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阿里雲 CDN 服務

前言

    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內容分發網絡)是構建在網絡之上的內容分發網絡,依靠部署在各地的邊緣服務器,經過中心平臺的負載均衡、內容分發、調度等功能模塊,使用戶就近獲取所需內容,下降網絡擁塞,提升用戶訪問響應速度和命中率。CDN的關鍵技術主要有內容存儲和分發技術。瀏覽器

    國內的 CDN 通常選用七牛、藍汛等老牌廠商,阿里雲的管理界面更加人性化,我的角度來講仍是選用阿里的 CDN 方便。緩存

開通 CDN 服務

    阿里雲把互聯網技術都模塊化,以服務的形式提供給消費者,這也是雲計算帶來的便捷,不須要像過去同樣人工部署安裝維護,產品化模塊化的服務。服務器

    在阿里雲 CDN 控制界面開通服務,添加一個加速域名(加速域名不能與源站域名相同,否則沒法生效)網絡

    添加完成後,會生成一個 CNAME,在萬網或者 dnspod(根據域名選用的解析公司)添加解析便可。負載均衡

具體可參考阿里雲 CDN 幫助文檔模塊化

 

測試 CDN 是否已加速

    測試 CDN 是否加速,理論上須要從全國各地不一樣的地方去 ping 加速的域名,看響應的節點是否都是就近的,仍是所有都是源站。測試

    在網上 ping 檢測下測試:http://ping.chinaz.com阿里雲

 

緩存

    CDN 強大功能的命門之一,每一個節點都從源站請求資源,而後緩存起來,這樣客戶端在請求資源的時候,訪問加速域名,經過 CNAME 解析,DNS 服務器會智能的返回一個離客戶端最近的 CDN 站點(在 DNS 解析中一個域名配置兩個 A 記錄的IP,也是經過 DNS 智能解析來返回最近的 IP),這樣響應報文就會從 CDN 節點中發出:雲計算

    瞭解 HTTP 的都知道,HTTP 客戶端(通常指瀏覽器)在請求一個資源的時候,會先檢查本地是否有緩存,若是有的話,客戶端在發送請求報文的時候,會帶上首部:If-Modified-Since:"Mon, 12 Sep 2016 09:25:00 GMT",服務器就會響應這個首部,若是沒有更新,那麼就會返回 304 Not Modify 狀態碼,這樣就不須要把文件再次傳輸,這是定義在 HTTP 標準協議中的,CDN 也有這樣的機制。spa

    CDN邊緣節點會檢測用戶請求數據的緩存是否過時,若是沒有過時,則直接響應用戶請求,此時一個完成 HTTP 請求結束;若是數據已通過期,那麼CDN還須要向源站發出回源請求(back to the source request),來拉取最新的數據。

    在 CDN 管理界面是能夠配置資源的緩存時間的,也就是資源存放在 CDN 節點中存活的時間,超時則須要回源,或者在管理界面手工刷新資源。

    在 CDN 的響應報文中有這些響應首部:

    這些 X 開頭的,應該是阿里自定義的 HTTP 首部,用於 CDN 資源狀態的判斷。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