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鈦媒體,做者:菠蘿財經安全
從2月1日至3月6日,在短短的一個多月裏,中興通信漲了55.6%,宜通世紀漲了74.2%,網宿科技漲了93.4%,華宇軟件也漲了43.3%……這些公司有一個共同的屬性,都是邊緣計算概念成分股。邊緣計算概念也成爲了A股這波漲幅中,表現最好的板塊之一。服務器
一樣的,在今年的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訊大會期間,邊緣計算也成功地C位出道,和摺疊屏手機、5G等,成爲了今年巴展最熱門的三大領域之一。在這三大熱門領域中,摺疊手機偏2C端,是用戶消費品;5G是新時代的通訊基礎設施;至於邊緣計算,則也不只僅是一個新行業、新領域,而是新時代的網絡、計算、存儲、應用等近端總體解決方案的基礎設施和基礎能力。網絡
在TMT領域裏,每每有不少行業浮躁和資本加持下的「人造風口」,可是邊緣計算絕非如此,而是順着5G東風、TMT的供給側改革、以及產業數字化的大背景下,成爲了歷史的必然。在邊緣計算爆發的前夕,整個行業也隱約呈現出了三大門派,以及六大特色和趨勢。併發
在今年的巴展先後,中國移動啓動了邊緣計算「Pioneer 300」先鋒行動,併發布了IaaS平臺BC-Edge、邊緣Sigma平臺、OTII邊緣定製服務器;中國聯通與網宿科技成立合資公司雲際智慧,推進CDN節點下沉併發力邊緣計算市場;而浪潮則推出了首款OTII邊緣計算服務器……中國各大主流邊緣計算廠商,都藉着巴展秀出了本身的肌肉。負載均衡
實際上,巴塞羅那展只是各大廠商的一次集中爆發和釋放而已。早在2000年左右,內容分發網絡(CDN)開始大規模部署的時候,邊緣計算的雛形就已經造成。CDN是依託邊緣服務器,並經過中心平臺的負載均衡、網絡調度、內容分發等功能模塊,提升用戶訪問響應速度的服務。隨後在2003年,Akamai和IBM就提出了邊緣計算的概念和設想。框架
Akamai最先對邊緣計算進行了思考,而在 2016年的時候,網宿科技也開始建設邊緣計算網絡,並逐步把CDN節點升級爲邊緣計算節點。Akamai也在2018年末開始發力邊緣計算,Akamai區域副總裁暨大中華區總經理李昇認爲,Akamai離用戶更近,在有3000多個節點,因此在邊緣上的能力更強。佈局
其實CDN廠商,可以成爲邊緣計算這一新鮮領域的主力選手,並非巧合,而是CDN廠商自身的「基因優點」。由於,隨着4K、8K、VR、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自動駕駛、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城市、AI等各領域的飛速發展,傳統的數據中心模式已經沒法知足這些領域對及時性、連續性、安全性、隱私性、智能性方面的要求,因此網絡、計算、存儲、應用等原有拓撲結構,都必須被重構,而邊緣計算和CDN在產品的底層,有着同樣的邏輯。阿里雲
就像OpenStack基金會發布的中文版白皮書《邊緣計算-跨越傳統數據中心》所稱的,流媒體、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的爆發式發展和即將推出的更具沉浸感、互動性的應用趨勢,推進了數據存儲與計算的重心遠離中央數據中心,並走向邊緣。IDC發佈的《中國製造業物聯網市場預測2016-2020年》報告中顯示,僅在去年,就已經有40%的數據須要在網絡邊緣側分析、處理與存儲,而到2020年,這一數據將上升到50%。雲計算
龐大的應用場景和高速的發展態勢,也讓邊緣計算的市場容量不斷增大。 美國市場調研公司CB Insights估算,到2023 年全球邊緣計算行業,總體市場容量有望達到340億美圓。值得一提的是,邊緣計算除了具備縱向的垂直行業屬性以外,還有橫向的跨行業「水電煤」屬性,是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時代的基礎設施和基礎能力。將來,各行各業擁抱邊緣計算,就像當年擁抱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同樣。人工智能
現在邊緣計算還處於產業爆發的前夜,邊緣計算的行業特色和發展階段,決定了其正在經歷一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勃興時期。若是仔細梳理的話,會發如今邊緣計算這一新鮮領域裏至少集結了雲計算、CDN、硬件設備、運營商、研究機構、產業聯盟、以及其它中小廠商等七八個門派。這其中更底層的通訊運營商暫且不表,除此以外,雲計算、CDN、硬件設備等,又成爲了最爲主流的三大門派。不一樣的門派出身,不只帶來了不一樣的謀篇佈局,同時也意味着不一樣的演進路徑。
先說,雲計算派。面對洶涌而來的邊緣計算,傳統雲計算廠商,尤爲是頭部的「3A」廠商,總體上看心態都比較開放,行動力也比較強。亞馬遜在邊緣計算的核心產品是AWS Greengrass邊緣計算平臺,這一平臺早在2016年期間,就已經推出來了。經過這一平臺,AWS的雲功能能夠高效地擴展到了本地設備,還能夠更靠近信息源來收集和分析數據,同時在本地網絡上安全的相互通訊。從客戶感知層面上,則能夠得到AWS的實時互聯、實時響應,並獲得了開發邊緣應用和分析的安全環境。
