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連載:如何利用開源軟件賺錢(二)

譯文連載列表(你們可按順序選讀):  linux

 原文電子書下載微信

(一)做者簡介及前言工具

                                    

第1章 開源商業模式簡介

     之前,我認爲從開源軟件平臺得到收入的方式是顯而易見的。但事實並不是如此,儘管開源軟件的成功是無與倫比的,而且在全球軟件行業佔據了主導地位,但仍然有太多的創業公司重複之前的創業公司一樣的錯誤。並且仍然有太多的大型公司根本不瞭解參與意味着什麼,更不用說領導一個開源社區。大數據

截至2017年初,自從「開源軟件」一詞被用來替代「自由軟件」以來,已通過了大約19年了。從那時候開始,計算機領域的每個創新都由開源平臺所主導。從操做系統,虛擬化和容器到大數據,雲管理和移動計算,創新很容易在開源平臺上產生。開源生態系統在許多方面的支配做用不斷凸顯,以至於幾乎整個世界經濟都離不開開源軟件。我不敢想象若是開源軟件忽然不可用(好比金融危機或者大規模社會動盪),全球經濟會發生什麼。spa

       儘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是開源的世界仍缺失一些東西:成功的開源公司。咱們如今正處於相似「雙城記」的故事之中: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過去十年來最「成功」開源創業公司都是被大型企業收購的公司。這些公司雖然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用戶和開發者,但在收入方面卻難覺得繼。有一些大型開源軟件供應商的高管們公開表示,以「純粹的」開源方式來開展業務賺錢是不可能的。操作系統

1.VC投資者想要什麼

      目前,許多公司已經採用了這樣一種商業模式:本身建立底層開源平臺,而後銷售與底層開源平臺集成的專有軟件。在這種狀況下,平臺是免費的或「自由」的,而實際銷售的產品是專有的。這個模式被稱之爲「開放內核」模式(OpenCore)(下文會詳述),而且這也是大多數VC投資的公司採起的模式。 .net

事實上,目前只有一家公司經過只銷售開源軟件得到了商業上的成功:紅帽公司。但這就是故事的結尾嗎?真的就如這句話所說「沒有人能夠創造另外一個成功的純開源軟件商業模式」?我不認爲如此。首先,開放內核模式還從未有過成功的產品。公司採起這個模式的緣由是他們認爲這樣作能夠提升利潤並更快地實現盈利。然而,這種模式的價值主要在於平臺自己,將平臺視爲無價值的商品,並同時嘗試在平臺之上構建專有軟件,最終藉此削弱買方市場並獲取利潤。然而,這種作法將會致使「削弱開源平臺以實現更多專有軟件銷售」和「使開放源代碼平臺足夠好以讓更多用戶採用」兩種想法的不斷衝突。開放源代碼

       在現代數據中心中,尚未用這種方式取得廣泛應用的專有軟件,也就是說這種模式尚未特別成功的先例,VMware多是個例外,VMware的ESX虛擬機管理程序使用了一個簡裝版的Linux。即便如此,ESX的Linux基礎也只是VMware構建的總體平臺的一小部分。由此看來,這個惟一使用開源組件的成功的產品具備以下特色:專有部分組成平臺,而開源部分僅是商品的一部分,且開源部分主要是爲了方便開發人員可以快速創造出新產品。翻譯

2.轉變商業模式

      然而,純粹的開源系統在世界各地的多個行業中不斷髮展。成功的開源平臺愈來愈多,他們是如何賺錢的呢?廠商都聲稱本身沒法用純粹的開源方式創建成功的企業,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問題不在於軟件供應商不能經過銷售開源產品賺錢,而是問題自己錯了。blog

      一方面,軟件如今已再也不只能由軟件廠商們開發了。顧問,系統集成商,內部開發人員,雲託管提供商和許多其餘建立,購買,銷售和使用開源產品的人員一樣能夠開發軟件。不是銷售開源軟件不賺錢的問題,而是商業模式已經轉變了。而在舊的專有世界中,較大比例的資金都流向了軟件廠商,如今資金已經在更普遍的公司和行業中流動;許多人經過使用或者開發開源軟件來獲取報酬,但愈來愈多的人自己不爲軟件廠商工做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目前的投資模式對開源商業模式持懷疑態度。絕大多數風險投資家,特別是硅谷的風險投資家,都很是厭惡風險,不肯意接觸開源產品。他們認爲,開源產品不會帶來大的投資回報。爲了保證公司發展所需的資金,投資者常常要求創業公司增長專有部分比例,並以此爲工具來增長收入和利潤。

      這兩個因素- 收入的分散和投資者對風險的厭惡 - 相結合,給人一種錯覺,進而致使純粹的開源軟件廠商難以得到投資。

3.服務和支持模式

      至關多的公司提供關於開源技術的服務和支持,做爲產品的補充或做爲主要的收入來源。可是,我在這本書中不在這個模式上花費過多筆墨有如下幾個緣由:

難以擴大

我想將主題限於雄心勃勃的商業模式,最終可能成長爲全球規模的企業。服務和支持模式並不必定不能作大,可是它的作大太困難。若是你有錢燒,這種模式或許可行。若是你沒錢燒,那確定是不可能作大的。

投資者不喜歡這種模式

除了上條提到的緣由,鑑於我與VC社區又愛又恨的關係,我瞭解到他們並不想投資服務和支持模式的公司。投資者但願公司可以給予他們巨大的投資回報,並且創建一個服務型公司是長期的過程,最起碼比創建一個軟件產品長,投資者一般都是短時間逐利者。

夫妻店(規模很小)

      若是你想與很少的幾我的一塊兒開始一個可行的事業,而且你想在得到利潤以前留一些退出後路,支持和服務商業模式絕對適合你,特別是若是你的團隊有一些不常見的受歡迎的技能時。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你須要認真考慮如何在這個模式上成長,或者這是不是一個好主意。除非,你只是使用你售賣服務的現金流來資助產品開發,這種策略是創業公司在初次融資前常用的。

4.小結

      的確,也有不少公司僅使用這個商業模式賺錢。可是由於多種緣由,我對這些公司並不感興趣。本書的重點是產品。具體來講,是能夠利用其獲利的開源產品,雖然有些人仍對此存疑。有些人仍認爲服務和支持模式是用開源軟件賺錢的的惟一途徑,而這本書就是針對這一觀點的反駁的積極嘗試。

      純開源產品有將來嗎?若是正如他們所言,你該如何從中獲利呢?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將會調研許多開源商業模式,其中有好有壞。我還將介紹從開源項目中將軟件產品化過程當中的一些細節。這個過程比你想象的既簡單又複雜。最後,我將討論軟件供應鏈在開源中的做用,以及企業如何管理和影響供應鏈,以使其更有利於他們的產品和業務。 

最近剛剛在開源中國開始寫,後續一些文章都會發到這裏,主要幾個方向:開源軟件法律風險、許可證合規、商業模式、協做模式。還會翻譯一些國外著做,本着短小精悍的原則,少食多餐,但願你們喜歡,也歡迎不吝拍磚。感謝支持

個人郵箱:me@dongzhenwei.com

微信:DavidTung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