李小文院士說的那樣(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4_04_22_223913_2.shtml),只看學生入學時的水平和畢業後的水平,作一對比,就知道學校的水平如何,管它學校內部怎麼折騰。並且,針對不一樣的學校,要有合適的評價標準(例如把評價重點大學的標準拿來評價一所面向職業教育的大學,顯然是荒謬的),鼓勵不一樣的學校辦出特點。這樣,才能給老百姓在給子女選擇學校的時候,有一個科學的依據。如今因爲缺少這樣的依據,老百姓選擇學校時只能依據膚淺的校名來作判斷。好比所在地非省會的地方性大學,掛所在省的名字比所在城市的名字要高大上,XX大學彷佛比XX學院實力更強。這也滋長了大學忙於更名運動,卻疏於真正要下大功夫的辦學質量和辦學特點。如此評價,必然要調查畢業生用人單位的見解。畢業生前幾年雖然還不至於能作出多大的貢獻,可是素質的高低,用人單位仍是看獲得的。這樣一所學校是否重視辦學質量,你們就內心大體有譜了。對於那些重視教學質量的學校,也大大縮短了他們的回報期。
全部的這些措施,是咱們之前都沒有實施或嚴格實施過的,作起來確定困難重重。但困難不能成爲不做爲的理由,相反,面對比困難更大的問題,應該拿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決心,堅決地把高校改革作下去。
但願此次華農的91個0分,能成爲華農、乃至全體高校整頓學風(老師和學生)的一個良好開端,而不僅是做爲一個新聞,迅速淡出人們的視野。但願之後學生抄襲被判0分,再也不是新聞。
【咱們能從大學獲得什麼】系列之三:大學課程能給咱們帶來什麼?
大學生抄襲,病根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