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計算機系統,對我來講是部大塊頭。說實話,我沒有從頭至尾完完整整的所有看完,而是選擇性的看了一些我自認爲重要的或感興趣的章節,也從中獲益良多,看清楚了計算機系統的一些本質東西或原理性的內容,這對每一個想要深刻學習編程的程序員來講都是相當重要的。只有很好的理解了系統究竟是如何運行咱們代碼的,咱們才能針對系統的特色寫出高質量、高效率的代碼來。這本書我之後還須要多研究幾遍,今天就先總結下書中我已學到的幾點知識。程序員
編寫高效的程序須要下面幾類活動:算法
讓編譯器展開循環
說到程序優化,不少人都會提到循環展開技術。如今編譯器能夠很容易地執行循環展開,只要優化級別設置的足夠高,許多編譯器都能例行公事的作到這一點。用命令行選項「-funroll-loops」調用gcc,會執行循環展開。
編程
性能提升技術:數組
說到性能提升,可能有人會有一些說法:服務器
(1)不要過早優化,優化是萬惡之源;
(2)花費不少時間所做的優化可能效果不明顯,不值得;
(3)如今內存、CPU價格都這麼低了,性能的優化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網絡
其實個人見解是:咱們也許沒必要特意把之前寫過的程序拿出來優化下,花費N多時間只爲提高那麼幾秒或幾分鐘的時間。可是,咱們在重構別人的代碼或本身最初開始構思代碼時,就須要知道這些性能提升技術,一開始就遵照這些基本原則來寫代碼,寫出的代碼也就不須要讓別人來重構以提升性能了。另外,有的很簡單的技術,好比說將與循環無關的複雜計算或大內存操做的代碼放到循環外,對於整個性能的提升真的是較明顯的。
數據結構
如何使用代碼剖析程序(code profiler,即性能分析工具)來調優代碼?
程序剖析(profiling)其實就是在運行程序的一個版本中插入了工具代碼,以肯定程序的各個部分須要多少時間。
Unix系統提供了一個profiling叫GPROF
,這個程序產生兩類信息:多線程
首先,它肯定程序中每一個函數花費了多少CPU時間。
其次,它計算每一個函數被調用的次數,以執行調用的函數來分類。還有每一個函數被哪些函數調用,自身又調用了哪些函數。併發
使用GPROF進行剖析須要3個步驟,好比源程序爲prog.c。
1)編譯: gcc -O1 -pg prog.c -o prog
(只要加上-pg參數便可)
2)運行:./prog
會生成一個gmon.out文件供 gprof分析程序時候使用(運行比平時慢些)。
3)剖析:gprof prog
分析gmon.out中的數據,並顯示出來。
剖析報告的第一部分列出了執行各個函數花費的時間,按照降序排列。
剖析報告的第二部分是函數的調用歷史。具體例子可參考網上資料。數據結構和算法
GPROF有些屬性值得注意:
靜態連接和動態連接一個很重要的區別是:動態連接時沒有任何動態連接庫的代碼和數據節真正的被拷貝到可執行文件中,反之,連接器只需拷貝一些重定位和符號表信息,便可使得運行時能夠解析對動態連接庫中代碼和數據的引用。
存儲器映射
指的是將磁盤上的空間映射爲虛擬存儲器區域。Unix進程可使用mmap函數來建立新的虛擬存儲器區域,並將對象映射到這些區域中,這屬於低級的分配方式。
通常C程序會使用malloc和free來動態分配存儲器區域,這是利用堆的方式。
形成堆利用率很低的主要緣由是碎片,當雖然有未使用的存儲器但不能用來知足分配請求時,就會發生這種現象。
有兩種形式的碎片:內部碎片和外部碎片。二者的區別以下:
現代OS提供了三種方法實現併發編程:
(1)基於進程的併發服務器
構造併發最簡單的就是使用進程,像fork函數。例如,一個併發服務器,在父進程中接受客戶端鏈接請求,而後建立一個新的子進程來爲每一個新客戶端提供服務。爲了瞭解這是如何工做的,假設咱們有兩個客戶端和一個服務器,服務器正在監聽一個監聽描述符(好比描述符3)上的鏈接請求。下面顯示了服務器是如何接受這兩個客戶端的請求的。
關於進程的優劣,對於在父、子進程間共享狀態信息,進程有一個很是清晰的模型:共享文件表,可是不共享用戶地址空間。進程有獨立的地址控件愛你既是優勢又是缺點。因爲獨立的地址空間,因此進程不會覆蓋另外一個進程的虛擬存儲器。可是另外一方面進程間通訊就比較麻煩,至少開銷很高。
(2)基於I/O多路複用的併發編程
好比一個服務器,它有兩個I/O事件:1)網絡客戶端發起鏈接請求,2)用戶在鍵盤上鍵入命令行。咱們先等待那個事件呢?沒有那個選擇是理想的。若是accept中等待鏈接,那麼沒法響應輸入命令。若是在read中等待一個輸入命令,咱們就不能響應任何鏈接請求(這個前提是一個進程)。
針對這種困境的一個解決辦法就是I/O多路複用技術。基本思想是:使用select函數,要求內核掛起進程,只有在一個或者多個I/O事件發生後,纔將控制返給應用程序。
I/O多路複用的優劣:因爲I/O多路複用是在單一進程的上下文中的,所以每一個邏輯流程都能訪問該進程的所有地址空間,因此開銷比多進程低得多;缺點是編程複雜度高。
(3)基於線程的併發編程
每一個線程都有本身的線程上下文,包括一個線程ID、棧、棧指針、程序計數器、通用目的寄存器和條件碼。全部的運行在一個進程裏的線程共享該進程的整個虛擬地址空間。因爲線程運行在單一進程中,所以共享這個進程虛擬地址空間的整個內容,包括它的代碼、數據、堆、共享庫和打開的文件。因此我認爲不存在線程間通訊,線程間只有鎖的概念。
線程執行的模型。線程和進程的執行模型有些類似。每一個進程的生明週期都是一個線程,咱們稱之爲主線程。可是你們要有意識:線程是對等的,主線程跟其餘線程的區別就是它先執行。
通常來講,線程的代碼和本地數據被封裝在一個線程例程中(就是一個函數)。該函數一般只有一個指針參數和一個指針返回值。
在Unix中線程能夠是joinable(可結合)或者detached(分離)的。joinable能夠被其餘線程殺死,detached線程不能被殺死,它的存儲器資源有系統自動釋放。
線程存儲器模型,每一個線程都有它本身的獨立的線程上下文,包括線程ID、棧、棧指針、程序計數器、條件碼和通用目的寄存器。每一個線程和其餘線程共享剩下的部分,包括整個用戶虛擬地址空間,它是由代碼段、數據段、堆以及全部的共享庫代碼和數據區域組成。不一樣線程的棧是對其餘線程不設防的,也就是說:若是一個線程以某種方式獲得一個指向其餘線程的指針,那麼它能夠讀取這個線程棧的任何部分。
什麼樣的變量多線程能夠共享,什麼樣的不能夠共享?
有三種變量:全局變量、本地自動變量(局部變量)和本地靜態變量,其中本地自動變量每一個線程的本地棧中都存有一份,不共享。而全局變量和靜態變量能夠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