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楊按:今天在51CTO官網看到了「硅谷「技」劃2018」要啓動的消息,就想起了2017年隨「硅谷'技‘劃「2017團在美國難忘的十來個日夜。當時寫了七八篇系列文章,但貼在了51CTO」總編下午茶「專欄上。如今轉載和整理於此,以饗讀者;同時也爲今年的活動作個小廣告!】 微信
今天是51CTO「硅谷技劃」活動出發的日子。不過顯然,這個週日讓你們印象更深入的就是,過得極其漫長:總計大約39個小時。
大致上,咱們這個團隊的成員是這麼度過的:北京時間2017年5月14日晨6點左右還在北京吃午飯,但如今是美國太平洋時間21:40(北京時間5月15日12:40),咱們和幾位在硅谷的華人技術專家共進完週日的晚餐,回到酒店寫這篇日記。這是由於兩地時差15個小時,而航班時間11個小時,咱們等於除了飛機上的時間,還空出4個小時出來。因此,出發時進機場是上午,下了飛機仍是上午,好像穿過了時空隧道;但已經有點撐不住的身體告訴咱們,這一天好像累了點!架構
時間拉回到2017年2月,Google IO 2017大會報名在即。做爲多年來Google的合做夥伴,51CTO向Google中國區相關負責人提出組織一批技術專家共同前往硅谷參加,並獲得了對方的大力支持——畢竟,Google IO大會是邀請註冊制,若是不能協調到足夠的票,這個計劃是沒法完成的。運維
計劃推出後,專家們的反映比咱們預想的更強烈。不到兩週,20人的名額就已經報滿。2017年3月底,51CTO「硅谷技劃」微信羣正式創建;4月,行程計劃肯定。因爲有幾位夥伴因爲各類緣由未能如期得到簽證,團隊總人數肯定爲14人。團隊成員來自全國各地,既有來自互聯網企業的CTO、VP和研發經理,也有傳統行業的運維和開發負責人。5月14日,團隊成員分爲北京、上海和深圳三支小分隊,分別登機奔赴舊金山。
【圖爲「硅谷技劃」北京小分隊準備出發】 ide
天公做美,除了空中旅途+兩地機場的出關安檢總計十四五個小時的行程着實有些辛苦,一路行程都還順利。三支小分隊機場集合後,從機場一路向南,駛向硅谷。
學習
去賓館的途中,咱們在Google公司總部所在的山景城(Mountain View)稍做停留,參加計算機歷史博物館(Computer History Museum)——做爲一個IT人,路過此地前來瞻仰彷佛在題中應有之意,但咱們徹底沒有想到,這裏的藏品之豐富,令咱們堪稱目瞪口呆!原來預計的一個小時其實遠遠不夠,若是不是咱們着實有點累,恐怕兩三個小時都未必出的來。
【圖爲硅谷「技」劃2017團隊在計算機歷史博物館門口合影】 htm
計算機歷史博物館的藏品和資料網上很多,這裏就很少寫了,不然寫到明天早晨E友寫不完。這裏就只放兩張IT發展史上堪稱劃時代的兩個產品的實景圖,給你們喚起點回憶,哈哈。
【圖爲當年讓蘋果公司起家的Apple II我的電腦】 blog
【圖爲IBM System360大型機。能夠說這臺設備將全球金融行業信息化推動了一大步。】
開發
賓館小憩以後,咱們啓程前往硅谷一家印度餐廳和當地的五位華人技術專家聚餐。事實上,本次51CTO「硅谷技劃」雖然是借Google IO的契機,但其實一路計劃的十餘家公司走訪和數場技術專家聚會,7天的行程能夠說是滿滿當當。get
今天來和團隊見面的有專家有Horltonworks高級技術專家Ted Yu、Airbnb資深架構師李聰、LinkIn研發經理羅軼民、蔚來汽車技術專家伍鵬和來自英偉達的深度學習專家老繆——參加過WOT的朋友可能看到這幾個名字會眼熟,沒錯,他們中好幾位都是WOT技術峯會的講師,曾跨洋回國參加和51CTO用戶的交流。深度學習
二十幾個技術人坐在一塊兒,根本不用寒暄,直接上來就是技術討論——若是你不看其餘桌的客人,基本上和在國內沒什麼區別。雖然跨越一個太平洋,但彷佛絲毫沒有空間的距離;和國內聚會也基本同樣,兩三我的基本上聊5分鐘就能聊起一個你們都認識的朋友,甚至直接就拿出微信叫上朋友線上線下一塊兒聊起來了。從共享單車到勒索軟件,從DevOps到芯片研發,思想的碰撞老是讓人心情愉悅。老楊唯一感到遺憾的,就是以爲沒法將這個過程直播給國內的朋友——也基於此,老楊決定爭取能在從此幾天開展一些相似的直播活動,到時候,我們來個跨太平洋的聯動!
參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