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一來是記錄一下這段時間來的招聘工做,二是想着當程序員不必定都有機會去參與面試的工做,能夠分享一下。
另外不一樣於大公司的招聘,創業公司的招聘之路特別崎嶇。同時,在應聘者的角度,想要在創業公司拿到高薪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那麼在哪些方面發力,能夠幫助咱們脫穎而出?接下來我會發表一些見解,順帶分享一下咱們公司招聘的方法。前端
自從年後公司決定調整業務方向,將H5模板開發那一塊都拋掉之後,清退了不少實習生。不得不說很是惋惜,都是一些好苗子,如今估計都已經找到好歸宿了。爲此,公司只剩下我一個前端了。寂寞不說,有些時候無法交流是挺苦逼的一件事情。(別問我爲何還沒走,我是個專注的程序員。)因而,整個3月和4月份,招聘成爲了工做重心之一。node
咱們公司的產品叫24好玩,是一款定製微信營銷活動的Saas產品。做爲一家創業公司,咱們團隊規模小,業務範圍相對狹窄,和應聘者討價還價的籌碼並很少,而開發一個工具、平臺,須要的人則是有經驗的,能獨立完成任務的,最好就能把流行框架玩得溜的,前端工程化了解比較深刻的……(除了砸錢,還有什麼能拯救我?)react
儘管這是一條很艱難的道路,必須一步一步走下去,不能急。創業公司的人比什麼都重要,一旦決策錯了,選不到滿意的人,只會讓本身到處有苦難言。程序員
在此背景下,招聘是很考驗企業的耐心和誠意的。面試
我接到的任務是,在4月底前招來3位適合團隊氛圍的、能獨當一面的前端開發工程師,經驗爲1-5年不等,最好是在前端工程化和前端頁面性能方面有建樹的。前端工程化
又是一個用爛了的成語,但偏偏能表達我最真實的感覺。安全
要清楚我方的優劣,善於展現、包裝我方的優勢。性能優化
明確招聘的要求,定好方向,縮小搜索的範圍,聚焦於特定的人羣。前端框架
同時找出團隊的短板,盡力尋找能補強這塊短板的人。微信
你們可能會以爲把範圍縮小豈不是更難找到想要的人?非也非也。如今線上招聘如此發達,只要稍微用點心,就能輕易接觸到你招聘的人羣。因此大膽地寫上你的要求吧,咱們公司就是隻考慮用Vue做爲主要技術棧的,即使如此,潛在的對象仍是有不少不少。
咱們的優勢:
開放的技術氛圍,鼓勵新技術的應用與實踐。
咱們使用各類雲服務,只要有網絡,處處都是你的辦公桌。
見證一個平臺的從0到1,可貴的直面用戶需求的機會。
很是年輕而且有活力的團隊,使用Scrum的工做模式。
除正常的薪資福利、獎金等,還有期權。(相信創業公司都喜歡用這招)
外包與咱們無關!
最重要的一點是,咱們專一於開發能提升企業效率的工具,富有挑戰性,擁抱新技術!
咱們的短板:
前端團隊規模小,短期內難成氣候,須要中堅力量。(我不認爲我沒追求不努力學習,但這是實話)
缺少成體系的技能培訓。
前端工程化、性能優化、Web安全等方面比較薄弱。
須要關注的事情會更多,除了前端開發,還有大把的事情等着你。
不管在業務層面仍是薪資福利層面,都比大公司差一截。
想了解你的對象,會有好多種方式:
能夠向別人打聽(聽聽推薦人的評價)
能夠看照片(簡歷)
能夠翻閱他/她寫過的一些文章(開源項目、博客)
能夠在微信上聊天(我基本都會留個聯繫方式)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約會(來公司見個面吧)。
主要是觀察這位程序能力上是否能補強公司的短板,另外就是穩定性,創業公司不怕沒用戶(原本就沒),就怕頻繁人事變更。
因爲咱們公司全面使用線上招聘(其實程序員須要去線下招聘會的嗎?若是你們有這種體驗的話,不妨分享一下),很明顯,對應聘者的第一印象都是從簡從來的。後面有沒有戲都得看簡歷,因此說第一印象很重要。
這裏要先分享一下我篩選簡歷的心得體會,這段時間在拉勾上篩選了大量的簡歷,一句話總結就是前端工程師的簡歷良莠不齊,而我也分析了一下這些簡歷加減分的細節:
有開源項目,樂於寫Demo,敢於嘗試新技術。
不僅是熟悉XXX技能,關鍵是使用這個技能完成了怎樣的需求。
穩定性,我不排斥跳槽,但頻繁跳槽則會事先打個八折。
能在簡歷中體現本身的想法或收穫,並不是單純的完成任務。
愛玩社區,愛技術交流。
有本身將來的職業規劃。
用markdown寫的。(我我的愛好)
項目介紹長篇大論,不分點分段(程序員的簡歷不該該是最有條理的麼)。
沒有針對性,實踐經歷很豐富,卻不相關。
多錯別字(這但是你的簡歷,本身沒有讀過一遍?Angular打成Angalar好意思嗎?)
