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VS騰訊雲 誰纔是中國將來的雲計算之王?

阿里雲早在 2009 年就已經開始佈局雲計算領域,具備先發優點。據統計,40% 的中國 500 強企業、近一半中國上市公司、80% 中國科技類公司是阿里雲的客戶。而騰訊雲基於騰訊自身在遊戲、視頻、社交、出行等業務的強勢地位,一路奮起直追,市場份額佔比不斷擴大。本文將從戰略佈局、市場份額、營業收入、技術能力、產品性價比這五個方面進行全方位對比。html

戰略佈局:阿里雲早於騰訊雲數據庫

從遊戲、資訊、影音娛樂、互聯網廣告到交通出行、旅遊住宿、美食外賣、移動支付甚至金融保險等等……在幾乎每個互聯網能夠觸及到的行業,阿里和騰訊都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雲計算市場也不例外。微信

阿里巴巴擁有較強電商行業 DNA,阿里雲最初圍繞電商行業進行業務的嘗試與建設,此後橫向拓展多個行業,並逐步拓展至海外市場。據統計,40% 的中國 500 強企業、近一半中國上市公司、80% 中國科技類公司是阿里雲的客戶。網絡

騰訊雲晚於阿里雲進入市場,在遊戲、社交、視頻等領域佈局較多,區別於阿里雲的打法,騰訊雲選擇在差別領域創建護城河,進而深挖垂直賽道用戶。架構

圖表1:阿里雲與騰訊雲發展歷程對比

阿里雲的定位是中小企業的賦能者。所以阿里雲發力的重點是商業社會和物聯網世界的基礎設備,但願雲服務能夠惠及全球的中小企業和政府部門。另外,出於對雲服務應用前景的思考,阿里雲聚焦於新零售、新金融和數字政府三個戰略性行業。佈局

騰訊雲的定位是產業間的連接器。騰訊雲基於 QQ、微信、騰訊遊戲等海量業務的技術錘鍊,從基礎架構到精細化運營,從平臺實力到生態能力建設,騰訊雲將之整合並面向市場,使之可以爲企業和創業者提供集雲計算、雲數據、雲運營於一體的雲端服務體驗。馬化騰在公開場合曾提到:「騰訊多年來一直專一於作鏈接,咱們但願可以鏈接人與人、人與物以及人與服務,在雲時代它分別對應着人聯網、物聯網和智聯網。」性能

從「兩朵雲」的戰略佈局來看,阿里雲的自主研發模式與 To B 業務進程領先於騰訊雲。騰訊雲業務起源於公司內部需求,2013 年走向市場後多以C端用戶爲主,對企業、政府涉足較晚,但騰訊基於自身的生態體系,初期能爲騰訊雲帶來大量客戶。並且在 2018 年 10 月,騰訊對其組織架構進行大調整,新成立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CSIG)。經過 CSIG 新事業羣打通B端服務,新的事業羣聯合更多的行業解決方案,進一步擁抱產業互聯網,實現雲業務的趕超。大數據

圖表2:阿里雲與騰訊雲特色分析

從全球基礎設施佈局來看,阿里雲和騰訊雲對於進軍國際市場,擴張海外雲業務均抱有極大的熱情,兩者旗鼓至關。目前阿里雲在全球 19 個地理區域內運營着 56 個可用區;騰訊雲已開放 25 個地理區域,運營 53 個可用區。阿里雲

圖表3:阿里雲與騰訊雲數據中心網絡圖對比(單位:個)

市場份額:阿里雲獨佔鰲頭雲計算

國際數據公司(IDC)歷年發佈的報告顯示,從 IaaS 市場份額來看,2019 年一季度阿里雲市場份額達到 43.2%,穩居中國市場第一,並大幅甩開國內競爭對手。IDC 的中國公有云市場數據報告從 2015 年統計至今,3 年來阿里雲一直位居中國市場第一。可是騰訊雲的發展勢頭不容小覷,據 IDC 統計,2015 年的前十名的雲服務商中,並無騰訊雲的身影。這幾年騰訊雲一路趕超,2019 年一季度市場份額佔比 12.2%,發展速度驚人。

圖表4:2017-2019Q1 中國公有云 IaaS 廠商市場份額(單位:%)

過去一年,阿里雲將中國市場領先優點擴展至海外市場。目前,阿里雲在亞太擁有規模最大的雲計算基礎設施,設立了新加坡、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印度、日本等地域節點。據 Gartner 發佈的 2018 年全球 IT 服務市場報告顯示,在雲計算基礎設施領域,阿里雲在亞太區域市場排名第一,2018 年市場份額爲 19.6%,超過亞馬遜 AWS (11.0%)和微軟 Azure (8.0%)的總和。不只是 2018 年,2017 年阿里雲在亞太區域市場份額爲 14.9%,AWS 爲 11.2%,Azure 爲 7%。也就是說,在整個亞太地區,阿里雲已經兩年排名第一。

