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高博(二)| 換工做這件事

高博,1983年生,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軟件工程碩士。現任博曉文化傳媒集團總裁,香港衛視科教臺臺長。職場經歷豐富,曾在數家世界500強IT和互聯網企業打造明星團隊。專業興趣包括軟件測試及大規模自動化、持續交付和基礎算法研究。業餘愛好寫做和翻譯,2009年至今翻譯超過100萬字,包括圖靈獎做者高德納做品《研究之美》和布魯克斯做品《設計本來》、Jolt生產力大獎做品《元素模式》等,並以譯做《信息簡史》獲中國國家圖書館第九屆文津獎。面試

圖片描述

你曾在微軟、惠普、中軟國際、盛大創新院等公司工做過,可是每份工做你都作了兩年,背後有什麼緣由嗎?算法

不只你在問我這個問題,幾乎我每次面試都會有HR問我這個問題。我這裏想要澄清一下,我沒有在微軟和惠普做爲正式僱員(full-time employee)工做過哪怕一天。強調這一點是很重要的,由於我以爲一我的的職業道德的底線就是不要在基本履歷方面造假,包括學歷和工做經歷,這些是必須講基本事實的,要經得起任何查驗和背景調查。服務器

嚴格來講,我在微軟工做的經歷有三段:第一段經歷是做爲實習生,作活動目錄和Exchange服務器的技術支持工程師;第二段經歷是做爲昊明公司的員工作微軟的外包技術支持工程師,後來昊明公司被中軟國際收購,因此我在這段經歷裏前後在兩家公司作過,主要的工做經歷是作Microsoft Outlook產品、Mac軟件產品的技術支持工程師,並參與了Microsoft Online Concierge客戶服務團隊的組建工做並做爲第一批全天候客戶服務工程師投入工做。第三段經歷是我第一次創業結束後,回到中軟國際做爲部門經理作微軟亞洲工程院的自動化測試項目,實際上我負責了大部分的微軟外包項目,Visual Studio 2008和2010裏有至關大的一部分都是我負責的部門測試的,我當時管着差很少400名員工。後來,我又以中軟國際客戶經理的身份去了微軟總部,爲公司發展新的外包業務,直至2010年末離開。而在惠普的工做經歷則比較簡單,之外服公司的外包員工身份工做了一年,職位是質量管控項目經理,而後就離開了。微信

每次換工做,都有很是充分的理由。網絡

爲微軟工做了這麼久,具體工做內容跨度又很大,你是否經歷了一些很好的歷練?學習

我至今感受第一份工做在微軟作技術支持是很是正確、很是實用的選擇,甚至有時候我在想,是否每一個技術從業人員都應該先來作上一年的技術支持。經過這份工做,我掌握了與實實在在的「人」進行專業溝通的知識,這是極其可貴的經歷。後來我真的到了作開發、測試的團隊裏,才發現有些同事的技術水平很是高超,可是連一封像樣的、說明工做內容的電子郵件都寫不出來,形成不少沒必要要的誤解和麻煩。這個時候我才意識到,在技術支持部門反覆學習的那些表達技巧是多麼有價值,尤爲是面對那些對於某個問題徹底沒有背景、沒有語境的人,想要簡明扼要地說清楚問題和現狀,這種能力是多麼地重要和稀缺。而面對客戶或是合做夥伴的各類合理和不合理的要求相交織的情形,可以快刀斬亂麻地爲對方設按期望、取得共識,這又是多麼難能難得。我感受本身足夠幸運,以剛畢業的一張白紙的狀態,就接受了世界頂尖水平的專業溝通訓練,這讓我終身受益,不知道在多少狀況下救我於水火。測試

爲何沒有在客戶服務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爲何離開微軟?spa

畢竟我本人的狀況特殊一點,若是說客戶服務強調的是「軟」技能,那麼我可謂是從小就是受到「硬」技能的訓練的。雖然在微軟作技術支持也是須要在必定程度上理解計算機的原理等知識,但絕大多數的時間是花在了研究應用軟件的使用技巧,這固然也並不簡單,尤爲是微軟的操做系統和應用服務器,都是極其複雜的。可是,在「真正理解軟件運行原理」、「經過查閱知識庫瞭解故障排除的固定操做」和「運用非技術方式想辦法讓客戶承認服務質量」這幾者之間,每每仍是靠後的選項反而會佔上風。因此,在工做了一段時間之後,我仍是感受工做內容須要更「硬」一點,因此我也就開始積極地尋找新的工做機會了。正好同事介紹給我一分內容很好、待遇也不錯的惠普工做機會,我面試好了之後就接受了邀約。此時離我入職第一份工做,剛好過去了兩年。操作系統

你每次事業選擇、換工做的基本原則是什麼?翻譯

這件事其實從根本上講,是一個選擇的問題。這個世界上天天你都會面臨着選擇什麼,以及被什麼選擇的問題。其實人生無往不在選擇之中,可是在工做這件事上,每一個人都須要特別清醒地意識到這是一個選擇的問題。由於有無數的表象問題會浮在上面,弄得人眼花瞭亂,而忘記了它實際上是個選擇問題這個本質。而意識到它是個選擇問題之後,不少問題簡直連問出來都顯得多餘了。人在職場,關係網絡是多維的,要面對僱主、上級、同事、下屬、客戶、供應商、服務商、合做夥伴……你的決定給你本身的將來帶來更多的選擇了嗎?你的決定給你的關係網絡中的人脈節點的將來帶來更多的選擇了嗎?若是答案是確定的,就應該堅決果斷地做出這個決定。不少人只注意到了薪水更高這件事可以帶來的將來選擇的增長,可是固然薪水不是惟一增長將來選擇的因素。還有更多人會在換工做時考慮一些對將來選擇毫無影響,甚至會忽略給將來選擇帶來負面影響的因素,好比在交接時把一個爛攤子丟給接手的同事。我想特別強調的是,只考慮本身的將來,當然是一個起點,但只有考慮到更多關係網絡的其餘人脈節點的將來的人,才能在職場的路上越走越寬。

對話高博(一)| 機器碼、Pascal,以及計算機學習的分形


更多精彩,加入圖靈訪談微信!

圖片描述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