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 AI 大會:馬雲 VS 馬斯克,錢仍是夢想?

2019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今日在上海開幕,大會以「智聯世界 無限可能」爲主題,以「高端化、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智能化」爲特點,將集聚全球智能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和企業家,以及相關政府的領導人,圍繞智能領域的技術前沿、產業趨勢和熱點問題發表演講和進行高端對話,打造世界頂尖的智能合做交流平臺,成爲業內廣受讚許的專業性學術會議,打造具備國際水平和影響力的行業盛會。安全

CMU 計算機學院院長 Tom Mitchell、馬化騰、沈向洋和湯曉鷗等一衆 AI 大咖發表了演講。網絡

另外還有自嘲爲「火星人」的馬雲和「將來的火星人」埃隆 · 馬斯克(Elon Musk)上演的一場精彩對話。學習

整個過程亮點很多,現將核心要點整理以下:大數據

馬雲 VS 馬斯克

圖片描述

AI

馬斯克:我剛剛據說,在漢語裏 AI 意味着「愛」?是真的嗎?人工智能

馬雲:哈哈是的,我以爲 AI 是」Alibaba Intelligence」。spa

馬斯克:我以爲你們低估了 AI 的能力,認爲它不過是一個聰明的人而已,可是其實人工智能更厲害,可能比最聰明的人還要聰明。翻譯

研究人員犯的最大的錯誤在於假定他們比AI更加聰明,可是實際上未必如此,機器有可能比人更加聰明。面對這個情況咱們應該怎麼作?3d

馬雲:我不是搞科技的,我是講生活的,我以爲 AI 可以給全世界、給社會帶來新的篇章,讓你們更好地理解本身而非外部世界。預估將來很難,99.9999% 的可能都是錯的。我對 AI 的將來是樂觀的,人類應該對本身更有信心,特別是年輕人,我不認爲 AI 是威脅,人類足夠聰明能夠應對。人們,特別是聰明人不會對此懼怕。blog

馬斯克:告訴你們一個事實,如今電腦進步的速度是驚人的。用電子遊戲舉例子,40 年起,可能你只能玩單機遊戲,可是如今你們能夠玩很是智能的大型遊戲,人類文明已經存在好久好久了,相比 AI 存在的時間很是短。我不是說本身是個悲觀的人,可是智能發展的速度真的很快,將來可能會超越咱們的理解能力,我但願人類真的能意識到這一點。接口

火星

馬雲:聊點別的,你想去火星對嗎?你以爲火星上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大家都要搬家嗎?我其實對火星不感興趣,我剛剛從那回來,我對整個地球更感興趣。你爲何對火星這麼感興趣?

馬斯克:咱們不該該認爲有智慧的生物的存在是理所固然的,否則爲何如今尚未外星人,這是費米悖論。我但願更好地瞭解意識生物,一種方法就是讓本身變成多星球生物。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有窗口能夠離開地球生存,咱們應該假設地球是註定要毀滅的,也許咱們無論作什麼都有可能在某個時間因爲內部或外部的緣由致使文明被摧毀,因此這是地球 45 億年以來第一次能夠在地球以外延長生命。

馬雲:很難預料地球的將來,可是能夠假設 100 年後的將來。我不是很欽佩去外太空的人,我很欽佩努力改善地球的人,把一億人送上火星很重要,可是地球上的人更重要。

100 億年很重要,可是每一個人都只能活 100 年,咱們須要爲將來負責,可是要活好如今。我對 AI 最興奮的事是,它能夠幫咱們更好地理解人類。

每次我據說你對外星探索的新聞,我都很是崇敬,可是也以爲咱們不只須要像你這樣對外太空關懷的英雄,更須要咱們這樣腳踏實地關心地球的人,咱們須要 working hard on the earth, improve things everyday。

馬斯克:固然咱們也在致力於爲地球努力,包括咱們在爲醫療健康作出的努力和爲能源做出的努力,都是但願地球能夠更好。上海的特斯拉團隊作得特別棒,一家創新企業能夠在中國取得的進展讓人欽羨,我歷來沒有在其餘地方看到這麼快速的發展,個人確認爲中國會是將來。U guys rock!

就業

馬雲:哪些新工做會被 AI 創造?

