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axios 攔截器解決「 前端併發衝突 」 問題

背景

併發衝突問題, 是平常開發中一個比較常見的問題。前端

不一樣用戶在較短期間隔內變動數據,或者某一個用戶進行的重複提交操做均可能致使併發衝突。ios

併發場景在開發和測試階段難以排查全面,出現線上 bug 之後定位困難,所以作好併發控制是先後端開發過程當中都須要重視的問題。npm

對於同一用戶短期內重複提交數據的問題,前端一般能夠先作一層攔截。axios

本文將討論前端如何利用 axios 的攔截器過濾重複請求,解決併發衝突。後端

通常的處理方式 — 每次發請求添加 loading

在嘗試 axios 攔截器以前,先看看咱們以前業務是怎麼處理併發衝突問題的:數組

每次用戶操做頁面上的控件(輸入框、按鈕等),向後端發送請求的時候,都給頁面對應的控件添加 loading 效果,提示正在進行數據加載,同時也阻止 loading 效果結束前用戶繼續操做控件。promise

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若是大家前端團隊成員足夠細心耐心,擁有良好的編碼習慣,這樣就能夠解決大部分用戶不當心重複提交帶來的併發問題了。緩存

更優的解決方案: axios 攔截器統一處理

項目中須要前端限制併發的場景這麼多,咱們固然要思考更優更省事的方案。網絡

既然是在每次發送請求的時候進行併發控制,那若是能從新封裝下發請求的公共函數,統一處理重複請求實現自動攔截,就能夠大大簡化咱們的業務代碼。併發

項目使用的 axios 庫來發送 http 請求,axios 官方爲咱們提供了豐富的 API,咱們來看看攔截請求須要用到的兩個核心 API:

1. interceptors

攔截器包括請求攔截器和響應攔截器,能夠在請求發送前或者響應後進行攔截處理,用法以下:

// 添加請求攔截器
axios.interceptors.request.use(function (config) {
  // 在發送請求以前作些什麼
  return config;
}, function (error) {
  // 對請求錯誤作些什麼
  return Promise.reject(error);
});

// 添加響應攔截器
axios.interceptors.response.use(function (response) {
    // 對響應數據作點什麼
    return response;
  }, function (error) {
    // 對響應錯誤作點什麼
    return Promise.reject(error);
  });

2. cancel token:

調用 cancel token API 能夠取消請求。官網提供了兩種方式來構建 cancel token,咱們採用這種方式:經過傳遞一個 executor 函數到 CancelToken 的構造函數來建立 cancel token,方便在上面的請求攔截器中檢測到重複請求能夠當即執行:

const CancelToken = axios.CancelToken;
let cancel;

axios.get('/user/12345', {
  cancelToken: new CancelToken(function executor(c) {
    // executor 函數接收一個 cancel 函數做爲參數
    cancel = c;
  })
});

// cancel the request
cancel();

本文提供的思路就是利用 axios interceptors API 攔截請求,檢測是否有多個相同的請求同時處於 pending 狀態,若是有就調用 cancel token API 取消重複的請求。

假如用戶重複點擊按鈕,前後提交了 A 和 B 這兩個徹底相同(考慮請求路徑、方法、參數)的請求,咱們能夠從如下幾種攔截方案中選擇其一:

  • 取消 A 請求,只發出 B 請求
  • 取消 B 請求,只發出 A 請求
  • 取消 B 請求,只發出 A 請求,把收到的 A 請求的返回結果也做爲 B 請求的返回結果

第三種方案須要作監聽處理增長了複雜性,結合咱們實際的業務需求,最後採用了第二種方案來實現,即:

只發第一個請求。在 A 請求還處於 pending 狀態時,後發的全部與 A 重複的請求都取消,實際只發出 A 請求,直到 A 請求結束(成功/失敗)才中止對這個請求的攔截。

具體實現

  1. 存儲全部 pending 狀態的請求

首先咱們要將項目中全部的 pending 狀態的請求存儲在一個變量中,叫它 pendingRequests

能夠經過把 axios 封裝爲一個單例模式的類,或者定義全局變量,來保證 pendingRequests 變量在每次發送請求前均可以訪問,並檢查是否爲重複的請求。

let pendingRequests = new Map()

把每一個請求的方法、url 和參數組合成一個字符串,做爲標識該請求的惟一 key,同時也是 pendingRequests 對象的 key:

const requestKey = `${config.url}/${JSON.stringify(config.params)}/${JSON.stringify(config.data)}&request_type=${config.method}`;

幫助理解的小 tips:

  • 定義 pendingRequests 爲 map 對象的目的是爲了方便咱們查詢它是否包含某個 key,以及添加和刪除 key。添加 key 時,對應的 value 能夠設置用戶自定義的一些功能參數,後面擴展功能的時候會用到。
  • configaxios 攔截器中的參數,包含當前請求的信息
  1. 在請求發出前檢查當前請求是否重複