項目排前面的距今時間反而越久遠。(反人類閱讀習慣)
篩選了100+的簡歷,平均天天邂逅4位工程師,固然這只是拉勾一個渠道的。自此至終,我都對簡歷保持比較高的要求。所以能保留到電話面試的幾乎也就十分之一左右的數量。
這裏要提醒找工做的同窗們一句,若是你真的想找份好工做,請先收起你的自信,踏踏實實把簡歷修整漂亮了。找對象第一時間看照片,招聘第一時間看簡歷,門面賞心悅目,方能打動人心。
篩選出來簡歷後,咱們會邀約應聘者進行一個簡單的電話面試,使用電話面試主要有兩個好處:
節約時間,提升效率
直接,由於思考的時間有限
對於創業公司來講,因爲沒有太吸引人的條件,說不定公司地址還在城市的哪一個角落,直接就讓人家跑過來見一面,成功邀約的機會就更小了。因此採用電話面試的方式,雙方均可以預先了解一下狀況,通常來講簡單的幾個問題只須要10到15分鐘,萬一不歡而散也不至於佔用半天時間。
此次招聘我設定了下面這幾個相對開放的問題,重點不是考驗技術基礎,是看對技術、工做以及將來的見解:
1. 談談使用Vue的體會
但願聽到:漸進式的前端框架;優勢;和react、angular等流行框架的對比。
2. 談談前端工程化
但願聽到:開發、生產環境的區分;本地開發、測試、打包發佈等流程的引入;自動化任務;爲什麼須要有前端工程化。
3. 談談以前作過的項目
看看是否有總結過,是否有收穫,以及對項目的理解程度。
4. 在項目、團隊中處於什麼位置
期待:團隊的組織者、推進技術改革的負責人、功能開發的中堅力量等。(要求彷佛很高,但找一個這樣的人可能頂3個用)
5. 指望的團隊、項目是怎樣的
期待:但願擁抱新技術,項目富有挑戰性,有發展空間,最好有完善的從產品、設計、開發到測試的流程。
6. 離開的緣由
期待:推進技術革新受阻,技術上升遇到瓶頸的。
7. 其餘問題
期待:主動了解公司的,勇於提出本身要求的。
經過以上幾個簡單的問題,這個對象就有了一個大體的輪廓。這裏能夠分享給要參加電話面試的同窗們一些原則:
在電話面試時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要過分發散,適當發表本身意見便可,面試官不但願在電話裏聽你長篇大論,點到即止。
遇到語塞的地方,沒關係張,組織一下語言。最怕就是「我也不是很記得了」,「多是這樣子的吧」,「反正就是XXX嘛」這種語句,給人的感受就不是很嚴謹。
不要由於英語蹩腳,遇到英文名詞就糊弄過去,這會顯得你很不自信。同時,真的應該多查查相關的英語詞彙是怎麼讀的。
終於來到了正式的面試環節,如下的步驟跟常規的流程差很少:
技術(技術細節)
HR(軟技能)
CEO(整體評估,潛力發掘)
比較特別的是,咱們公司是HR和技術同時面試的,問完技術的問題後,技術面試官能夠先離開,公司相關的問題能夠由HR來回答。這樣的好處是,HR能夠從問答過程當中加深瞭解,相比事後去看技術面試官寫的評價,更直接更清晰。另外就是能夠把控一下面試的時間。
大家也許會以爲,技術以爲沒問題就能夠了不是嗎?實際上與團隊氛圍融合得好很差,溝通、精神面貌等也是很重要的考量。創業團隊就那麼點人,要作好每天像打了雞血同樣興奮的內心準備!
至於面試題,我感受沒有什麼亮點,另外網上也有不少優秀的前端面試題庫,這裏就不做分享了。
若是你準備面試一家創業公司:
技能包要足夠豐富,於前端而言,nodejs是很重要的!
重點看團隊,別爲那點薪水發愁了!
即使最後沒有成功拿到offer,也沒必要爲此傷心,可能只是方向上有誤差。
若是你是一家創業公司的技術面試官:
儘量提升你的標準!即使HR可能會打死你。
交個朋友吧,說不定往後就是一家人了。(一家公司的人)
別怕威脅到本身的地位!勇於和比本身牛的人打交道!
最終的結果是咱們招到了兩位很是優秀的前端工程師,一位有很強的產品思惟,他能發現不少的細節以及如何將一個前端工程作成產品;另外一位基礎紮實,經驗豐富,對前端工程化也比較瞭解。
不少人都能體會到面試後拿不到offer的失望,而我體會到的倒是另外一種失望:你發出的offer或面試邀請被拒絕了。
差很少就是你鍾愛的女孩給你發好人卡的感受。
咱們團隊人數很少,所以會更像一個family,會更注重每一個人的成長和培養。找到一個合適的對象真的很可貴,因此咱們也很慎重。
找對了人,事半功倍。相信每一個創業公司都能明白這個道理。
週四分享會的小遊戲競賽,每次都是一輪血戰。
白水寨遊覽,玩到衣服都溼透了。
轟趴作遊戲~
但願你們都能找到本身理想的創業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