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步發表於知乎專欄 —— 前端的逆襲
也歡迎你們關注個人博客,知乎,GitHub。html
微信小程序已經在昨天(2017/01/09)正式發佈,張小龍以發佈日期的方式致敬了喬布斯的 iPhone(2007/01/09),其野心不可謂不大。前端
下面我將會嘗試從商業和技術這兩個角度來談談微信小程序。也許做爲程序猿的咱們會在技術架構上看不起小程序,不就是模仿了 Vue 的語法和 ReactNative(or Hybrid)的原理嗎?也可能會由於其封閉性而批判小程序,破壞了萬維網 Web 原本的開放性和去中心化;更加會因爲其諸多限制而抱怨小程序,有限的官方 API 和打包程序大小讓開發者感到捉襟見肘。git
但要是咱們明白了微信小程序的背後是如何承載着騰訊的商業願景,便會明白一個道理,即「技術永遠是服務於商業的」,特別是離用戶更近的客戶端應用程序相關技術。不少時候某些功能不是在技術上沒法實現(可不要小瞧了 BAT 所招聘的開發者們),而是在商業和產品的背景下,有目的性、有策略化地刻意而爲之。github
極客公園前 CEO 阿禪在《小程序想要什麼?》這篇文章中提到,一句話總結張小龍對小程序的定義:小程序但願用即用即走的方式激活線下的弱鏈接場景。小程序
微信公衆平臺以「訂閱號」起家,進而開創了「服務號」和「企業號」,固然還有「微信·開放平臺」用於提供微信登陸、微信支付等典型性 SDK。到了今天,小程序橫空出世,其實咱們能夠把它當作是「服務號」的一種升級,首先從各類限制上來看,服務號自己的推送能力就特別弱(每個月 4 次),而小程序的推送能力則幾乎爲零,只能被動地通知用戶;其次即是小程序在功能型屬性上的升級,掃描二維碼便可開始使用,而不用「先關注在選擇菜單」纔可以進入 H5 頁面,其目的也就在於解決服務號的體驗不佳。微信小程序
在這個世界的另外一端,另一個社交巨頭 Facebook 有着本身的三大創新支柱:微信
如同 Facebook 的願景同樣,「鏈接一切」也是微信以及騰訊的野心。IoT 物聯網跟 AR/VR 被視爲繼移動互聯網以後又一個新的商業爭奪點,都在嘗試着創建起「萬物互聯」的將來世界。可是將來還「將來」,世界上仍然有不少物品尚未被智能化,而依賴於圖像識別技術的 AR 設備也還遠遠達不到精準識別物理世界的物品的程度,那麼二維碼也就成爲了現實世界和網絡世界之間一種折中的鏈接方案。網絡
最後,從張小龍所描述的將來場景中咱們能夠進一步理解微信的意圖:「智能手機以後的平臺,有多是眼鏡這樣的設備,而在眼鏡這個系統裏,不用安裝程序,眼鏡看到哪裏,應用程序就在哪裏。好比眼鏡看到燈的時候,燈的上方就會出現一個開關,掃到公園門口,就會出現門票系統。「這種程序應該是無處不在,但又能夠隨時訪問。」」架構
二維碼背後是微信「鏈接一切」的野心,這樣的決策也直接致使小程序第一批大量流量未來自於線下企業的導流。app
先讓咱們來看看張小龍所暢想的小程序的實際例子:
從上述例子上來講,張小龍對小程序的定位明顯是一個「工具型」的產品,如何創建最短路徑而後幫助用戶直達產品功能就是一個「好的工具」。從在這一點上來看,目前已經上架的「滴滴出行」小程序就是一個最好的範例,打開小程序就能直接獲取用戶當前位置做爲起點,而後用戶輸入終點以後就能開始呼叫用車,一鼓作氣。
其實想清楚了 vision 層面的 strategy,纔可以更明白微信爲何要如此限制。
好比說微信嚴格限制了小程序的線上導流、小程序的提醒也只能以「服務通知」的方式被動出如今聊天列表中,要的就是減小對用戶的打擾,用完即走。目前來講,用戶只能經過掃碼、搜索和微信羣這三種方式打開小程序,沒法被分享到朋友圈,甚至沒法經過朋友圈或者網頁中的圖片長按二維碼進入。
這些限制條件在咱們看來之因此是限制,實際上是由於咱們是站在互聯網公司的角度來看待小程序。並且如今大部分已上架的小程序都是由互聯網公司所開發的,這和微信要「鏈接線下」的願景有所矛盾,但又不得以而爲之,必須由互聯網公司先來帶上一波,再慢慢滲透到 O2O 的線下商家當中去,這其中的機會和時運都還在醞釀當中。
有一句話說這麼說的,「短時間不可高估,長期不可低估」,其實這就很適用於目前來講對於小程序該有的態度。小程序的一切都在騰訊的掌控之下,你會發現哪怕是缺點,有可能只是微信有意而爲之,而所謂的這些缺點,也是能夠被騰訊一步一步調整和改進的。
最後想說一點的是,在微信(Weixin/Wechat Wide Web)掌控之下的小程序所提供的服務對用戶來講不見得是一件壞事兒,咱們程序猿會從技術的角度批判它的封閉,違背了互聯網/萬維網的初衷。可是在另外一方面,我相信一句話「人性本惡」,聽任無論的互聯網最終會變成一個爛攤子,看看如今的網絡暴力、比特幣市場以及被調教的微軟聊天機器人 Tay。
老是不可避免地喜歡寫長文,技術相關的內容就仍是放到下篇吧,目前還處於大綱草稿階段,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