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bind機制以前,我發現已經有一篇文章講解的很是清晰,而且提出了不少問題。java
地址:http://my.oschina.net/keeponmoving/blog/64218linux
以下是詳細說明Binder。android
1. binder的結構數據結構
binder是解決ipc和rpc的工具。android使用的是linux os,支持多進程和多線程。同時,對於java app,一個vm佔用一個進程。作爲完善的開發框架,android必須支持ipc。binder就是解決ipc問題的途徑,更進一步,binde還支持rpc。多線程
進程有本身的地址空間,不一樣進程間的通訊並不能直接引用地址。通常的解決途徑是,發送進程把須要傳送的數據按照必定格式(marshall)轉換成二進制形式/特定格式的數據,發往接收進程;接收進程收到二進制形式、特定格式的數據後,反轉換(unmarshall)成原文數據,而後使用。binder使用的就是這種步驟。架構
binder使用的是同步c/s模型,s循環阻塞在接收數據操做上,隨時處理c的數據,處理後發送回c;c則將請求服務的數據發送到s,阻塞在收取s返回數據,收到數據後,繼續本身的工做。app
binder的框架能夠分紅3層,框架
最下層是linux os和binder driver。binder driver本質上是進程間的共享內存,各進程將要發送到其它進程的數據寫入到driver,從driver讀取其它進程發送來的數據。異步
中間層是cpp實現的framework,完成數據的接收發送轉換,和c/s流程的支持。socket
其實到中間層,binder的架構就已經徹底具有了。但android使用的是java作爲通常app的開發語言。因此還須要jni和相應java binder類的支持,這就是中間層上面的第三層:jni/java
假設c,s都是java實現,app ipc通常的情景是這樣的, app client 收集ipc的數據,穿過jni,加工下傳,經framework,寫入driver。數據經driver上傳,反加工經framework,穿過jni,上傳到app server。
對於rpc的支持,須要一點點技巧,直接傳遞函數指針是沒法使用的。爲了是敘述的方便,先澄清一對概念:本地local和遠端remote。定義rpc函數的進程稱做本地,調用rpc函數的進程稱做遠端。rpc的實現其實是遠端定義一個rpc的proxy,遠端將proxy想作rpc在本地的實現,貌似本地函數操做通常使用。而這個proxy實際上僅僅是將本身登記在本地的handle和入口參數發送本地,本地根據handle,知曉是哪一個遠端進程的proxy,調用函數,給定入口參數,執行完畢後,將出口參數再返回遠端的proxy(由於咱們有handle了)。binder的實現中handle和本地函數的對應關係是保存在driver中管理的。
2. binder driver
binder driver是binder機制的基礎,是實現ipc的通道。
binder driver與framework和app的功能操做是用ioctl方式實現的。最基本的操做是數據讀寫操做。一次讀寫操做有兩個子操做組成:寫子操做和讀子操做。driver爲每一個進程和線程維護了一個數據結構,其中有一個list,掛接了其它進程寫入的數據,還有一個信號量。寫子操做負責將數據掛接到接收進程對應數據結構的list上。讀子操做負責處理本身進程中list上的數據,傳回framework和app。
binder driver的第二個功能是爲了支持rpc,就是維護本地函數和遠端proxy的handle之間的對應關係。更復雜的是維護兩個遠端Proxy的handle之間的對應關係,這兩個proxy是同一rpc的proxy。
3. binder framework
binder的framework是cpp實現的,這裏分紅本地local/s和遠端remote/c兩半來描述。 公共類IBinder派生出兩個子類,BBinder用於local,BpBinder用於remote。 本地實現的類以BBinder爲基類派生,接收數據後,處理,並將結構發會遠端。 遠端proxy的類使用BpBinder,接收和發送數據到本地。 進一步方便開發,引入了IInterface類,開發者從Interface派生子類,定義本身須要的rpc操做。
在IInterface的裝飾下,從BBinder派生出了本地的關鍵類 BnInterface<INTERFACE>;從BpRefBase派生出了包含成員BpBinder對象的遠端關鍵類BpInterface<INTERFACE>。
因而,創世紀中,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 神稱光爲晝,稱暗爲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
4. binder jni,java類和aidl工具
binder framework的機制要被java使用,須要通過包裝。除了jni相關部分,android在java中還定義了幾個相關的接口和類,IBinder,Binder,BinderProxy,IInterface,BinderInternal。
aidl工具則是方便java實現c/s結構的一個工具,開發者編寫簡單的接口描述idl文件,則aidl自動生成local和remote的Binder類。讓開發者關注在實際的功能開發上,沒必要爲binder機制耗費無謂的精力。
5. parcel是什麼
爲了便於ipc之間傳遞的數據的操做,binder引入了parcel的概念。parcel能夠想成快遞公司的包裝箱,須要傳遞的各類類型的數據都被打包進parcel類,binder負責傳遞parcel對象,接收端則從parcel解出數據。這樣的機制即減小了各類數據類型對傳遞的複雜性,又能夠經過增長打包/解包parcel的數據類型,輕易實現擴展。
parcel已經支持容納基本數據類型和一些複合數據類型。 在framework層面,parcel提供了Flattenable基類,能夠擴展parcel容納的數據類型。 在java parcel層面,parcel提供了Parcelable接口,能夠擴展parcel容納的數據類型。
6. 依賴於binder的service
ipc/rpc已經被binder機制解決掉了,那麼service面臨的惟一問題就是service如何讓想使用service的client招到service。解決的方案就是 service manager。service manager是一個特殊進程,每一個service都會註冊登記到service manager中,而client能夠從service manager查詢獲得本身須要使用的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