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3中編碼與解碼的問題

python3中編碼與解碼的問題

 

 

ASCII 、Unicode、UTF-8

 

ASCII

  咱們知道,在計算機內部,全部的信息最終都表示爲一個二進制的字符串。每個二進制位(bit)有0和1兩種狀態,所以八個二進制位就能夠組合出256種狀態,這被稱爲一個字節(byte)。也就是說,一個字節一共能夠用來表示256種不一樣的狀態,每個狀態對應一個符號,就是256個符號,從0000000到11111111。html

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製定了一套字符編碼,對英語字符與二進制位之間的關係,作了統一規定。這被稱爲ASCII碼,一直沿用至今。python

ASCII碼一共規定了128個字符的編碼,好比空格「SPACE」是32(二進制00100000),大寫的字母A是65(二進制01000001)。這128個符號(包括32個不能打印出來的控制符號),只佔用了一個字節的後面7位,最前面的1位統一規定爲0。git

  

  英語用128個符號編碼就夠了,可是用來表示其餘語言,128個符號是不夠的。好比,在法語中,字母上方有注音符號,它就沒法用ASCII碼錶示。因而,一些歐洲國家就決定,利用字節中閒置的最高位編入新的符號。好比,法語中的é的編碼爲130(二進制10000010)。這樣一來,這些歐洲國家使用的編碼體系,能夠表示最多256個符號。github

可是,這裏又出現了新的問題。不一樣的國家有不一樣的字母,所以,哪怕它們都使用256個符號的編碼方式,表明的字母卻不同。好比,130在法語編碼中表明瞭é,在希伯來語編碼中卻表明了字母Gimel (ג),在俄語編碼中又會表明另外一個符號。可是無論怎樣,全部這些編碼方式中,0—127表示的符號是同樣的,不同的只是128—255的這一段。bash

至於亞洲國家的文字,使用的符號就更多了,漢字就多達10萬左右。一個字節只能表示256種符號,確定是不夠的,就必須使用多個字節表達一個符號。好比,簡體中文常見的編碼方式是GB2312,使用兩個字節表示一個漢字,因此理論上最多能夠表示256x256=65536個符號。ide

 

Unicode

  世界上存在着多種編碼方式,同一個二進制數字能夠被解釋成不一樣的符號。所以,要想打開一個文本文件,就必須知道它的編碼方式,不然用錯誤的編碼方式解讀,就會出現亂碼。爲何電子郵件經常出現亂碼?就是由於發信人和收信人使用的編碼方式不同。函數

能夠想象,若是有一種編碼,將世界上全部的符號都歸入其中。每個符號都給予一個獨一無二的編碼,那麼亂碼問題就會消失。這就是Unicode,就像它的名字都表示的,這是一種全部符號的編碼。編碼

Unicode固然是一個很大的集合,如今的規模能夠容納100多萬個符號。每一個符號的編碼都不同,好比,U+0639表示阿拉伯字母Ain,U+0041表示英語的大寫字母A,U+4E25表示漢字「嚴」。具體的符號對應表,能夠查詢unicode.org,或者專門的漢字對應表spa

  

  須要注意的是,Unicode只是一個符號集,它只規定了符號的二進制代碼,卻沒有規定這個二進制代碼應該如何存儲。.net

好比,漢字「嚴」的unicode是十六進制數4E25,轉換成二進制數足足有15位(100111000100101),也就是說這個符號的表示至少須要2個字節。表示其餘更大的符號,可能須要3個字節或者4個字節,甚至更多。

這裏就有兩個嚴重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如何才能區別unicode和ascii?計算機怎麼知道三個字節表示一個符號,而不是分別表示三個符號呢?第二個問題是,咱們已經知道,英文字母只用一個字節表示就夠了,若是unicode統一規定,每一個符號用三個或四個字節表示,那麼每一個英文字母前都必然有二到三個字節是0,這對於存儲來講是極大的浪費,文本文件的大小會所以大出二三倍,這是沒法接受的。

它們形成的結果是:1)出現了unicode的多種存儲方式,也就是說有許多種不一樣的二進制格式,能夠用來表示unicode。2)unicode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法推廣,直到互聯網的出現。

 

UTF-8

  互聯網的普及,強烈要求出現一種統一的編碼方式。UTF-8就是在互聯網上使用最廣的一種unicode的實現方式。其餘實現方式還包括UTF-16和UTF-32,不過在互聯網上基本不用。重複一遍,這裏的關係是,UTF-8是Unicode的實現方式之一。

UTF-8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它是一種變長的編碼方式。它可使用1~4個字節表示一個符號,根據不一樣的符號而變化字節長度。

UTF-8的編碼規則很簡單,只有二條:

1)對於單字節的符號,字節的第一位設爲0,後面7位爲這個符號的unicode碼。所以對於英語字母,UTF-8編碼和ASCII碼是相同的。

2)對於n字節的符號(n>1),第一個字節的前n位都設爲1,第n+1位設爲0,後面字節的前兩位一概設爲10。剩下的沒有說起的二進制位,所有爲這個符號的unicode碼。

