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發表在我的博客javascript
總結一下我的在開發及review同事代碼的過程當中遇到的由於一些項目規範帶來的問題及認爲比較好的解決方法; 因爲我的經驗和認知水平有限,下面僅表明個人我的觀念,歡迎各位大佬多給我提建議;css
以本人最近寫的一個項目(技術棧爲Meteor + React + MongoDB)爲例html
由於一個項目每每須要不少人一塊兒協助開發,還有可能會不斷有新手接手項目,因此readme裏面必定要僅可能多的信息前端
也能夠加一些項目中遇到的設計到的文檔連接vue
eslint規則在.eslintrc.js中定義,以爲不合理的能夠跟團隊成員商量禁掉某條規則,或者有好的建議的也能夠添加; 主要注意一下幾條:java
還有一些狀況是不須要檢測的,例如第3方的庫, 框架、組件、ui庫等等,能夠將這些文件放在.eslintignore文件中,能夠忽略eslint的檢測react
在文件頂部加上下面這行,能夠禁掉整個文件的eslint規則git
/* eslint-disable */
複製代碼
使用方法 1.在命令行安裝es6
npm i --save-dev pre-commit
複製代碼
2.在package.json中配置github
{
"scripts": {
"eslint": "eslint ./ --ext js,vue --ignore-pattern .eslintignore --cache --fix",
"lint-message": "echo '開始 eslint 檢查, 存在 error 則會拒絕提交'"
},
"pre-commit": [
"lint-message",
"eslint" // 進行eslint檢查並自動修復一些簡單的格式錯誤
],
}
複製代碼
代碼提交以前會強制code-review,不符合規範的不容許提交代碼
若是項目實在沒時間去改的話,能夠git commit -m 'XXX' --no-verify 或 git commit -n 'xxx'強制提交
vscode安裝eslint插件,在配置中配置以下
{
"eslint.autoFixOnSave": true,
"eslint.enable": true,
"eslint.options": {
"extensions": [".js", ".vue", ".jsx"]
},
"eslint.validate": [
{
"language": "vue",
"autoFix": true
},
{
"language": "javascript",
"autoFix": true
},
{
"language": "javascriptreact",
"autoFix": true
}
],
}
複製代碼
編寫Commit Message須要遵循必定的範式,內容應該清晰明瞭,指明本次提交的目的,便於往後追蹤問題。
feat: 新功能
fix: 修補bug
docs: 文檔
style: 格式(不影響代碼運行的變更)
refactor: 重構
test: 添加測試
chore: 構建過程或輔助工具的變更
複製代碼
命名的語義化真的特別特別重要,哪怕不知道要命名的這個詞的英文是什麼,也要去查一下;千萬不要以a,b,c等沒有任何語義的詞去命名;以前我也老是注意不到這一點,可是最近在看同事的代碼還有重構本身以前寫的部分代碼,命名壓根看不明白這個變量的意思,總之,看這樣的代碼怎一個痛苦了得
常見class命名關鍵詞: 佈局類:header, footer, container, main, content, aside, page, section 包裹類:wrap, inner 區塊類:region, block, box 結構類:hd, bd, ft, top, bottom, left, right, middle, col, row, grid, span 列表類:list, item, field 主次類:primary, secondary, sub, minor 大小類:s, m, l, xl, large, small 狀態類:active, current, checked, hover, fail, success, warn, error, on, off 導航類:nav, prev, next, breadcrumb, forward, back, indicator, paging, first, last 交互類:tips, alert, modal, pop, panel, tabs, accordion, slide, scroll, overlay, 星級類:rate, star 分割類:group, seperate, divider 等分類:full, half, third, quarter 表格類:table, tr, td, cell, row 圖片類:img, thumbnail, original, album, gallery 語言類:cn, en 論壇類:forum, bbs, topic, post 方向類:up, down, left, right 其餘語義類:btn, close, ok, cancel, switch; link, title, info, intro, more, icon; form, label, search, contact, phone, date, email, user; view, loading...
變量命名: 名字要能準確的描述出該變量所表明的事物 好比表示user
的id
就叫userId
,而不要只叫user
函數命名建議:可以使用常見動詞約定
動詞 含義
get 獲取某個值
set 設置某個值
is 判斷是否爲某個值
has 判斷是否有某個值
複製代碼
如下規則是此項目中使用的,主要看團隊代碼習慣:
├── client
│ ├── main.html 客戶端頁面模板
│ └── main.js 客戶端入口
├── imports
│ ├── client
│ │ ├── App.jsx 頂層組件
│ │ ├── components 公共組件
│ │ ├── routers 前端路由
│ │ ├── styles 樣式
│ │ └── views 視圖
│ │ ├── header 公共頭
│ │ ├── login 登陸註冊
│ ├── schema 模型
│ └── util 工具函數
├── packages 自定義 meteor 包
├── public 客戶端資源
└── server
├── main.js 服務端入口
└── user 用戶接口
複製代碼
項目中總會遇到不少奇奇怪怪的問題,當時印象深入,過了一段時間,就忘了具體的問題及解決辦法,雖然每次能夠經過查commit爲fix的記錄,可是這樣查找起來很麻煩,咱們項目是用gitlab來託管,能夠合理的理由issues
,每次遇到很棘手的問題的時候,能夠提一個issues,等後期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再把這個issues給關閉,並寫上問題緣由及解決辦法分析
下面補充的是項目中針對Meteor後端開發的一些規範
全部 Collection 定義放在 imports/schema 目錄, 每一個 Collection 務一定義 Schema 來約束字段
Schema 定義使用 SimpleSchema, 數據插入數據庫前必須經過 schema 校驗, 調用校驗語句爲 表名.schema.validate(要插入的數據);
默認狀況下, 數據查詢語句會返回全部字段, 好比 Memete.users.find({})
會將用戶的密碼和 token 一併返回, 這樣是不安全不正確的, find / findOne 的第二個參數是查詢選項, fields
字段能夠控制返回字段, 例如:
Meteor.users.find(
{ },
{
fields: {
username: 1,
profile: 1,
},
},
);
複製代碼
該查詢會返回 _id, username, profile 字段, 其中 _id 是默認返回的
在作邀請新的好友入羣的時候,添加新的好友,利用reywood:publish-composite並不會自動更新數據,因此之後直接本身在客戶端定義方法 這樣作的好處是解決了取關聯數據不會自動更新的bug,可是有點麻煩的是每次須要關聯數據的時候必須在客戶端調用一次方法,正在考慮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import { Meteor } from 'meteor/meteor';
const PopulateUtil = {
group(group) {
if (group) {
group.members = Meteor.users.find({ _id: { $in: group.members } }).fetch();
group.admin = Meteor.users.findOne({ _id: group.admin });
}
},
groups(groups) {
groups.forEach(group => PopulateUtil.group(group));
},
};
export default PopulateUtil;
複製代碼
由於此次項目須要本身設計數據庫,還有本身定義後端方法,以前沒有任何經驗,作到如今也總結出一點心得:
最後感受後端的邏輯真的很複雜,須要各類判斷,各類狀況都得想到
推薦看一下這本代碼大全(第二版),等看完這本書再好好的完善一下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