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選這個專業,只是爲了好玩。html
我記得第一次接觸計算機是在小學的時候,家裏買了第一臺計算機。有一次搬機箱,不當心摔了一下,機箱撞在地上,當時大腦一片空白,爸媽也不在家。懷着忐忑的心情,我裝好以後按下了開機鍵。而後系統正常啓動,沒什麼異常,我才放下心來。以後過了一段時間,我偷偷把機箱拆開,才發現想象中滿滿的機箱,空蕩蕩的,跟我想的有點不同,感受有點神奇。以後慢慢開始本身拆電腦清灰,重裝系統。感受計算機是一個挺有意思的東西。算法
填志願的時候就寫了計算機類的專業。shell
上大學以後,本身開始學一些東西,我記得剛開始的時候看的第一本書是《C語言入門經典》,以後慢慢又看了《第一行代碼》,《Java核心技術》等等,瞭解了C、Java、Python的基本用法,也加入了學校的技術團隊,瞭解了一些Android開發的知識,順便參加了一些比賽。框架
從上大學到如今到底寫了多少代碼我也不記得了,可是我記得,我作過的最複雜的一個軟件項目是一個Android App。是一個面向野外石油勘探人員的手機應用。要求實現登錄並保持在線狀態,在手機上接收勘探任務,要求可以在地圖上繪製出勘探路線,附近的人等等,而且要支持實時聊天,實時定位,實時任務下達,實時報警。大概就這些功能。當時只有我一我的寫Android客戶端。因此一些框架設計是參考的網上的代碼,還有一些太具體的業務邏輯就和其餘人梳理一下思路,本身想辦法實現。大概寫了三個月,寫完了第一個版本。學習
可是回想起來個人大學生活,不過也就是像普通大學生同樣庸庸碌碌而已。就像博客博客E[1]的做者所說,總的來講,就是我已經習慣了中庸。 (注:中庸並非平庸,若是平庸是各方面都60的話,中庸是各方面都80)。 對於絕大多數大學生來講,都是這樣一種狀態吧,辯證看待,就像溫水煮青蛙同樣,不是慢慢墮落,就是保持這樣一種狀態少有轉機,無功無過。讀了幾篇大神們寫的博客,取得成功,無一不是有很強的執行力,而且善於反思,就像博客B[2]中所說,當你作到的愈來愈多的時候,你就會愈來愈自信,你的層次會提升的。相信我,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很大,緣由在於自我控制力有差距。不斷總結,不斷改進,才能不斷前進。.net
在知乎上有一個很火的問題,爲何咱們「聽過不少道理,依然過很差這一輩子」?,裏面不少人都強調了,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可是我以爲,人的一輩子首先要認識本身,而後纔是規劃本身的人生。不論是文章K[3],仍是文章L[4]中,從大佬的成長經從來看,每一個人剛開始都有一段迷茫的時間,從小到大每一個人都聽了一個又一個的道理,糊里糊塗的走過了二十年直到本身大學即將畢業,或者是大學畢業過了幾年,纔在一次又一次的迷茫和挫折中慢慢認清了本身,開始了本身真正的人生。設計
對於我來講,我並非一個善於表達的人,在不少人面前說話會緊張,和陌生人說話會很差意思,可是我能夠長時間集中精力在一件事情上,直到把事情作完,而且會感受時間過的很快,所以我會把大塊的時間留出來集中解決一個問題。在大學接下來的時間裏我爭取可以保研,以後繼續學習,不斷提升本身的技術能力,找工做的事情日後放,就像博客K[3]中所說錢和職位只是能力的附屬品,不要讓其喧賓奪主。,錢和職位只是對我的能力的體現,不如多花時間想一想怎麼作好當前的事情,提高本身的實力。code
軟件工程屬於計算機類的專業,在過去的兩年半的時間裏,它帶給了我我不少新奇有趣的東西,不管是剛開始的一個hello world
, 仍是可以成功寫出一款可用的App,都給我帶來了不少興奮的瞬間,讓我可以在這條路上繼續堅持下來。可是和其餘人相比,我以爲我也就是一個妥妥的吃瓜羣衆。在和其餘人的對比中愈來愈以爲本身懂得太少。htm
從步入大學的校園到如今,我懂的東西只是老師課堂上講過的一些知識,有不少甚至在考完試以後就已經還給老師了。對比老師上課講述內容和國外的一些課程的內容,我發現其實你們講內容都差很少,可是國外的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能力要比我來講強不少,我以爲其中最主要的緣由就是我缺乏了實踐的部分。沒有大量的實踐,上課講過的知識,最多就是停留在紙面上,而且很快就會忘記。課堂上的內容只是專業中很小的一部分,不少時候老師只是帶咱們入門,幫助咱們走過剛開始的那一段學習曲線中比較陡峭的部分,要想學的更多,還要咱們本身不斷去實踐。blog
