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職場人士都很關心本身的薪水處在行業什麼水平,程序員也不例外,除了問身邊的同事、朋友,各大QQ技術羣、微信技術羣也在經常談論收入問題。固然,每一個人的朋友圈子不一樣,所獲得的答案也有很大不一樣,好比你在某大神羣,年薪低於50萬都很差意思開口,而更多的朋友則在抱怨本身年薪過低,「拖了後腿」。那麼真實狀況如何呢?來看看專業調查機構發佈的調查報告。 《2018年中國程序員生存現狀報告》對程序員的職業情況包括收入狀況作了詳細的調查。調查對象包含全國28個省、直轄市的15萬名優秀程序員和4000多名簽約開發者,調查結果有必定表明性。調查結果如圖1-1html
圖1-1 程序員年薪範圍調查程序員
考慮到調查範圍不僅是一線城市的程序員,選取一個調查報告中的最高收入範圍年薪50萬以上的中位數年薪25萬元做爲是否高薪的標準,低於年薪25萬元的中低收入程序員佔比接近80%,年薪低於20萬元的也達到70%。這份調查報告說明,大部分程序員都在中低收入水平,只有少部分程序員能拿高薪。拿高薪的程序員雖然只佔20%左右,但對公司而言這部分程序員朋友纔是重要的,也就是說始終只有少部分人才是重要的,這個現象符合二八定律。微信
二八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的。他認爲,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
其他80%儘管是多數,倒是次要的,所以又稱二八定律。
那麼這些高收入水平的程序員都是什麼樣子的呢?換句話說什麼樣的程序員可以拿高薪,爲何有這麼多的程序員都只能拿中低收入的薪水?回答這個問題要關聯的因素不少,有學歷,年齡,性別,行業,地區等等差別,但你們最常問的就是「目前你薪水這麼多,工做幾年了?」,因此「工做年限」是各地程序員比較收入水平的最佳參考指標。下面再來看一份調查報告。架構
2017年,由程序員客棧聯合稀土掘金經過對北京、廣東、浙江、上海等全國28個省、直轄市及特別行政區的10W+優秀程開發者進行了一次調查,其中對於薪資情況的調查部分,報告說: 框架
「從調查結果來看,工做3年內,1/5的程序員羣體年收入在6萬如下。1/5的程序員在3年內年薪就達到了20-30萬的水平。大多數程序員年收入在10-20萬之間,相比於其它一些行業,月薪過萬已是高收入水平。
在工做3-5年後,90%以上的程序員達到了月薪1萬+的水平,只有大約10%的羣體年收入低於10萬。超過1/6的羣體甚至年薪達到了30-50萬的水平。
在工做5-10年後,只有2.7%的程序員年收入低於6萬。年收入在15-20萬的程序員佔21.62%,1/3的程序員年收入在20-30萬之間,超過1/5的程序員年收入在30-50萬之間。年收入在50-70萬的程序員佔5.41%。」
(《中國碼農生存現狀調查 看看你拖後腿了嗎》做者:自由職客)spa
或許以上報告的文字描述不夠直觀,下面使用圖1-2表來大體展現一下上面的數據:.net
圖1-2 不一樣工做年限程序員收入情況
code
若是說前面的數據時間有點早,那最新的數據是否與之前相似呢?2019 年中國程序員薪資生存調查報告已經出爐,下面這張圖是程序員客棧整理的程序員年薪結構圖:htm
(上圖來自《最新!2019 年中國程序員薪資生存調查報告出爐》一文,侵刪)對象
從上面這個圖能夠看出,10萬-20萬年薪是絕大部分程序員薪水收入的主要範圍,跟前面的《2018年中國程序員生存現狀報告》和《中國碼農生存現狀調查 看看你拖後腿了嗎》調查的結果基本一致。不過,這個圖反映了一個令很多(佔比30%到40%)程序員「辣心」的問題:
「工做10年的程序員,卻拿着畢業3年的工資」!
起初,看到這個結論我都是難以接受的,工做5至10年的程序員收入在10萬-15萬的年薪所佔自身年齡段的比例,比起工做3年之內的程序員比例不但沒有下降,反而大幅升高,甚至比工做3至5年的程序員佔比都還要高。從這個圖還能夠得出一個結論:
年薪30萬元是全部程序員的一道坎!
只要工做年限超過3年,這道坎就有可能跨過去,可是跨過去的人不太多,好在跨過這個坎的工做年限5~10年的程序員比例要多於3~5年的程序員,且年薪超過50萬的高新程序員主要是工做年限5~10年的程序員。不過,可以跨過這道坎的,哪怕工做年限5~10年的程序員也是少數,這說明什麼呢?
第一點:大部分程序員都是中低收入水平。
第二點:大部分程序員的收入不能隨着工做年限的增加而明顯增加。
這兩點,反映出大部分程序員的技能水平都只是中低水平,試想有哪一個老闆會僅僅由於程序員工做年限長就給他的更高的工資呢?沒有哪一個精明的老闆會傻傻的這樣作,收入只會跟能力掛鉤,不會跟年齡掛鉤的。所以,
能力沒法提升,是廣大程序員擔心的主要問題!
能力沒法提升的緣由不少,從客觀上來說,主要緣由就是大部分程序員工做的項目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進入BAT這樣的大公司作高大上的項目,天天都重複着相似的工做,跟生產流水線上的農民工沒有區別,因此廣大程序員都自嘲本身是「碼農」,仍是有依據的。不信?這個問題衍生出的問題,很容易從各大技術社區的程序員提問看到:
「29歲的程序員,感受自完全的廢了,這麼多年的技術學的毫無用處」
「如今的程序員工做有技術含量嗎?」
「說實話,中國的軟件行業沒那麼多技術含量」
簡單總結,大部分程序員工做的項目沒有什麼技術含量,都是簡單的增刪改查(這個話題會在下一篇探討),只有少部分程序員有機會接觸到「高大上」的項目,屬於最有價值的人羣,是公司的中堅力量,而且這些工做經歷可以爲本身的履歷增光添彩,換工做如魚得水,步步高昇。若是你「不幸」屬於前者,成爲這「大部分」中的一員,請不要傷心難過灰心喪氣,這正是「二八定律」起的做用,咱們須要正視這個規律,直面而不是迴避它,努力讓本身的工做變得有技術含量,讓本身的能力獲得提升。如何實現這個目標,這正是我寫《SOD框架「企業級」應用數據架構實戰》一書嘗試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注:本文內容主要來自《SOD框架「企業級」應用數據架構實戰》一書《1.1 大部分項目都是沒有技術含量的》的內容, 歡迎你們前往圖書專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