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模擬電路:3-10 BJT實現開關電路

回到目錄html

 

 

1. 基本用法

      用BJT晶體管實現開關功能是常常會用到的實用電路。和邏輯門電路相似,當BJT用於開關電路時,也只工做於飽和區和截止區。ui

      開關功能的實現電路以下圖所示,負載能夠是發光二極管、電動機等等。設計

圖3-10.01 3d

      開關電路的工做原理以下:htm

      • 當vi輸入0V時,晶體管截止,負載RL上沒有電流經過;blog

      • 當vi輸入高電平時(通常可等於VCC,也能夠定義其餘電平值),晶體管導通且進入飽和狀態,負載RL上有電流經過,而且負載上的電壓約等於VCC-VCEsatci

      開關電路的RB值的設計思路也和前面邏輯門類似,也是根據負載RL的實際狀況,計算出能使晶體管進入飽和區的RB,而後再代入驗算結果,詳見下例所示:get

案例3-10-1:在下面的開關電路中,VCC=12V,電動機負載的有效電阻爲RL=5Ω,晶體管的β=100,要求vi的開啓電壓爲5V,試求:(1)能使電路工做的RB;(2)負載上的電流IL和負載功耗PL;(3)晶體管自己的耗損功率。it

圖3-10.a1 原理

 

解:(1)當晶體管臨界飽和時:

      此時臨界飽和電流ICsat爲:

      而後計算臨界飽和時的IBsat值(當處於臨界飽和時,β仍視爲100):

      使此IBsat成立的RBsat爲:

      爲使BJT進入更深度的飽和,咱們選取RB爲比RBsat更小的值,假定選取爲100Ω。

 

驗證:當RB爲100Ω時,IB爲:

      此時電流放大倍數爲:

      可知,在此RB值下,當vi輸入5V使BJT導通時晶體管確實處於飽和區,原假設正確。

 


 

(2)當晶體管飽和時,負載電流IL爲:

      負載上的功耗PL爲:

 


 

(3)晶體管上的耗損功率PD爲:

      能夠看到,晶體管上的耗損功率PD和負載功率PL比起來仍是很小的。

 


 

(4)補充說明:

      本案例中,負載爲電動機,通常對於這種含有電感的負載(電動機、繼電器線圈等),用晶體管直接去關斷比較危險,由於當電感中的電流突變時,電感會產生很是大的感生電動勢,嚴重時可能會超過晶體管的擊穿電壓而使晶體管損壞。

      因此通常的處理方法是在含有電感的負載旁邊並聯一個反向二極管,從而使得當晶體管關斷時,電感中的剩餘電流可以有迴路泄掉,而不至於突變產生高壓,以下圖所示:

圖3-10.a2 

 

 

2. 開關特性

      因爲有內部PN結和少數載流子的存在,因此和二極管同樣,BJT晶體管在導通和關斷時也不是瞬間完成的,而是有必定的延遲時間,以下圖所示:

圖3-10.02 

      • td:延遲時間(delay time),當基極輸入變爲高電平後,IC從0上升到目標值的10%所需的時間。

      • tr:上升時間(rise time),IC從10%上升到90%所需的時間。

      • ton:開啓時間(on time),ton=ts+tr,當IC從0上升到90%時,咱們就能夠認爲晶體管已基本開啓。

      • ts:存儲時間(storage time),當基極開路或輸入低電平後,IC從100%降低到90%所需的時間。

      • tf:降低時間(fall time),IC從90%降低到10%所需的時間。

      • toff:關斷時間(off time),toff=ts+tf,當IC從100%降低到10%時,咱們就能夠認爲晶體管已基本關斷。

      這些參數在晶體管數據規格書中都會給出,仍以3-8小節的2N4123爲例,在規格書的Figure 2中,可讀出這些參數值:

圖3-10.03 

      當IC=20mA時,在圖中可大體讀出:

      td = 13ns, tr=13ns, ts = 110ns, tf = 11ns

      • 開啓時間爲:ton = td + tr = 13ns + 13ns = 26ns

      • 關斷時間爲:toff = ts + tf = 100ns + 11ns = 111ns

      在要求不過高的功率開關場合,以上的延遲時間基本也夠用了。另外有一類晶體管稱爲開關型晶體管(switching transistor),其開啓和關斷時間要比上面的值再小一個數量級,都只有十幾個納秒(如BSV52等),具體可參看相關數據規格手冊。

     

回到目錄

 

 

( end of 3-10)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