對於一名合格的大學生,我以爲我還須要提升本身的自學能力和大量的實踐過程。在博客I[5]中,做者列舉除了本身從大學到如今的八份工做,總結一下就會發現,在每一項工做中都是在實踐中不斷的學習,不斷實踐,纔有了技術上的不斷提高。一樣對於一名大學生來講,也須要將課堂上的知識在大量的代碼中融會貫通,培養學習和實踐的能力。
對我來講印象最深的一門課是Andrew Ng的Machine Learning,這是我第一門完整的完成全部課堂內容和課後做業的在線課程。這門課程聽的很舒服,雖然是英文的課程,可是可以很流暢地跟下來。課程中涉及到的算法等都會一步一步推導出來,而且詳細的解釋爲何要這麼作,語言簡潔,沒有半點廢話。而且課後做業也很是良心。每次做業都會給出指導,要完成什麼任務,如何完成都會寫出來,可以很好的複習課堂上的內容。而且能夠隨時提交做業,自動給出成績。
從剛上大學開始,我就在想,和培訓班出來的學生比較,咱們有什麼區別。看了E[1]做者的觀點,感觸很深。大學和培訓班相比較,前者被人詬病的的大多數集中在開設不少基礎課程,即便學的再好,畢業以後也找不到工做,而培訓班出來的學生雖然是通過了幾個月的培訓,可是也能上手寫代碼。可是仔細對比就會發現,二者的培養目的是徹底不同的。培訓班只是在最短的時間裏告訴你怎麼去作,並無告訴爲何要這麼作,更別說計算機行業的基本素養,這樣培養出來的的學生自己就具備侷限性,不多有人可以跳出本身的侷限性去想問題。打好計算機基礎對於長遠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就像E[1]中做者說到勿在浮沙築高臺!!,對於科班的學生來講,我以爲除了計算機基礎知識外還要培養本身必定的實踐能力,不然只是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
鄒欣老師在N[6]中比較了現實中常見的幾種師生關係,好比說餐館/食客、老闆/僱員、保姆/幼兒、哥們/哥們等等,而且提出了理想中的師生關係應當是像健身教練/健身學院那種,學員可以主動加入到學習的過程當中,不斷總結和反思,同時教練可以對學員的學習嚴格要求,對學習效果及時給出反饋,而且可以鼓勵學員繼續學習下去。
創建良好的師生關係須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須要兩方面的配合。然而現實生活中,以上的幾種師生關係都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各類不一樣的師生關係都佔有必定的比例,理想中的師生關係並不佔大多數。我以爲從老師的角度來看,應該保證學生在願意學的時候可以像教練同樣給出指導、反饋和激勵。對於那些沒有那麼大的學習慾望的學生並無什麼有效的辦法,也只能盡力而爲。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通過了高三高強度的學習以後,進入了大學應該儘快培養本身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和老師培養良性的師生關係,多和老師交流想法,向老師詢問建議,幫助本身更好的學習。
對我本身來講,進入大學以後,沒有了高中那種嚴格的要求,自己又很反感那種學習狀態,同時在大學多元的評價環境中迷茫了很長時間。剛進入大學的時候還保持着高中的那種學習習慣,通過一段時間慢慢找到了本身的學習和生活節奏,開始可以平衡生活和學習。對於所學的課程,已經不像高中那樣上完課就只會作不少的題目來鞏固,而是可以去主動找一些參考書來看,開闊本身的視野。與老師的交流也不只僅侷限在課堂上的內容上。我以爲這也許也是一種進步吧。
[1]https://www.cnblogs.com/geniusalex/p/4928713.html
[2]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006425/discussion/22803961/
[3]http://blog.csdn.net/haoel/article/details/1688104
[4]http://coolshell.cn/articles/4561.html
[5]https://www.cnblogs.com/unruledboy/p/DevCareer.html
[6]http://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05/16/2048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