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 阮一峯 : 45歲之後的人生

Copy From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7/06/life-after-45.htmlhtml

一、git

2017年初,網上流傳華爲公司正在清理34歲以上的員工。程序員

"中國區開始集中清理34+的交付員工,......去向是跟海外服務部門交換今年新畢業的校招員工,也就是進新人,出舊人。github

這些舊人目測要被輸出去海外,實際上就是變相裁人,這些30多歲的老杆子,英語又很差,拖家帶口,能出去海外安心奮鬥的沒幾個,即便出去了倖存的也很少。"編程

華爲公司否定該消息。可是,不久之後又傳出了一個消息,華爲規定45歲必須退休。less

"爲保持公司年輕化,退休政策即將微調,從"45歲能夠退休"改變爲"45歲須退休",想繼續工做的,需人力資源部從新審批。"學習

一時間,網上議論紛紛:34歲清理一批,45歲強制離職,這是什麼樣的人事政策啊!區塊鏈

二、設計

我不討論這個消息的真假,由於我也不知道。我只指出一個事實:IT 行業是一個年輕人的行業。3d

隨便哪一家 IT 公司,你去參觀,主要員工都是年輕人,40歲以上的不多見,高管每每也是20幾歲的年輕人。長久以來,一直有人:"40歲以上的程序員都去哪裏了?"

老員工在這個行業是稀有動物,從35歲開始,數量急劇減小,年齡越大越稀有。華爲的傳聞只是從一個側面,驗證了你們的這種感受。

三、

爲何 IT 公司都是年輕人的天下?我認爲主要緣由有兩個。

首先,工做強度太大了。IT 公司的加班是屢見不鮮,業務越忙、加班時間越長。不少團隊都採用"996"工做制: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週六天。杭州有一家全世界最著名的電子商務公司,每天半夜12點,辦公樓燈火通明,門口等着接生意的出租車排成一長隊。有一項統計《2016年 IT 公司加班時間排行榜》,華爲排在第一位,平均每一個工做日加班3.96小時,第二位是騰訊,加班3.92小時。

人的生理和智能的最高峯是20歲~30歲這個年齡段。過了30歲,身體就慢慢走下坡路了,思惟也不如之前活躍了。年輕的時候,終年累月的加班或許還能夠承受,等進入中年,再這樣拼,你的身體吃得消嗎?加班比如折舊,加班越兇,折舊越快。我見過不少程序員剛過30歲,但看上去好像40歲,長期的缺少運動和工做壓力,使得他們的身體有着各類疾病,實際上已經不能承擔高強度的工做,或者 deadline(截止期)的趕工壓力了。

另外一方面,即便你能夠咬緊牙關撐下去,家裏人答應嗎?父母和妻兒每天看不到你,她們能受得了?萬一父母住院,或者小孩在幼兒園被其餘同窗打了,你能漠不關心,繼續所有心思撲在工做上?

四、

IT 公司缺乏老員工的第二個緣由是,這個行業變化太快了,老員工沒優點。

老員工的優點是經驗和人脈,但是在 IT 行業,這兩樣東西都不是特別重要,新事物層出不窮,舊事物沒多久就無人問津。最近的行業熱點:共享單車、直播、VR、區塊鏈、O2O......都是新事物,前所未有,你們都沒經驗。誰佔領了市場,誰就成了標準。並且,新事物的市場每每主要是青年,他們接受新事物的程度最快最高,用"90後"去設計產品、打開市場,可能比使用"70後"有效得多。

這個行業裏面,起決定性做用的是新技術。技術進步的速度,比市場的變化還快,每一年都有大量新技術出來。你22歲大學畢業入職,等到10年過去了,32歲時你大學裏面學到的東西都沒用了,你必須和新人同樣從頭開始學習新技術。你也許會說,怎麼可能都沒用呢,難道微積分、統計學、編程原理這些都沒用了嗎?問題是新人也學過這些啊,並且他們剛剛學,不像你已經忘得差很少了。

