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查詢優化

背景

搜索推薦中須要結合用戶的偏好特徵對商品進行重排序,一個商品須要召回8個特徵。理論上商品越多,rt越長。現有200個商品須要批量計算。redis

優化過程:

第一階段:

剛開始按正向邏輯編寫完代碼,整個rt在800ms左右,平均到每一個商品是4ms左右。對於通常的業務場景,這個rt算比較正常的,但還有優化空間

第二階段:

使用arthas查看  每次查詢特徵都是redis,1ms不到。那就用多線程併發請求看看。理論上  4核的cpu,開4個線程,能夠提高到150ms。然而在實測過程當中,發現rt變長了達到了7000ms,進程直接卡死。
總結一下有兩個緣由:
1.forkJoin確實是並行在走,但對於每一個商品的特徵總長度有123個,200個就是246800個。join的過程反而會成爲瓶頸
2.redis的server是單線程的nio,多線程查詢不會帶來實質上的性能優化

第三階段:

特徵時間比較亂,有的是k-v結構,有的是hash結構。k-v結構的可使用mget一次獲取多個key,能夠減小很大一部分消耗

通過優化,rt在300ms左右

第四階段:

接下來優化hash結構的redis數據,這部分沒法批量獲取,但屢次的redis的通訊耗時表如今網絡層。若是能減小這部分的時間,性能會有較大提高。因而用管道查詢的方式,一次提交請求redis處理完之後,一次返回,
此次優化後,rt在40ms左右。

結果:

最終,rt從一開始的800ms,提高到40ms。優化了20倍。性能優化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