下表總結了編碼規則,字母x表示可用編碼的位。

Unicode符號範圍 | UTF-8編碼方式
(十六進制) | (二進制)
--------------------+---------------------------------------------
0000 0000-0000 007F | 0xxxxxxx
0000 0080-0000 07FF | 110xxxxx 10xxxxxx
0000 0800-0000 FFFF | 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
0001 0000-0010 FFFF | 11110x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下面,仍是以漢字「嚴」爲例,演示如何實現UTF-8編碼。

已知「嚴」的unicode是4E25(100111000100101),根據上表,能夠發現4E25處在第三行的範圍內(0000 0800-0000 FFFF),所以「嚴」的UTF-8編碼須要三個字節,即格式是「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而後,從「嚴」的最後一個二進制位開始,依次從後向前填入格式中的x,多出的位補0。這樣就獲得了,「嚴」的UTF-8編碼是「11100100 10111000 10100101」,轉換成十六進制就是E4B8A5。

 

 

python3中的編碼與解碼

 

前言

Python3 最重要的一項改進之一就是解決了 Python2 中字符串與字符編碼遺留下來的這個大坑。

使用 ASCII 碼做爲默認編碼方式,對中文處理很不友好。 把字符串的牽強地分爲 unicode 和 str 兩種類型,誤導開發者

Python3 把系統默認編碼設置爲 UTF-8

文本字符和二進制數據區分得更清晰,分別用 str 和 bytes 表示。文本字符所有用 str 類型表示,str 能表示 Unicode 字符集中全部字符,而二進制字節數據用一種全新的數據類型,用 bytes 來表示。

 

 

str與bytes

str

str1 = "a"
print(type(str1),str1) str2 = ""
print(type(str2),str2)

結果:

<class 'str'> a <class 'str'> 一

bytes

Python3 中,在字符引號前加‘b’,明確表示這是一個 bytes 類型的對象,實際上它就是一組二進制字節序列組成的數據,bytes 類型能夠是 ASCII範圍內的字符和其它十六進制形式的字符數據,但不能用中文等非ASCII字符表示。
b1 = b"a"
print(type(b1),b1) b2 = b'\xe7\xa6\x85'
print(type(b2),b2)

結果:

<class 'bytes'> b'a'
<class 'bytes'> b'\xe7\xa6\x85'

bytes字符串的組成形式,必須是十六進制數,或者ASCII字符。

 

python2 與 python3 字節與字符的對應關係:

 

PYTHON2 PYTHON3 表現 轉換 做用
str bytes 字節 encode 存儲
unicode str 字符 decode 顯示

 

 

encode 與 decode

 

str 與 bytes 之間的轉換能夠用 encode 和從decode 方法。

encode 負責字符到字節的編碼轉換。默認使用 UTF-8 編碼準換。

s1 = "python編碼與解碼" res = s1.encode() print(res) res = s1.encode("gbk") print(res)

結果:

b'python\xe7\xbc\x96\xe7\xa0\x81\xe4\xb8\x8e\xe8\xa7\xa3\xe7\xa0\x81' b'python\xb1\xe0\xc2\xeb\xd3\xeb\xbd\xe2\xc2\xeb'

 

decode 負責字節到字符的解碼轉換,通用使用 UTF-8 編碼格式進行轉換。

print(b'python\xe7\xbc\x96\xe7\xa0\x81\xe4\xb8\x8e\xe8\xa7\xa3\xe7\xa0\x81'.decode()) print(b'python\xb1\xe0\xc2\xeb\xd3\xeb\xbd\xe2\xc2\xeb'.decode("gbk"))

結果:

python編碼與解碼 python編碼與解碼

 

 

UTF-8與GBK

# 不論是utf-8,仍是gbk,均可以理解爲一種對應關係(若干個十六進制數<——>某個字符):
s3 = u"編碼" utf8 = s3.encode('utf-8') print(type(utf8)) print(len(utf8)) print(utf8) gbk = s3.encode('gbk') print(type(gbk)) print(len(gbk)) print(gbk) # utf-8用三個十六進制來表示一箇中文字符 # gbk用二個十六進制來表示一箇中文字符。 # 結論:encode()函數根據括號內的編碼方式,把str類型的字符串轉換爲bytes字符串,字符對應的若干十六進制數,根據編碼方式決定

結果:

<class 'bytes'>
6 b'\xe7\xbc\x96\xe7\xa0\x81'
<class 'bytes'>
4 b'\xb1\xe0\xc2\xeb'

 

 

字符編碼聲明

源代碼文件中,若是有用到非ASCII字符,則須要在文件頭部進行字符編碼的聲明,以下: #-*- coding: UTF-8 -*-
 實際上Python只檢查#、coding和編碼字符串,其餘的字符都是爲了美觀加上的。另外,Python中可用的字符編碼有不少,而且還有許多別名,還不區分大小寫,好比UTF-8能夠寫成u8。參見http://docs.python.org/library/codecs.html#standard-encodings。

 

 

 refence:

http://python.jobbole.com/88277/?utm_source=blog.jobbole.com&utm_medium=relatedPosts

http://python.jobbole.com/82107/

http://www.javashuo.com/article/p-gxczvhvb-ds.html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