    在請求攔截器中,生成上面的 requestKey,檢查 pendingRequests 對象中是否包含當前請求的 requestKey

    • 有:說明是重複的請求,cancel 掉當前請求
    • 沒有:把 requestKey 添加到 pendingRequests 對象中

由於後面的響應攔截器中還要用到當前請求的 requestKey,爲了不踩坑,最好不要再次生成,在這一步就把 requestKey 存回 axios 攔截器的 config 參數中,後面能夠直接在響應攔截器中經過 response.config.requestKey 取到。

代碼示例:

// 請求攔截器
axios.interceptors.request.use(
  (config) => {
    if (pendingRequests.has(requestKey)) {
      config.cancelToken = new axios.CancelToken((cancel) => {
        // cancel 函數的參數會做爲 promise 的 error 被捕獲
        cancel(`重複的請求被主動攔截: ${requestKey}`);
      });
    } else {
      pendingRequests.set(requestKey, config);
      config.requestKey = requestKey;
    }
    return config;
  },
  (error) => {
    // 這裏出現錯誤多是網絡波動形成的,清空 pendingRequests 對象
    pendingRequests.clear();
    return Promise.reject(error);
  }
);
  1. 在請求返回後維護 pendingRequests 對象

若是請求順利走到了響應攔截器這一步,說明這個請求已經結束了 pending 狀態,那咱們要把它從 pendingRequests 中除名:

axios.interceptors.response.use((response) => {
  const requestKey = response.config.requestKey;
  pendingRequests.delete(requestKey);
  return Promise.resolve(response);
}, (error) => {
  if (axios.isCancel(error)) {
    console.warn(error);
    return Promise.reject(error);
  }
  pendingRequests.clear();
  return Promise.reject(error);
})
  1. 須要清空 pendingRequests 對象的場景

遇到網絡波動或者超時等狀況形成請求錯誤時,須要清空原來存儲的全部 pending 狀態的請求記錄,在上面演示的代碼已經做了註釋說明。

此外,頁面切換時也須要清空以前緩存的 pendingRequests 對象,能夠利用 Vue RouterbeforeEach 鉤子:

router.beforeEach((to, from, next) => {
  request.clearRequestList();
  next();
});

功能擴展

  1. 統一處理接口報錯提示

與後端約定好接口返回數據的格式,對接口報錯的狀況,能夠統一在響應攔截器中添加 toast 給用戶提示,

對於特殊的不須要報錯的接口,能夠設置一個參數存入 axios 攔截器的 config 參數中,過濾掉報錯提示:

// 接口返回 retcode 不爲 0 時須要報錯,請求設置了 noError 爲 true 則這個接口不報錯 
if (
  response.data.retcode &&
  !response.config.noError
) {
  if (response.data.message) {
    Vue.prototype.$message({
      showClose: true,
      message: response.data.message,
      type: 'error',
    });
  }
  return Promise.reject(response.data);
}
  1. 發送請求時給控件添加 loading 效果

上面利用 axios interceptors 過濾重複請求時,能夠在控制檯拋出信息給開發者提示,在這個基礎上若是能給頁面上操做的控件添加 loading 效果就會對用戶更友好。

常見的 ui 組件庫都有提供 loading 服務,能夠指定頁面上須要添加 loading 效果的控件。下面是以 element UI 爲例的示例代碼:

// 給 loadingTarget 對應的控件添加 loading 效果,儲存 loadingService 實例
addLoading(config) {
  if (!document.querySelector(config.loadingTarget)) return;
  config.loadingService = Loading.service({
    target: config.loadingTarget,
  });
}

// 調用 loadingService 實例的 close 方法關閉對應元素的 loading 效果
closeLoading(config) {
  config.loadingService && config.loadingService.close();
}

與上面過濾報錯方式相似,發請求的時候將元素的 class name 或 id 存入 axios 攔截器的 config 參數中,

在請求攔截器中調用 addLoading 方法, 響應攔截器中調用 closeLoading 方法,就能夠實如今請求 pending 過程當中指定控件(如 button) loading,請求結束後控件自動取消 loading 效果。

  1. 支持多個攔截器組合使用

簡單看下 axios interceptors 部分實現源碼能夠理解,它支持定義多個 interceptors,因此只要咱們定義的 interceptors 符合 Promise.then 鏈式調用的規範,還能夠添加更多功能:

this.interceptors.request.forEach(function unshiftRequestInterceptors(interceptor) {
  chain.unshift(interceptor.fulfilled, interceptor.rejected);
});

this.interceptors.response.forEach(function pushResponseInterceptors(interceptor) {
  chain.push(interceptor.fulfilled, interceptor.rejected);
});

while (chain.length) {
  promise = promise.then(chain.shift(), chain.shift());
}

總結

併發問題很常見,處理起來又相對繁瑣,前端解決併發衝突時,能夠利用 axios 攔截器統一處理重複請求,簡化業務代碼。

同時 axios 攔截器支持更多應用,本文提供了部分經常使用擴展功能的實現,感興趣的同窗能夠繼續挖掘補充攔截器的其餘用法。

今天的內容就這麼多,但願對你有幫助。

若是以爲內容有幫助, 能夠關注下個人公衆號,掌握最新動態,一塊兒學習!

image.png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