五、

企業發現,新人能夠全身心投入工做,連續加班,可塑性高,又比較聽話,不像老員工,資格太老而變得油滑,一有不滿就處處抱怨,或者上班時間常常到吸菸區吞雲吐霧。

更糟糕的是,老員工的工資比新員工高得多。若是老員工沒有能力優點,反而拿着比新人高几倍的工資,對企業來講,應該怎麼作,就不言自明瞭。

中國的 IT 企業裏面,第一線員工幹到34歲時,大概已經拼搏了10年以上,再拼命有點力不從心了。對企業來講,該員工最能創造價值的巔峯也已通過去了。等他到了45歲,若是尚未當上高管,極可能已經創造不了價值了,再留着他反而可能有負做用,讓企業變成鬆鬆跨跨的養老院。

這就是爲何你們以爲華爲的傳聞可信,由於符合邏輯。若是員工都是"奮鬥者",你說誰更容易有奮鬥精神,25歲仍是45歲?

好在 IT 行業的工資如今仍是不錯的,即便45歲退休了,生活水平也不會一時降低太多。若是可以拿到公司的股票,而公司又很是成功(好比華爲),那麼可能不用等到45歲,你本身早早就走了,享受生活再也不爲人打工了。

馬雲在湖畔大學對企業家上課,第一課就說: "小公司的成敗在於你聘請什麼樣的人,大公司的成敗在於你開除什麼樣的人。大公司裏有不少老白兔,不幹活,而且慢慢會傳染更多的人。"可見最成功的企業家早就承認這種作法。

六、

我估計,34歲以前晉升到中級,45歲以前晉升到高管,不然強制退休,會成爲 IT 行業的慣例。隨着其餘行業正在日益變成"互聯網 +",這種作法還有向其餘行業擴展的可能。

這就提出了一個很嚴峻的問題。若是你沒有在期限以前晉升到中級或高管,那麼到45歲就沒工做了,你該怎麼辦?45歲仍是一個頗有活力的年齡,就這樣退休,對社會是人力資源浪費,對我的也很殘酷。但是,那時你找獲得工做嗎?或者即便找到工做,你還能拿到原來崗位的那種報酬嗎?

現實是很是殘酷的。一個名叫"藍血研究"的公號裏面,貼出過一篇聽說是華爲被裁人工的文章。首先,做者表示理解華爲的作法。

"年齡大,股票多的員工消耗了華爲大量的成本,公司要清理這樣的員工爲年輕世代釋放出更大的空間,這是極其合理的事情。並且大部分的老員工基本已經財務自由,就算沒有徹底自由,保留的股票也基本能夠衣食無憂。"

可是,現實狀況倒是"強制退休或者不續約的,都不是年齡大和股票多的高成本員工,反而是在華爲兢兢業業十來年,考評普通職級通常,收入和股票都偏低的那一羣人"。

做者認爲不少高職級的管理者更應該被裁掉。

"高管真的是那麼不可或缺嗎?我真心不以爲是這樣,不少狀況下偏偏相反。當前不少高管其實離業務很遠,讓他們去作一件基層員工的事情,他們反而是作不了的,本身也沒有作什麼高大上的戰略性的事情,天天就是開會開會開會,分配任務。大部分都貌似很忙,天天都開會到很晚,可是真的對業務有多大幫助呢?你們內心都有一杆秤!一邊是咱們的基層大齡紮實貢獻的員工被裁被退休,一邊是管理者的崗位職級嗖地往上漲,公平何在?公理何在?"

"一個19級的管理者的年收入大概是他所管理的15級員工的5倍,可是19級的貢獻度真的是15級的5倍嗎?以如今的體制,把15級的人扔到19級的崗位上,該部門會出大亂子嗎?業務就會所以出現毀滅性打擊嗎?仍是說15級通過幾個月適應,居然也能幹19級的崗位。究竟是誰 overpay, 究竟是誰應該被退休?"

七、

我以爲,每一個人都應該想想,你的僱主若是沒有你,是否是就會有重大損失?一個新人或更基層的員工接手你的崗位,他/她能不能上手,而他們要求的報酬又會是多少?

技術的進步讓人類活得更長更健康,但也讓咱們變得不那麼有用了。未來也許每一個人都要選擇兩次本身的人生:一次是大學畢業找工做時,另外一次是45歲沒有工做時。

(說明:本文選自我正在寫的新書《將來世界的倖存者》,點擊這裏免費閱讀全書。)

(正文完)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