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杉講透孫子兵法

相信不少人和我同樣,對《論語》、《大學》、《孫子兵法》等等這類傳統文化是挺感興趣的,問題在於這類古文,每每本身讀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昏昏欲睡,讀完以後呢,似有似無,好像學到了,又好像啥也沒學到,長此以往,聽之任之。其實,好好讀一讀學一學先賢的文章思想,仍是頗有益處的。學習

這本書是後來在知乎上從一個答主的回答中無心看見的,在網上看了一些非常喜歡,因而一發不可收拾。如今打算把做者的一系列講透都慢慢讀完(目前在看《華杉講透論語》),這本書看完了,在這裏作個筆記,方便本身複習查閱。百度

推薦指數:★★★★★工作

首先說說做者華杉,你們能夠自行百度,挺厲害的一我的或者說企業家,這本書的優勢在於:知乎

一、做者結合了古今中外的戰爭案例以及自身的體悟給出了不少切實中肯的道理,深刻淺出,由淺而深。註解

二、參考古今:這本書參考了曹操、杜牧、陳皞、郭化若(黃埔軍校畢業,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等十一家的註解而成。說實話,不讀這本書還真不知道杜牧有註解過《孫子兵法》,就知道他是個詩人(囧)。文章

下面就是一些我的以爲有所增益的語句了,這裏只是摘選一下,建議仍是找到本書從頭至尾好好看一看。

第一章 計篇第一

一、開篇明義,首先這個「計」,是計算的計,不是詭計的計。計算什麼?五事(道天地將法)七計(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衆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其實也就是勝算。這裏諸葛亮成了反面教材。

  文摘:

    諸葛亮的計,偏偏是奇謀巧計的計,不是「五事七計」的計。用孫子的「五事七計」去衡量,諸葛亮就不及格了。道、天、地、將、法,他哪一條swot分析能賽過魏國?但他爲了一個夢想,一個情結,興師動衆,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勞民傷財,屍橫遍野。他要作的事,是惟有冒險,以僥倖才能成功的事,偏他又是天下第一謹慎之人,不打無把握之仗,一看不行就撤兵。那當初又何須發兵呢?
因此諸葛亮之計,計得糊塗。
    那爲何在民間諸葛亮那麼有名,人人喜好呢?由於有故事。奇謀巧計,就有精彩的故事,人民羣衆喜聞樂見、津津樂道。
而真正的戰略,真正的勝戰,看上去每每平淡無奇,是沒有故事的。
    《孫子兵法》也專文強調了這一點,所謂「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就是看似平淡無奇,沒故事,這也是咱們學習《孫子兵法》,重點要學的,於外行看上去,一點熱鬧也沒有的地方,看到內行的大門道,學到內行的真本事。

二、將者,智信仁勇嚴。

  摘選:

  作領導的,不要只關注事,要關注人。不要事情辦好了就萬事大吉了,要對在辦這事的過程當中,你手下每一個人發揮了什麼做用都很是清楚,並能做出獎懲,你的事才能越辦越好。

三、兵者,詭道也。

  1)不能等待,有巨大的性格缺陷。安史之亂,哥舒翰守潼關。

  2)一戰而定,是真英雄。李牧擊匈奴。

  3)曾國藩專門說過領導者要獨立承擔決策責任的問題。由於成敗無定,不光是定計的問題。白爬山之圍、官渡之戰、削藩(六國之亂、靖難之役、平三藩)。

  4)戒貪、戒急、戒忿。

  5)趨利和避害,至少應該是至關的。見小利而忘害。

    文摘:

      咱們常常看到人,去作一些利益極小,而隱患極大的事情。爲何呢?由於那利立刻能夠獲得。而那害,那明明白白的害,他卻不可救藥地認爲「不必定」。

      不貪心,就不會上當。全部的騙局,都是從「貪」字入手。這騙局,可不是別人來騙你說工地上挖到寶,是你本身會騙本身。

      人哪,只要一看到利,就會開足馬力拼命騙本身:拿吧!沒事的!不要讓你的慾望來左右你對利害的判斷。

  6)真正重要的工做就兩項:一是準備,二是等待。

  7)不能勝利就要能等待。呂蒙取關羽、關羽大意失荊州。

    文摘:

      劉備之敗,實敗於關羽。荊州一失,就決定了劉備在統一天下的競爭中已經出局。由於荊州纔是他逐鹿中原的門票。以後諸葛亮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在蜀北漢中那「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萬山叢中,他哪裏殺得出來?運糧還得靠木牛流馬的神話。

      至於關羽之死直接致使張飛、劉備的相繼死去,三兄弟時代結束,也是使人扼腕。

      關羽是典型的百戰百勝,一敗而亡。《孫子兵法》說,真正的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由於善戰者不打那麼多仗,只打容易的仗,不打跌宕起伏的仗,沒有那麼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故事都是講給老百姓聽的,關羽則偏偏和孫子的勝將標準相反,他威名赫赫,在民間是集道德、智慧、武功於一身的千古第一人,而在專業人士看來,關羽實誤國之臣也。

  8)本謀和初心。

    文摘:

      因此佛經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本謀和初心,是咱們天天、每事,要對照檢核的,要拒絕衝動,拒絕誘惑,排除干擾,堅持本謀,不忘初心。

 第二章 做戰第二

  一、拙速。準備要慢,動手要快。

  文摘:

    「拙速」,曾國藩把它體會爲「不疾而速」。從戰略來講,從人生道路來講,老老實實作事,踏踏實實積累,天天進步一點點,二十年你就超過全部人。功夫都在平時,都在基本面。

  二、先避害,後趨利。三家分晉。

  文摘:

    李嘉誠說,作任何事情先考慮失敗。

    經營和打仗同樣,是九死一輩子的事情。其實比打仗的勝算還低十倍。由於打仗就是兩方打,不是你勝就是我勝,經營是你不知道跟誰在打。任何事情均可能發生,咱們不要一臉無辜:「怎麼會這樣?」不能「成功了都是本身偉大,失敗了那是環境變化」。環境原本沒義務等我,先能避害,而後纔可趨利。由於利今天沒有,明天還能夠再圖。而害卻可能讓我輸掉老本,完全出局。因此避害比趨利重要得多。

    爲何咱們的趨利意識老是百倍於避害意識呢?主要是由於僥倖心理,賭一把。有人說,大不了從新來過!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史玉柱的命,出局了就無法重來了,由於那牌局裏的人都不白給,你手裏沒牌了,拿什麼入局?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