而騰訊雲以 5.4% 的份額在 2018 年首次超越 Google 的 4.3%,位列第四。從雲計算基礎設施來看,騰訊雲依然落後於阿里雲。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騰訊雲 2018 年在 IaaS (基礎設施即服務)及 IUS (基礎設施公用事業服務)領域的增速達到 128%,總體市場份額從 2017 年的全球 18 位上升到 2018 年的全球第 6 位,增速全球第一。

圖表5:2018 年亞太區域雲計算基礎設施市場份額(單位:%)

營業收入:阿里雲一騎絕塵

據阿里巴巴集團歷年披露的財報顯示,阿里雲營業收入從 2015 財年的 12.71 億元飆升至 2019 財年的 247.02 億元,四年增加了 20 倍,年複合增加率達 110%。2019 財年淨利潤 802.3 億元,同比增加 30.6%。

圖表6:2015-2019 財年阿里雲營業收入及增速(單位:億元,%)

注:阿里巴巴的財年是從 4 月 1 日至次年 3 月 31 日,如 2019 財年是指 2018 年 4 月 1 日至 2019 年 3 月 31 日。

2018 年騰訊雲營業收入 91 億元,2017 年和 2018 年增速分別達到 195% 和 385%,營收快速增加。可是與 2019 年第一季度相同,在 2019 年第二季度的財報中,騰訊雲的營收和增速再次被「雪藏」。騰訊在財報中依然單列「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該項收入爲 228.88 億元,同比增加 37%。騰訊在財報中表示,該項增加主要受商業支付及雲服務的收入增加推進。其中雲業務的收入維持穩健的同比增加,主要由於銷售團隊、產品類型的擴大及產品提高,使付費客戶羣有所增加。

圖表7:2016-2018 年騰訊雲營業收入及增速(單位:億元,%)

綜合來看,阿里雲和騰訊雲的營業收入多年來一直保持高速增加態勢,可是最新的財報顯示,二者的營收差距仍然較大,阿里雲一騎絕塵以壓倒性的 247 億營收佔據着絕對的優點。

技術能力:騰訊雲略顯吃力

雲服務是資產與技術並重的行業,尤爲是技術方面,對於用戶來講功能穩定強大的使用體驗纔是最關鍵的。接下來本文從彈性計算、數據庫、存儲、人工智能(大數據)、CDN 業務、域名服務這 6 個雲服務商的基本能力對阿里雲和騰訊雲兩家進行對比。綜合來看,阿里雲穩定性較好且人工智能技術較強,騰訊雲場景化能力較強,可是在技術研發方面略顯吃力,詳情見下表。

圖表8:阿里雲和騰訊雲技術能力對比(一)

圖表9:阿里雲和騰訊雲技術能力對比(二)

雲主機性價比:騰訊雲略高於阿里雲

CloudBest 選用阿里雲和騰訊雲在北京的 1 核 1G 雲主機進行測評,結果發現騰訊雲 1 核 1G 雲主機的性價比高於阿里雲。騰訊雲 1 核 1G 雲主機性價比 8214.15,阿里雲 1 核 1G 雲主機性價比 2692.5。

圖表 10:阿里雲與騰訊的雲主機性價比(單位:元/時)

注:測評時間範圍是從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5 月,其中性價比=性能得分/單價。

前瞻觀點:阿里雲是中國的「雲計算之王」

阿里雲在 2009 年就開始佈局雲計算領域,具備先發優點,市場份額和營業收入均大大高於騰訊雲。此外,阿里雲的自主研發模式與 To B 業務進程也領先於騰訊雲。可是騰訊自身在遊戲、視頻、社交、出行等業務是市場的領頭羊,擁有強勢地位,從而騰訊雲在這些領域的行業解決方案擁有較強競爭力。

高盛的研究報告指出,2019 年雲計算的市場滲透率將首次突破 10%,達到 11.3%。研究代表,一旦一項技術的滲透率超過 10%,將會進入加速增加階段。毫無疑問,雲服務這個增量市場即將進入更高速的增加階段,也會迎來更多的變數。

綜上,當前阿里雲是中國的「雲計算之王」,可是騰訊雲奮起直追的效率驚人,不容小覷。將來雲計算行業仍然存在較多變數,「兩朵雲」的宿命之戰值得期待。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