微軟方面,雖然比亞馬遜晚了一點,可是也於2017年中推出了面向物聯網的Azure IoT Edge服務,Azure IoT Edge能夠將計算能力由Azure端推送至邊緣設備。值得一提的是,Azure IoT Edge裏面還包括了AI模塊,並經過GitHub充分的開源了出去。
而國內的阿里雲,自在2018雲棲大會·深圳峯會上,宣佈將戰略投入邊緣計算技術領域,推出IoT邊緣計算產品Link Edge以後,也馬不停蹄起來。隨後不只聯合英特爾,推出了一個專門針對物聯網應用的開放性框架;還發布了物聯網邊緣網關技術;同時開源了實時計算平臺Blink。
再說,CDN門派。相對於雲計算門派的巨頭扎堆,在CDN門派中,國外最主要看Akamai,而國內則最主要看網宿科技。雖然從2018年末,Akamai開始在中國市場加大對邊緣計算的佈道力度,可是貌似尚未推出真正意義上的產品或者是解決方案,只是務虛層面的強調,要釋放其邊緣計算的能力。
相反,網宿科技則彷佛更加積極一些。2018年初開始,其開始正式搭建邊緣計算平臺,提供邊緣平臺的IaaS和PaaS服務,並對邊緣計算平臺的資源進行開放。2019新年伊始,還聯手中國聯通,成立了合資公司雲際智慧,開啓了CDN節點下沉的業務佈局,同時開始發力邊緣計算市場。網宿科技董事長劉成彥認爲,要瞄準5G場景下的機遇,大力佈局邊緣計算,作好基礎設施建設,爲未來5G大規模商用提供支撐。
最後,說一下硬件門派。和雲計算門派同樣,硬件門派也是強手如雲,包含了英特爾、思科、華爲、戴爾、AMD、ARM等等。以華爲爲例,現在已經有邊緣計算的物聯網EC-IoT解決方案、智能邊緣平臺 IEF,在2018年全鏈接大會上公佈可實現全場景覆蓋的昇騰芯片,邊緣計算也包含其中,此外華爲早在2016年的時候,還聯合創立了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
客觀地說,在發力邊緣計算的七八個門派中,每一類廠商都有自身的優點,也都存在各自的挑戰。在邊緣計算的比拼中,每一個廠商最終可以取得多大的成績,關鍵在於其對產業的理解、轉身的速度、佈局與投入的多寡、合縱連橫的能力以及保持戰略的定力。
雖然邊緣計算尚未全面爆發,可是從如今涌動的暗流中,咱們已然能夠見微知著地看到,邊緣計算呈現出了六大特色和趨勢。
第一,是去中心化。TMT行業尤爲是互聯網領域,「開放」儼然是整個行業的第必定律。而開放也每每意味着「去中心化」。談及去中心化,互聯網行業爲此爲之奮鬥了20年左右的時間,可是仍舊任重而道遠。就目前看來:拼購、社區團購、社交電商必定程度上破除了電商的中心化;自媒體破解了媒體領域的中心化。固然,邊緣計算也會破除計算的中心化。由於邊緣計算從行業的本質和定義上來看,就是讓網絡、計算、存儲、應用從「中心」向邊緣分發,以就近提供智能邊緣服務。
第二,是非寡頭化。一直以來,TMT行業在不少領域都存在着強者恆強、甚至是贏家通吃的現象。在即時通信、社交、搜索、安全等領域均是如此。可是,在邊緣計算領域,這一現象或將不存在。最主要的緣由在於,邊緣計算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電子、AI、IT、雲計算、硬件設備、運營商等諸多領域的「十字入口」,一方面參與的各種廠商衆多,另外一方面「去中心化」在產品邏輯底層,就必定程度上通向了「非寡頭化」。
第三,是萬物邊緣化。前面說到邊緣計算不只僅是一個縱向的垂直行業,仍是橫向的基礎設施和基礎能力。這第二層屬性,會讓邊緣計算和早年的IT、互聯網,現在的雲計算、移動互聯網,以及將來的人工智能同樣,具有廣泛性和普適性。在萬物互聯的將來,有萬物互聯就有應用場景,有應用場景就要邊緣計算。
第四,是安全化。在邊緣計算出現以前,用戶的大部分數據都要上傳至數據中心,在這一上傳的過程當中,用戶的數據尤爲是隱私數據,好比個體標籤數據、銀行帳戶密碼、電商平臺消費數據、搜索記錄、甚至智能攝像頭等等,就存在着泄露的風險。而邊緣計算由於不少狀況下,不要再把數據上傳到數據中心,而是在邊緣近端就能夠處理,所以也從源頭有效解除了相似的風險。
第五,是實時化。隨着工業互聯網、自動駕駛、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各類場景的日益普及,這些場景下的應用對計算、網絡傳輸、用戶交互等的速度和效率要求也愈來愈高。以自動駕駛爲例,在這些方面,幾乎是要求秒級甚至是毫秒級的速度。而面對自動駕駛方面由攝像頭、雷達、激光雷達等衆多傳感器創造的大量數據,傳統數據中心模式的響應、計算和傳輸速度,顯然是不夠的,這時候「近端處理」的邊緣計算,天然就成爲了最好「實時化」要求的最好選擇。
第六,是綠色化。這點比較好理解,由於數據是在近端處理,所以在網絡傳輸、中心運算、中心存儲、回傳等各個環節,都能節省大量的服務器、帶寬、電量乃至物理空間等諸多成本,從而實現低成本化、綠色化。
邊緣計算是一項長期、系統、龐大的工程。其既是4K、8K、VR、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自動駕駛、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城市、AI等發展的受益者,更是這些領域、場景的催化劑和助推器。面對邊緣計算這一「新物種」,對每個廠商而言,不是擁不擁抱的問題,而是如何擁抱的問題。毫無疑問,先發者天然會更多地獲得產業發展的技術紅利和時間紅利。
(本文首發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