咱們爲何須要這麼多工做呢?過去 200 年咱們一直在擔憂新技術會取代不少工做,可是實際上創造的工做比取代的多,並且還延長了人的壽命。我以爲人應該每週工做 3 天,天天 4 小時,而後就能晚上唱唱卡拉 ok,跳跳舞、聊聊天,人類才能更好的享受做爲人的樂趣。

到了將來,咱們的工做應該是讓咱們享受的工做,讓咱們更愛工做。因此我並不認爲咱們須要不少的工做崗位。首先:咱們會有不少工做;其次,咱們並不須要那麼多工做;最後,咱們應該討論討論生活,在農業社會人類的平均壽命是 35 歲,工業革命將這個數字延長到 70 歲,到了 AI 時代,咱們雖然不能預測將來,可是要作好人類可能能夠活 120 年的準備。之後那些人們不肯意去作的工做,都須要交給 AI。之後人們應該每週工做 3 天,天天 4 小時,開着特斯拉去遊玩三千多個城市。

馬斯克:可能最後一件工做就是給 AI 寫代碼。若是你的工做是和人打交道或者跟機器打交道,是個好趨勢,不會被取代。咱們沒有太多時間來應對「腦機接口」的到來了。

馬雲:我從不擔憂我解決不了的問題,讓別人解決就好。若是別人也無法解決,那就隨它去吧。

大咖嘉賓上臺演講

馬化騰

圖片描述

他的演講主題是《人工智能的思考和探索》。

他說去年騰訊前後把華東總部落戶上海,目前員工將有 5000 人。

接着馬化騰分別從 AI 研究、AI 應用和 AI 治理方面分享體會。

「放眼這一年的人工智能領域,我感覺到‘熱度不減,亮點連連’」,馬化騰稱,人工智能正在向人類社會不斷靠近,從專才向通才發展,人工+智能也在向自主智能轉化,機器智能對於環境的自我學習能力也在大大加強。

人工智能能夠執行更加困難和複雜的任務。例如王者榮耀,決策複雜度是 10 的兩萬次方,「若是在虛擬世界中,人工智能都能應變,在物理世界就很值得期待了」。馬化騰表示,增強治理和合做將是人工智能重要一環,「面對技術競爭,咱們應該拿出智慧和胸懷,努力跨過壁壘」。

另外,專一視覺研究的優圖實驗室和專一智能網絡安全研究的科恩實驗室都落戶上海,而且過去一年裏新增了醫療 AI 大數據實驗室、AI 醫院等一批 AI 應用項目。

沈向洋

圖片描述

微軟AI的掌舵者,核心宣佈了一項新進展:

微軟人工智能商學院落戶上海。

另外,沈向洋分享了微軟人工智能發展原則——每一項 AI 產品,都要通過 AI 倫理道德審查。

沈向洋表示,微軟亞洲研究院推出了麻將 AI,不一樣於象棋 AI 和圍棋 AI,麻將 AI 的難度更高,能夠處理麻將中的高度不肯定性,在對戰中想要表現出相似人類的直覺,須要有大局意識和不斷地努力。

沈向洋還表示,微軟在開發和應用人工智能的過程當中,會遵照一些人工智能準則:公平;可靠和安全;隱私和保障;包容;透明和責任。

Tom Mitchell

圖片描述

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 Tom Mitchell 分享了他認爲的 AI 目前取得的技術進步,以及這些進步對將來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首先科技方面,AI 正在進入感知領域,不只計算機能夠達到人類的感知程度,甚至能夠超越人類的感知程度;第二個領域就是天然語言的處理能力,也獲得了飛速的發展;應用方面一個是自動駕駛,一個是教育,將會完全改變人們的生活;最後是手機技術的擴展,Tom Mitchell 舉了一個智能燈泡的例子,將智能燈泡放到病房裏,燈泡能夠常常發現護士來給病人用藥,也能夠看到病人在服藥,燈泡學習到這一規律以後,它能夠利用這些知識發現一些意外狀況。好比說有一天護士進來拿錯藥了,也有可能護士拿的藥是對的,可是病人沒有服藥。學習這些規律以後,燈泡能夠發出警報。

湯曉鷗

圖片描述

商湯創始人湯曉鷗教授談到了原創,這一次,他但願從「原創」到「源頭創新」。

而且將「源」分解爲三要素:

  • 第一點:好的創新環境:保護知識產權,尊重原創,簡單的說就是讓原創者能吃飽飯。
  • 第二點:尊重人才,重視人才培養,AI + 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才能讓原創「源遠流長」。
  • 第三點:學術的充分交流,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AI 須要突破傳統行業之間的界限,突破學術與產業的界限,突破學術的國界,AI 須要你們的交流合做,

有了這三點,源頭的活水天然就來了。

總結

大會上還頒佈了四大獎項:

  • 卓越獎:華爲麒麟芯片
  • 應用獎:科大訊飛語音翻譯系統
  • 創新獎:銀河水滴
  • 先鋒獎:阿里巴巴

馬雲和馬斯克在此次對話中分別表示出本身的觀點,一個要活在當下,一個憧憬將來。這是東方哲學和西方邏輯之間的爭論。東方是天人合一,人與天然和諧與共,西方是人定勝天,把地球留給 AI,但無論到底怎麼發展,就像馬斯克說的那樣,「愛是最後的答案」。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